逛北京要想逛出原汁原味,那还当数北京的胡同

  • 2021-11-23 17:52:44
  • IN京城

当生活越来越富足,全国各地的大城市之间差别也越来越小,到处都有大商场,哪儿都不缺Shopping Mall。不过,真正能体现一个城市灵魂的,恰恰是普通人们最质朴、最日常的生活。正如去东北就要坐东北人的火炕,到上海就要钻钻上海的弄堂,而逛北京要想逛出原汁原味,那还当数北京的胡同。

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要想在清明小长假逛完简直是天方夜谭,别说来北京旅游,就算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也没人敢打包票说自己逛尽了北京的胡同。那么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从这些保护最完好、历史最深厚、故事最动人的胡同逛起。

在北京,有这样一条胡同:700米的长度,700年的光阴。这两个数字代表的,是无数名人汇聚起的风华绝代,这就是史家胡同。

从地铁5号线灯市口站出来向北,马路对面就是史家胡同。从清朝到新中国成立,这里曾有80多个四合院,云集了很多高官和名流。凌叔华、傅作义、徐向前、荣毅仁、乔冠华夫妇等,都曾住在这里。史家胡同的高贵,有人用这样一句话形容:“一条胡同,半个中国。”

从胡同西口进入,第一个看见的就是史家小学。这里原来是史可法祠堂旧址,也是清代教育八旗子弟的“左翼宗学”,直到现在都是北京最有名的小学之一。史家小学原址在清朝时,还是清政府选拔赴美留学生的考场,竺可桢、胡适、赵元任等都是从这儿中榜才有机会出国留学。这里最早住过抗清名将史可法,后成为大太监李莲英的外宅。解放后,这里还曾经是全国妇联的办公地。如今,这里大门上的牌匾还是邓颖超题写的“好园”,“好”即“女子”,恰与妇联工作“一语双关”。

史家胡同51号这座院落曾是山东抗日名将李树春中将私邸,解放后由外交部接管,后来成为章士钊先生的住宅。章士钊的养女章含之与丈夫洪君彦也曾在这里居住,1961年,章含之与洪君彦的女儿妞妞出生,妞妞就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洪晃。2011年,洪晃把史家胡同51号院交还给外交部,如今,这里已是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在遥远的民国时,这里是闻名京城的“小姐书房”,主人是与冰心、林徽因齐名的“文坛三才女”、“新月派”和五四女作家群代表人物之一凌叔华。24号院本为她与陈西滢结婚时的嫁妆,当年许多文人墨客常在这里聚会。而现在,这里变成了北京第一家胡同博物馆,博物馆的常设展陈,就是这条胡同的前世今生。旁边还有史家胡同博物馆的文创社,与其他的博物馆不同,这里的“手伴”几乎都是居住在史家胡同的居民的作品,大家的画作、摄影作品变成明信片、冰箱贴,有着那些制作精良的文创品没有的朴实韵味,很多款都几乎“卖断货”。这里隔三差五还会举办好玩的讲座和活动,而且很多都可免费参加。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最初创立时就选在这里。20号院成名于解放后,据说旧门牌号是56号。当年,新中国成立,华北文工团进城后把这里作为驻地。前院大楼是苏联专家设计的,在当时很是“高大上”。1950年,文工团改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史称“老人艺”。首都剧场建成之前,很多剧目在这里酝酿排练,焦菊隐、夏淳、于是之等建院元老,都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

注意:史家胡同很多四合院是居民住宅,谢绝参观,但门前大多都有二维码,扫码之后即能看到这座四合院的历史。虽然不能进去,但还是可以一窥小院真容。

  • 编辑:罗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