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文化博物馆,诉说着白纸坊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 2021-10-14 17:22:37
  • 北京文化

白纸坊最有名气的地名,当然首选白纸坊胡同。它曾名纸房胡同,来源于元代礼部的官署名和造纸作坊名,附近居民从元代以来就主要以造纸为业,周边自然形成了以“白纸坊”为名的胡同群。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称“白纸坊居民今尚以造纸为业,此坊所由名也。”

白纸坊胡同西边原来还有一条造纸胡同,隔白纸坊西路与白纸坊街南北相望。日本人多田贞一在1944年出版的《北京地名志》中写道:“白纸坊,在外城财政部印刷局的正北侧。明《胡同集》(此处指明张爵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也有白纸坊之名,乃据元旧称。今天,该地居民还是有半数以上以手工制纸为业。北京市内的所谓豆儿纸,就是此地产的。又,西南有黑纸坊。广渠门内残留有抄纸坊的地名。”这是日本人在侵华占领北平(北京)期间,追溯地名产生的文化历史调查,同时也记录了民国时期北京的经济生产和百姓生活。

1949年前,崇效寺门前尚有造纸小作坊,每逢农历三月十七蔡伦诞辰,纸坊工人就聚集在祖师庙内举行庆典活动,香火鼎盛,热闹非凡。祖师庙位于造纸胡同内,为当时造纸公会所在地。到了20世纪60年代,这个地方还有晒豆儿纸的小手工作坊。胡同南侧的白纸坊东西大街,是1949年后修建的,东起菜市口大街,西至二环白纸坊桥。《北京市宣武区地名志》显示,1958年曾一度称这条街为白纸坊东路、西路,现今是白纸坊街道重要的东西主干道。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日报社(20世纪末由王府井迁至此处),就位于白纸坊东街的东南侧,路口有地铁4号线陶然亭站,交通非常便利。

今天的白纸坊街道辖区,包括明代“白纸坊”的大部和“宣南坊”西南部。明代万历至崇祯年间(1573年-1644年)的北京城地图显示,白纸坊以广宁门大街(现广安门内大街)和菜市大街为界,北接宣北坊;以教子胡同和礼拜寺街南街(现右安门内大街)为界,东接宣南坊,西、南以城墙为界。

明代“白纸坊”境内有三官庙、枣林儿(今枣林前街)、崇效寺(今崇效胡同)、纸房胡同(位于崇效寺正南,今白纸坊胡同)等地名。“宣南坊”境内有盆儿胡同、关帝庙(今万寿公园)、宏仁万寿宫、玉皇庙、火神庙、火焰营等,其中盆儿胡同南到玉皇庙,与今天的胡同基本在同一位置。

盆儿胡同北起南横西街,南至白纸坊东街,长512米。胡同源于明代,属宣南坊,是白纸坊辖区内的一条古老街巷。清乾隆年间曾向南拓展,延伸至南城墙。胡同在清末成型。因当地居民以烧制瓷盆为生而得名,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胡同北侧有岳云别墅,是清末管学大臣张百熙祠堂。原胡同内曾有鄞县西馆,为举子应试居息之所。

现胡同东侧有北京十五中春明校区和喀什驻京办。驻京办对面,胡同西侧是万寿公园东门。胡同人并不多,相对宽阔的胡同南段两旁停满了私家车,几乎找不到空位。胡同中间和两侧遍植行道树,高大的林荫道,更显城市的宁静。

三教寺位于盆儿胡同东南角,具体位置在经济日报社的西侧,始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 年),原名玉皇庙,清初地图显示为龙泉寺。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盆儿胡同”条记载:“井二。华严寺俗称圣贤庵,井一。南有玉皇庙,道光年间重修,改名三教寺,详寺观,井一。”

由于供奉的神明众多,有道教的玉皇、雷祖,儒教的孔子、朱熹,佛教的释迦牟尼、菩萨等,三教人物俱全,故得名三教寺。这一段历史成文的资料不多,但至迟在清中期,三教寺已经成为民间的俗称了。

万寿公园大致就是以前的万寿东、西宫所在地。

万寿东宫就是宏仁万寿宫,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 年),毁于十八世纪中叶。万寿西宫,乃“护国关帝庙”,因在东宫西侧而得名。护国关帝庙,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有山门、关帝殿、吕祖殿、斗姆阁等,殿内塑张飞、张巡等名将塑像。

1949年后,万寿西宫曾改为幼儿园,后逐年整治,大力植树,辟为街心公园,取名“万寿公园”。这里是国内第一个节能型公园和全园应急避险指挥系统公园,也是北京市第一座以福、寿为主题的老年公园。公园并不大,环境雅致,山石环绕,树木葱茏。东、南两门各建造了一组不同风格的仿古牌楼,背面的题字分别为“长乐永康”“晚晴”。虽说四周高楼环抱,但移步换景,小环境精巧穿插,并不觉压抑,可说是现代城市街心公园的典范。

话说清朝末年,在白纸坊北部,北至枣林前街,南到白纸坊西街,东起右安门内大街,西临白纸坊胡同,形成了一大片樱桃园。每到春季,樱花烂漫,落英缤纷,与西边的枣林相映成趣。

修建于1954年的白广路,原是一条无名土路,因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白纸坊西街而得名,以枣林前街为界,北段属牛街街道,南段是白纸坊街道辖区。修建之初,南侧多为菜园、义地,荒冢累累,后陆续迁出。建成后,白广路两旁楼房林立,是南城一景。路初名崇效寺街,因路西名刹崇效寺而得名,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改现名,曾被命名为“北京市环境优美街”。当年崭新的白广路上,绿树成荫,首尾相接的自行车在宽敞的道路上叮当穿行,蔚为壮观。

白广路与枣林前街交叉路口西北角,是曾经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老白广路百货商场。它是白广路的同时期建筑,与南侧的白广路副食商场、对面的广安门电影院,代表着昔日街道的热闹与繁华。当年售货员手工打包茶叶、点心的麻利镜头,在张一元、吴裕泰、稻香村等老店里偶尔还能见到。茉莉花茶是老北京的最爱,回家拿大搪瓷缸子沏杯高末,别提有多讲究。

如今的白广路并不宽,双向两车道,周围是居民区的缘故,红绿灯很密集,不是上下班高峰期时车和行人并不多,十分幽静。樱桃林虽然早已不在了,但地名却忠实地记录下了100多年前这里的年轻与浪漫。

说到白纸坊,就不得不提一家始建于清末,至今闻名遐迩的百年老企业——北京印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印钞厂”),代号五四一厂。它是今天白纸坊街道辖区内一家著名的老字号企业,位于白纸坊街23号,始建于1908年(原清工部火药局旧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采用雕刻钢版凹印工艺印制纸币的官办印钞企业,也是中国最早印制邮票的企业。原名“度支部印刷局”,1928年6月,更名为财政部北平印刷局。1938年1月26日,改称北京印刷局。1945年8月,改组为中央印制厂北平厂。老厂子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仍在继续书写着自己的传奇经历。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印钞厂先后参与了第一至五套人民币和中银港钞、澳钞的设计与印制,为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印制了货币。设计、印制了人民币第一张塑料钞票——迎接新世纪纪念钞,以及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人民币纪念钞、澳门币纪念钞。如今,北京印钞厂成为具有设计和印制货币、增值税专用发票、支票等有价证券及油墨制作、票证号码机制造、安全印务等综合生产能力的国家大型骨干印钞企业。印钞厂的南门躲在右安门内西街西侧,大观园北侧的小胡同里。门前的小广场,宽阔,安静,停着很多职工的自行车和电动车。铁栅栏门里绿树成荫,花草繁盛,一派旖旎的风光。

从为皇家造纸张,到民间纸作坊,再到国家印钞厂,白纸坊以不同的方式保留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令人赞叹。如今,街道专门辟出一块园地,成立了纸文化博物馆,诉说着白纸坊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 编辑:罗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