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在皇宫里当一只喵主子……

  • 2021-08-26 10:15:27
  • 圆明园遗址公园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什么?是当一只猫。世界上更幸福的事是什么?是当一只皇宫里的猫。

开心了卖个萌,不开心了睡大觉,有漂亮的宫女小姐姐给我梳毛,在皇上的龙袍上按几个爪印也没人责怪我,毕竟……

咳咳,言归正传。今天小编沉迷撸猫去了,就让本喵来给各位两脚兽介绍介绍我在皇宫里的动物兄弟们,记得支付小鱼干。

先从本喵的同类开始讲起吧。虽然我们喵星人是独居动物,但乾隆在宫内养的猫不下10只,名字也起得一个比一个好听。什么“飞睇”、“翻雪”、“普福”、“妙静”、“仁照”、“涵虚”、“清宁”、“苓香”、“采芳”、“舞苍”……都挺有文艺范,不像现在,十只猫里有九只都是拿吃的当名字,剩下一只叫“咪咪”。

不得不说乾隆真的是个猫奴,还专门命令一个叫艾启蒙的洋人画师给我的猫咪兄弟们画了画册,叫《狸猫影》。

顺便给大家看看本喵的饭盆。

这个饭盆又叫汝窑水仙盆,现在已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当文物了。

虽然我们喵星人向来跟狗不对付,但雍正可对它们喜爱有加。本喵绝对没有羡慕专门给它们定制的小衣服,绝对没有。

雍正最喜欢的两条狗,连名字都是他亲自取的:“百福”跟“造化”。嗯,虽然没有我们猫的名字文雅,但总比“汪汪”“大黄”强。

要说雍正对这两条狗的上心程度,那可是很多人都自愧不如。皇帝天天忙政务,还要抽空亲自给狗设计制作服装。比如“造化”,雍正就给它设计过一种老虎式仿丝面软里子的套头衫,做好后还要在上面加两个耳朵,防止它的耳朵窝在衣服里不舒服。

“百福”也享受过这个待遇,雍正给它设计的是麒麟式仿丝面软里子的套头衫,外面是白绫缎,里面是蓝纺丝衬棉花,甚至还在上面安了眼睛跟舌头,这样“百福”的眼睛从麒麟眼中露出来,就成了一只麒麟的样子了。

除了衣服,狗窝和狗笼的尺寸、用料;狗垫的样式、图案,都要由雍正亲自指定。

本喵在宫中闲逛时曾看到过雍正定制的狗笼,它用竹子做架,用一种很讲究的藏族手工生产的羊毛织品做罩面,躺进去别提多舒服了。

你以为有了雍正的宠爱,这就完了?NoNoNo,看见这张照片上,慈禧脚边那只黑乎乎的毛团了吗?那是慈禧的爱犬“海龙”。慈禧外出坐火车都要专门给它安排一个房间,连其他朝廷重臣都没这待遇。

慈禧对狗的喜爱不止于此,听本喵的狗狗朋友说,老佛爷最爱京巴,御犬房里最多养过1000多只狗。它们的一日三餐也十分奢华,又是牛羊鹿肉,又是鸡鸭鱼汤。连它们的澡盆都是由金玉制成的,甚至还要在水里洒上香水。

不过,本喵并不怎么艳羡这种奢侈的生活,反倒有些唏嘘。皇宫里的宠物可以活得如此滋润,然而皇宫外的天下苍生呢?

蛐蛐

宫里的“毛茸茸”介绍完了,来看看虫子吧。说到虫子,不少人都笑话我们猫猫喜欢扑蝴蝶,这本喵可就不服了,论玩虫子的花样,哪只猫猫能比得过你们两脚兽?

葫芦陶范

看到这个葫芦陶范了吗?就是皇上拿来装蛐蛐的,里面还刻着各种花纹呢。像这样的陶范,在含经堂出土了一大堆,可想而知清朝的皇帝有多喜欢玩蛐蛐。

甚至,在宫廷的筵席上也有摆放鸣虫的惯例。冬天的时候,它们的叫声都是国运昌隆的象征。

孔雀

如果说猫狗、蛐蛐都是些常见的宠物,那孔雀可是算得上稀奇了,本喵都没见过几面。当年乾隆拿来养孔雀的笼子倒是留下了遗址,就在蓄水楼东面,名为“养雀笼”,也俗称“雀鸟笼”。乾隆经常在闲暇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妃子们在这边观赏孔雀。

按照宠物必留画像的“传统”,乾隆跟孔雀也有画像。有时忍不住在想,如果古代就有手机,这群皇帝的相册里会不会塞满了宠物的照片呢。当然本喵的出镜率会是最高的那个,因为我是只可爱的小猫咪。

仙鹤

和成天被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的孔雀比起来,仙鹤就要自在多了。乾隆不仅坚持要尊重仙鹤的习性和本能,而且极力主张把它们放回大自然。就算这群生性自由的鸟被放飞后再也没有回来,乾隆也对此一笑置之。

虽然园子里的仙鹤都不在了,可圆明园中却留下了许多以鹤为名的景点,廓然大公的双鹤斋,映水兰香的招鹤磴,玉玲珑馆的双鹤斋,春熙院的鹤来轩……每每在散步时悠闲地走过这些地方,本喵也会忍不住畅想那些自由自在的鸟儿们曾经翱翔天际的身姿呢。

(作者:冯诗晴)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