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千古冲要古建艺术宝库——正定

  • 2021-08-19 17:02:07
  • 自在正定

这里是千古冲要古建艺术宝库,这里是正定,沉浸在历史文化积淀之中的地方,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在正定古城的石板路上。

正定南临滹沱河,北枕恒山余脉,西倚太行群峰,东揽千里沃野。

古城墙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前燕大将慕容恪进攻常山郡城真定,在滹沱河的北岸建了一座军事城堡取名“安乐垒”,这便是正定城的前身。公元398年,北魏皇帝拓跋珪登上常山郡城北望,看到 “安乐垒”,嘉其美名,于是将常山郡城从滹沱河南岸迁到了北岸。从此,正定成为河北中南部地区的中心。

拂去沉沙,显现出正定城数次修筑过的痕迹。北周时期,正定土筑的城墙修筑为周长13华里的石城。至唐朝时期,正定城进一步扩建,形成了内有子城、外有城郭,周长20华里的土城。后到明朝时期,正定城城墙扩建为高13米,周长24华里的砖城。现在我们看到正定城便是明代的遗存,也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府级建制的城墙。

匾额作为古建筑的“眼睛”,它向观者传递出古建筑之中的文化内涵。正定南城门名为长乐门,长乐未央,即快乐没有止境,快乐无边之意。正定南城门以长乐二字为名,顾名思义是一种美好的愿望:长久欢乐,永不结束。

步入正定南城门的内城,瓮城和月城的城门之上皆镶嵌着巨幅石额。内门上题的是:三关雄镇。明代时期在正定设有真定卫,是真定、保定二府驻军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真定卫控制着紫荆关、娘子关、固关等几大关隘,是北方兵力很强的一座雄镇。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祖禹这样概括正定的地理位置:府控太行之险,绝河北之要,西顾则太原动摇,北出则范阳震慑。明代重修城墙时,三关雄镇的匾额便当仁不让地留在了南城门上。

瓮城门匾额以迎薰为词,展现出正定城周围的历史环境。古代时在城南的滹沱河与护城河内种植着大片的芦苇、艾草、莲花等植物,盛夏时节香气扑鼻,迎薰也便由此而来。

月城门上题的是:九省通衢。正定自古即是南北交通的要道,是控制燕晋咽喉的交通中心,是沟通京师与西北、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清代诗人容丕华作诗赞誉:中国咽喉通九省,神京锁钥控三关。地当合朔称雄镇,虎踞龙蟠燕赵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定古城墙已完成了历史赋予的原初使命。但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依然风雨前行,向世人诉说着古城的沧桑变化。“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正定县把古城墙修缮作为古城保护重点工程,修复了长乐门城楼系统及古城墙,并进行了高标准亮化,让游客和市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

夜幕降临,华灯璀璨。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正定南城门,流光溢彩,古韵悠悠,犹如繁星降人间。投影灯在城墙上投射出开元寺的须弥塔、广惠寺的多宝塔、天宁寺的凌霄塔、临济寺的澄灵塔,四座古塔金光灿灿与古朴的城墙相互映衬,更显得古城风光绚丽,历史底蕴深厚。

  • 编辑:罗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