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它是奥林匹克公园的核心场馆,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集中展示地。它同时也位于北京中轴线上,在传统与现代的对接与碰撞中,很好地延续了北京上千年的文脉。
国家体育场还有一个非常动听的名字——鸟巢。鸟巢创建了世界体育地标建筑的奇迹,它展现了我国材料研发的成就、设计者们超前的智慧理念、建设者们的高超技艺。它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体育建筑之一。它的主体结构分两个部分,即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结构,混凝土结构被钢结构罩在里面。纵横交错的钢铁枝蔓是鸟巢设计中最华彩的部分,这些看似轻盈飘逸的枝蔓其实是钢结构的支撑。因钢结构跨度大、受力复杂等因素,对受力最大的柱脚采用了为鸟巢量身定制的“Q460”钢材。这是我国首次在民用建筑上应用的特厚高强钢材,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发。鸟巢的总用钢量达到了11万吨,钢结构全部采用焊接工艺,焊缝总长度为320千米左右,相当于北京二环路10圈的长度。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我国焊接工艺的一个奇迹。炎热的夏季,焊工身穿厚厚的防护服,手执面罩、焊枪,分小组轮流交替施焊。焊接柱脚箱体时箱体外围加热后,焊工要钻到箱内焊接。焊接许多大构件时,焊工们只能在几十米的高处采用仰焊。焊工说,“施焊时,哪怕滚烫的焊花掉进脖子也不敢停止焊接,否则会出现裂纹、夹渣等质量问题。”正是每一个工人对工艺质量执着的坚持,鸟巢这栋奥运建筑斩获各种大奖。
2007年7月,鸟巢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世界正在建设十大建筑工程”首位,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是北京当代十大建筑。鸟巢钢结构工程以“史无前例的大型钢结构焊接的奇迹”,代表我国首次获得国际焊接学会2010年度唯一焊接大奖。鸟巢膜结构工程以杰出的建筑结构被国际膜工业协会授予2008最高奖“年度最佳工程奖”。鸟巢工程还先后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等。鸟巢已不仅仅是北京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它更凝聚着全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百年奥运”的执着追求,对科技创新与未知领域的探索,以及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站在鸟巢内环目四顾,这栋建筑总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9.1万人。东西方向有6层看台,南北方向是5层看台,最顶端看台到赛场中央有数百米的距离,当之无愧是中国最大的多功能体育场。工程主体建筑呈马鞍椭圆形,南北长为333米,东西宽296米,从地面到最高点为69米,相当于23层楼的高度。
从上朝下看,可以看到基座与体育场合二为一,如同树根与树。脚下平缓的格网状石板步道延续了体育场的结构肌理,步道之间的空间为体育场来宾提供了一些服务设施:下沉的花园、石材铺装的广场、山地景观等。
鸟巢的主比赛场地包含田径比赛场地和足球比赛场地。400米标准跑道上设有9条主跑道,内含一块105X68米国际标准的足球场。看台分为上、中、下三层,像个边缘高低起伏的、立体没有任何遮挡的“碗”。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环抱着赛场收拢结构,而且它的上下层看台之间有一部分交错。这样一来,无论观众坐在鸟巢的哪个位置,与比赛场地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而且赛场上的运动员仿佛舞台上的演员一样被观众层层围绕,整个结构设计能够营造出最佳的赛场氛围。另外,在看台南北两侧安装了LED高清大屏,方便视力不好的观众看清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一举一动。在鸟巢的钢结构内,有数对剪刀形的楼梯直通顶层看台,观众走上斜长的楼梯,犹如要穿越用巨型钢铁打造的森林。
看台上的座椅为红灰两种色调。红色代表“中国红”,灰色代表“长城灰”。“中国红”和“长城灰”这两种颜色也是北京中轴线的主色彩。使用这两种颜色,让座位席充满时尚感,同时渐变的色彩也能缓解视觉疲劳。座椅外观都采用了水滴形的动感线条,所有棱角都是圆角过渡,表面使用浅质皮纹的亚光设计。除了造型,最特别的是这些座椅是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的工艺设计,所以坐上去非常舒适,避免了因为长时间观看比赛而引起的疲劳感。一个小小的座椅都有这么多科技含量作为支撑,由此可见,在鸟巢里面,科技和智慧无处不在,处处闪光耀目!
鸟巢带给人的赞叹还不仅于此,鸟巢顶部夹层采用了两种被建筑界称之为“膜”的建筑材料。上层使用的膜叫做ETFE膜,下层使用的膜叫做PTFE膜,它们作用互补,为整座体育场挡风避雨遮阳吸音。双层膜技术的使用当时在国际尚属首次,它不仅完全达到防水的要求,还使场内的光线更加柔和,让现场观众可以在更加舒适的环境中观看比赛。
另外,国家体育场在建设中采用了先进的节能设计和环保措施,比如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雨水的全面回收,可再生地热能源的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等。这么多先进的绿色环保举措,使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型“绿色建筑”。
当年整个奥运火炬塔高32米,重约46吨,随着奥运会和残奥会成功举办,主火炬塔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因其重量超大,不适合在钢结构屋顶长期放置,后经北京市政府批准,火炬塔被移至鸟巢东北基座地面重新安置,并在该区域建设火炬广场。它们也成为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建筑物,向广大游客和市民免费开放。
在火炬广场的北侧建有长长的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冠军墙,墙身上用英文镌刻着每一位获得奖牌的运动员的姓名。为与奥运火炬交相呼应,火炬广场周围有配套的灯光照明工程及景观配套工程。夜晚的火炬广场非常靓丽,静静站在那里,近距离感受奥运主火炬的魅力,倾听奥运精神的呼唤。
时至今日,我们喜爱的鸟巢内外焕然一新,场地设施设备精心维护,各项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无论是承接和举办各类比赛、演出活动,还是接待中外游客观光游览等,无一不焕发出青春的气息。从引入顶级足球赛事,到举办各类田径、滑雪、马术等世界高水平体育赛事;从上演知名艺人演唱会、国际品牌驻场秀,到迎来重大庆典活动等,鸟巢组织承办了一场又一场蜚声中外的体育文艺盛典;鸟巢欢乐冰雪季、鸟巢灯光音乐秀、《鸟巢·吸引》驻场演出、《鸟巢·京韵》国粹新京剧等自主品牌项目,更使得鸟巢成为北京市民,乃至海内外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015年鸟巢成功举办了世界田径锦标赛,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点活动——亚洲文化嘉年华再次将世界目光聚焦鸟巢。
2015年7月31日下午17点58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城市揭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郑重宣布: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资格。北京成为了全世界唯一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国家体育场则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场馆,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奥场馆”。
鸟巢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包容创新,传播中国体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奥运故事,将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鸟巢不仅见证了人类21世纪对建筑与人居环境的不懈追求, 也见证了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不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
中国人用一百年的努力,融入现代奥运大家族,最终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奥运梦想,国家体育场正是代表着中国人“奥运追梦之路”上的奠基石和里程碑。就在这里,中华民族圆了百年奥运梦、强国梦,将国人对奥运的炽热情感和对国家富强的自豪骄傲书写记录并传承发扬,是鸟巢存在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鸟巢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树立了一座独特的历史性建筑,也为共和国开放了一个全新的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