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大街提升改造将变身“城市客厅”

  • 2021-01-14 08:48:22
  •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 于丽爽)中关村大街是海淀区最重要的城市道路:中关村科学城从这里发祥;清华、北大、中科院各院所,国家图书馆、民族剧院等科教文化设施分列道路两侧;冬奥场馆首体把着南头……伴随城市发展,大街进入城市更新阶段。海淀区计划用2到3年时间,将其打造成集“创新客厅、求知客厅、邻里客厅、文化客厅”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客厅”。这是记者昨天从海淀区“两会”上了解到的。

“中关村大街公共空间承载着交通、交往、交互、文化多种功能,犹如家中的客厅一样,满足了通行、交流、休憩、展示等多种需求,因此我们将中关村大街公共空间定义为‘城市客厅’。”中关村大街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次改造范围南起白石新桥,北至清华西门,总长7.2公里,公共空间面积约2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2.5亿元。不同以往,改造将打破用地红线划分,从“道路红线管控”向“街区空间管控”转变,对包括市政道路、市政绿化、建筑退界在内的整体空间进行统筹规划设计,改造内容包括交通流线、园林绿化、城市家具、景观小品、地面铺装、标识系统、夜景照明等。

改造将从“重构生态基础、重归行人优先、重焕街区活力、重塑文化特征”入手。梳理其空间布局,概况为“三线+三中心+四种空间类型”。“三线”指南北贯通的自行车专用道、丰富便捷的人行道、富有特色的健步道。“三中心”指在中关村大街沿线形成中关村广场、当代商场至魏公村地铁站、清华西门及周边水系三个公共空间重要节点。“四种空间类型”根据沿线建筑属性即商务办公、高校院所、生活社区、文体单位,结合周边人群使用需求,建设四种类型公共空间——“创新客厅、求知客厅、邻里客厅、文化客厅”。

今年,中关村大街改造更新将先期启动两个“样板空间”建设:一段位于南大街东侧,数码大厦到魏公村地铁站,长度约900米;一段位于大街西侧,中央民族大学至神舟大厦,长度约600米。两处“样板空间”力争在年内完成基本建设。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