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一座拥有辉煌历史的城市,曾经有很多名人都在天津居住过,上期已经为大家盘点了一部分,今天就跟小津一起继续,造访天津的故居,聆听名人历史。
溥仪旧居“静园”
静园,始建于1921年,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的私宅。1929年到1931年,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于此居住。更名为“静园,”意在静观时局,以求复辟。
静园占地面积约3016平米,建筑面积为1900平方米。园内建有砖木结构的楼房一座,为西班牙主义建筑风格,其中掺杂着日本木构建筑特色。草木葱郁,静谧宜人,是天津租界时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溥仪离津之后,静园几番易主,历经变迁。
2007年7月,整理后的静园作为旅游景区对公众开放。
地址:和平区鞍山道70号
曹禺故居纪念馆
曹禺原名万家宝,天津人,是我国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此故居内,充满了曹禺一生的记忆,甚至在他最著名的戏剧之中都可以找到这座宅院的影子,这里记录着他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
曹禺故居由两幢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组成,因故居地处当年的意租界,所以建筑风格和平面布局也受到了西方建筑的影响,在内部的装饰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也体现了那个年代天津中西合璧的文化风尚。曹禺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的时光。
曹禺先生的故居已经被建成了纪念馆,故居参观是免费的,只要带着身份证就行了,这里的展览相当丰富,汇聚了曹禺先生一生所有的经历而且极为详细,纪念馆中用三个展厅九个部分,以用手迹、图片、著作等一些列与先生有关的资料对曹禺先生的一生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单是照片就有五百余张,十分的震撼,来到这里才能切实感受到先生一生的伟大和创作上的惊才绝艳。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东侧
顾维钧旧居
有人曾经问顾维钧,在他一生中哪一件事情做得最突出、最满意,顾维钧回答是“巴黎和会。”1949年当选国际法庭副庭长。1921后一直将家眷安置于此,1928年顾维钧携全家离津到国外居住。他最早成名是在巴黎和会上,因拒签“凡尔赛条约”有力的捍卫了中国山东的主权。是第一个对不平等条约说“不”的中国人。
该楼建于1921年,为西洋古典式砖混结构3层楼房,占地面积1320平方米,建筑面积1547平方米,房屋48间。为木屋架起脊,红缸砖墙面,木楼板楼梯,双槽玻璃窗,2、3楼均有平台。楼内卫生、暖气设备齐全。楼门前一对巴洛克式麻花柱,进门左侧还装有楼内配套的硬木沙发式座席,菲律宾木人字地板。
现为民革天津市委员会使用。先后拍摄过《大转折》《周璇》《影后胡蝶》《最后一任市长》《巨人的握手》《弘一法师》《郭沫若与安娜》《张自忠》《梅兰芳》《少年周恩来》等影视剧。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河北路267号
冯国璋故居
冯氏于1913年购自奥工程师布吕纳的三所楼房,1915年冯国璋又委托一位德国建筑师按原建筑风貌设计进行扩建、接建,并修建了庭园式花园,人称“冯家花园”或“冯家大院”。故居有楼房110间,平房54间,建筑面积4661平方米。
地址:河北区民主道50-54号
吉鸿昌故居
吉鸿昌,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的革命烈士。
吉鸿昌故居初建于1917年,由沙得利工程公司工程师沙得利设计,是一座砖木结构带庭院的三层英式小洋楼,因外观为红砖墙,又名“红楼”。该楼该楼共有楼房11间,平房2间,楼过堂2间,现为天津和平医院使用。
地址:和平区花园路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