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井陉太行天路全攻略,建议收藏

  • 2020-05-18 10:41:40
  • 河北旅游杂志

马上就是端午节了,周边游、自驾游成为大多数家庭的出游选择,让我们跟随旅游达人,一起玩转井陉太行天路。正值井陉太行天路正式开通后的第一个夏天,爱旅游爱拍照如我,怎会错过!开车自驾,在山林与村落间穿梭,让古村古韵、蓝天白云塞满了相机。

井陉太行天路全长60.4公里,如飘带般漂浮在太行山间,百转千回,贯穿6个乡镇,把27个古村落串珠成链,一路群山、密林、村落、梯田密布,成为游客追捧的“网红”旅游路。

天路设计双向两车道,分东西两线。

西线:起点在平涉公路西柏山村北侧,终点在大梁江村,总长18.5公里。沿线经过狼窝村、高家坡、史家村、于家石头村、南张井、张井沟、大梁江、吕家村等村落,与南大线接驳。

东线:起点在井元公路良河西村,终点在南障城镇,总长17.3公里。沿线经过栾家窑、半沟、塔寺坡、北障城等村落,与平涉公路接驳至南大线。

东西线与已有其他道路联动,形成环形观景路。井陉太行天路两边都各修了两米宽的红色自行车道,方便骑行者欣赏沿途风景,在视野开阔处设计了观景台和天路驿站,作为旅程中的临时休闲、观景点。

线路:307国道向西→平涉路→太行天路西线→大梁江→南大线→南障城镇→秀林→井元公路→塔寺坡北行→良河西→吴家窑→山前大道→石家庄市区。该线距离较长,比较考验骑行速度和耐力。

不可错过的景点——大梁江,太行深处的“大宅门”。大梁江集太行传统民居之大成,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古村落”。村落的建筑“结构严谨,功能齐全,精巧典雅,特色独具”堪称中国传统民居博物馆。老槐树、“瘦人巷”、“一宅九院”是村内的代表性景点,登上布衣县长故居的房顶上可以看到大梁江村古建的全貌。不少农家院都有大锅菜。村里唯一的大饭店位于村口,环境还不错。

吕家剧境小镇已有600余年历史。村内保存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共76处,最具代表风格的有日月楼院、福寿院、三滴水院等12处。这里也是天路沿线重要的红色景点,有邓小平旧居、长生口战役指挥部旧址,村内建筑户户相连,院内的房子有暗门,门通街道,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今这里是一个文艺青年栖息地,可以观景、用餐、喝咖啡、住民宿、拍剧。

如果你找到了村中那棵“鸟头凤尾古槐”,就会发现一旁匠心独具的磨坊咖啡馆,是艺术写生和拍摄取景的好地方。想买到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可以到游客接待中心一层转转,这里的观山艺术餐厅可接待餐饮,“左邻右舍民宿”“造物民宿”可以提供住宿。

井陉于家村是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直系后裔的繁衍盛地,至今已27代,全村95%以上是于氏家族。于家村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全村有石头房屋4000多间、石头街道3700多米,近300多个四合院无一雷同、各有神韵。你可以在街巷角落找到售卖当地特色“井陉煎饼”的小贩,鲜香诱人。

南横口是一个甘陶河畔的太行古村落。从村口的栈道、石头路走向村子,竹映画舫、小桥流水,仿佛置身江南水乡。

南横口是井陉窑的主要窑址,因而处处都有烧制陶瓷的痕迹,用匣钵砌成的墙体,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所谓匣钵是生产陶瓷时保护坯体的工具,瓷器烧制完成后,匣钵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在陶瓷小吧体验陶瓷制作,如果玩得太晚,可以住进临水而建的民宿“好久不见”。就餐可以选择“陶乡水榭”,环境清幽舒适。

井陉太行天路沿途修建了井石快速路驿站、南良都驿站、栾家窑驿站、塔寺坡驿站、太行古镇驿站、史家驿站等,是驻车小憩、观景购物的好选择。

全线在视野开阔处设有观景台,如甘陶河大桥、隐凤山、灵岩寺、高家坡石韵公园等,可以俯瞰太行春色,有的地方还可以看到天路盘踞山间的壮观场景。相比于古村落密集的西线,东线的特点是路面起伏大、野趣多多,疫后小游回归自然、放飞心情最为合适。张家庄以及河应村一带有油菜花海,适合拍照打卡。

西线入口不远处,有一片“山地多彩”艺术景观:层层叠叠的废旧自行车堆叠成艺术雕塑,图案独特的“多彩之木”合木成林,适合打卡。天路东线绵右渠的“东风渡槽”被改建为景观“多彩之渠”。通过简单的尼龙线制作改造,变得颇具艺术气息,可以拍照留念。

如果你也是一个热爱旅游的人,现在就背上行囊出发吧~

  • 编辑: 王志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