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马婧 早晨,空气中还带着寒风,复兴门外大街15号门前已聚集了大批居民,他们来见证一位“老朋友”的回归。一场隆重的开业仪式后,长安商场在昨天上午重新打开大门,经过8个月的闭店改造,这位“老朋友”华丽转身,变为社区家庭生活空间。
麦当劳回归 留住童年回忆
上午10点,当商场大门正式打开,早已等候在门口的大批居民迅速涌入商场,各家店铺顾客盈门。
“真的大不一样了,瞧瞧多敞亮!”打小就住木樨地的苏女士再次走进长安商场,拿起手机拍个不停。
29岁的长安商场完成了蜕变。商场一层,咖啡厅和茶饮店亮出明亮橱窗。王府井梦工厂里聚集了北冰洋造型的按摩锤、烤鸭形状的纸抽等一众老北京风格的文创产品。小清新风格的花车和文艺范儿的深山集市散布在中庭,打破了空间的沉闷。
商场面貌焕然一新,但也留住了记忆里的温情。承载百姓回忆的麦当劳餐厅在原址重张,上午刚开业,点餐台就排起长队。
“当时北京第二家麦当劳门店就落在这儿,每次考双百分,爸妈就带我来吃麦当劳,但前些年这家店搬走了。”再次见到麦当劳,苏女士的记忆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在把角儿处乐滋滋吃汉堡的场景还历历在目。“现在日子好了,吃汉堡不再奢侈,但是还能在这儿找到童年的回忆。”苏女士十分感慨。
业态更丰富 继续当起“菜篮子”
让居民眼前一亮的,还有丰富的体验业态。
到了饭点儿,五层的餐饮街区成为最热闹的区域,一边是装修一新的“食字街区”,另一边是各种风格的品牌餐饮,满足亲友聚会、日常简餐等不同场景的需求。四层的“时光造办处”不仅融合了美发、旅行社、甜品等业态,还开来一辆“绿皮火车”供人们打卡拍照。三层的儿童乐园、亲子书店给亲子家庭提供了休闲场所,坐在书店的玻璃窗前,长安街的车水马龙尽收眼底。
“以前基本都是密集的百货,现在环境好了,可逛的也更多了。”吴先生打算和家人在这儿好好过个周末。
玩转潮流的同时,长安商场也兼顾了老百姓最普通的居家需求。长安商场超市继续担任居民的“菜篮子”,老莫面包房、丰泽园、全聚德等老品牌的入驻,进一步丰富了顾客的选择。地下一层还能找到改衣、洗衣、维修等服务,成为居民的“生活驿站”。
一店一策 推动传统百货升级
在短短8个月内完成如此复杂的改造,不少老顾客都颇感惊讶。
记者了解到,长安商场的升级改造,是在本市传统商业“一店一策”的政策下进行的。企业和相关部门齐心协力,推动传统百货顺利转型升级。今年,市商务局针对10家试点商场开启“一店一策”转型计划,一批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的传统百货店纷纷开始调整改造,以适应消费者的新需求。
作为试点企业之一的长安商场重新调整定位,变身“社区商业+奥莱商品”模式运营的“U生活中心”。调整改造中打破传统百货的经营形态,由单一购物向休闲消费、体验功能、亲子功能转型,布局了社区生活相关的衣、食、住、行、娱5大功能、14类社区生活服务设施,涵盖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等多样需求,其中社区服务功能占比46%。
在首批试点企业“一店一策”改造升级过程中,市、区政府的相关部门也给予大力支持。规划、建设等部门在项目外立面改造、内部结构调整等方面加快审批速度,市商务局等部门共同搭建服务平台,推荐国际化的零售服务商、顶尖的零售商和新零售企业与传统商场对接,支持试点企业在业态上多样化、品质化发展,支持知名品牌在试点企业中选址推广,提升品牌引进效率。市商务局还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制定“一店一策”改造升级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引导传统商业企业主动升级。
明年,还将有一批传统百货迎来集体转型。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顺义区国泰百货目前正在闭店装修,预计明年3月开业,赛特、蓝岛等正在研究升级转型方案,拟于明年3月闭店改造,明年年内重新开业。
本报记者 邓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