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一”,带你读懂北戴河的前世今生

  • 2019-11-23 17:33:53
  • 北戴河旅游文化发布

古自今,北戴河的历史无不精彩、灿烂。帝王巡游、名流齐聚、伟人踏足、领袖抒怀。而今,只要在北戴河信步而行,双脚就可能与古代帝王的足迹重叠;轻手触摸,双手就可能与风云人物的指痕重合。让我们翻开历史画卷,通过北戴河的“六个一”,品读这座海滨小城的历史文脉。

一座行宫秦行宫遗址将北戴河的历史回溯到2000多年前北戴河秦行宫遗址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东巡,浩浩荡荡来到碣石,派遣卢生、韩终、侯公、石生等大批方士多次入海求仙,并在金山嘴兴建了庞大的建筑群——秦始皇行宫。始皇之后,秦二世胡亥、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等古代帝王相继巡幸来到北戴河。

自古以来,碣石(北戴河)海域经常出现海市蜃楼,由于在金山嘴和联峰山两处观看位置最佳,所以人称“金山海市”和“联峰海市”。由于古人无法解释这中奇异现象,故称海内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如果人们能得到仙山上的仙果,就会长生不老。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北戴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汉书·郊祀志》中记载:“秦始皇初并天下,甘心于神仙之道,遣徐福韩终之属多赍童男童女入海,求仙采药,因逃不还。”另一处是《史记·封禅书》中记载:“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 …… 使人乃赍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之,船交海中,……”。

《史记》中有关秦始皇东巡碣石记载秦始皇行宫建筑群主要分布在以金山嘴为起点 的南北轴线上,地势高敞,背山面海,选址极佳。殿群面积约10万平方米,以南面的金山嘴遗址位置最 佳,面积最大。遗址中发现的直径68厘米的夔纹大瓦 当,与陕西咸阳秦代皇家宫殿出土的瓦当纹饰、规格 一致,考古专家依据该瓦当认定这里是秦代皇家建筑 遗址。目前金山嘴区域发现三处行宫遗址:一在金山 嘴高地,整个遗址群的南部,面积约6万平方米;二 在横山高地,地处中部,也就是今天秦行宫遗址博物 馆所在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三在今“全国人大培 训中心”至“专家休养所”高地(建筑群北部),面 《史记》中有关秦始皇东巡碣石记载 积约2万平方米。

二十世纪初北戴河南天门

考古专家苏秉琦先生将北戴河金山嘴秦行宫遗 址称为“帝国的国门”,称这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大团 结、大统一的象征。两千多年过去了,《碣石门辞》 刻石由于风蚀水侵,已无迹可寻,有人考证,秦行宫 遗址南侧悬崖下的南天门就是古代的碣石门。北戴河 秦行宫遗址的发现,亦证明了秦皇岛这座城市名字的 由来。

北戴河秦行宫遗址博物馆

北戴河秦行宫遗址是“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 古新发现之一,1996年,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秦行宫遗址博物馆建成。

一首诗

《观沧海》开辟了中国旅游山水诗的先河《观沧海》东汉末年,正当各路诸侯逐鹿中原之时,居住 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 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争 奇迹(毛泽东把这一战例写进了军事著作《论持久 战》)。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摧毁了袁绍 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 逃到乌桓(今辽宁省葫芦岛市境内),勾结乌桓贵族 多次入塞为害,俘虏汉民十多万户。

当时南有盘踞在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乌桓 曹操画像 和袁氏兄弟, 曹操处于南北 夹击的不利境 地。为摆脱不 利局面,曹操 听取谋士郭嘉 的意见,于建 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率师出征幽燕辽海的塞外之 地乌桓。五月至无终(今天津市蓟县),七月遇大 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无终人)建议,断 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卢龙塞,直指柳城(今辽宁朝 阳西南),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北 戴河)一带写出《步出夏门行》组诗:《观沧海》 《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首。

《观沧海》这首描写幽燕古碣石之地(北戴 河)的山水旅游诗,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 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 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 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 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成为中国山水 旅游诗的开山之作。

一道圣旨光绪皇帝的御批圣旨使北戴河成为中国近代 旅游业的发端光绪皇帝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皇帝发布 诏书准秦皇岛港为自开 口岸,画定戴河以东至 金山嘴沿海,向内三 里,及往东北至秦王岛 对面,为各国人士避暑 地,准中外人士杂居, 这是第一个由国家确定 的旅游避暑地。

光绪皇帝御批抄件北戴河成为中国 近代旅游业的发端源 自津榆铁路的修建。1890~1894年,英国人 金达受李鸿章聘请,任 北洋官铁路局总工程 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御批抄件 师,主持修筑“津榆铁路”(天津至山海关,山海关 古称榆关),在勘测线路至北戴河时,发现这里“沙 软潮平,为海水浴之最佳处”,乃在京津一带极力渲 染,引无数达官显贵、富商巨贾前来——其中不乏外 交官、传教士,北戴河在世人面前渐渐解开了神秘的 面纱。

金达

金达(1852~1936),青年时在俄国圣彼得堡 修读铁路工程,1877年 来到中国。在中国早期 铁路的发展史中,金达 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第 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 一个铁路机车厂、第一 台蒸汽机车、第一所铁 道学堂、第一条复线重 轨铁路,均与金达密不 可分。他还培训了中国 最早的铁路工程人才, 如詹天佑、邝孙谋等都成为了中国最优秀的铁路工程 师。金达在中国铁路任职30余年,对中国早期的铁路 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

金达与“龙号”机车光绪十九年(1893年),“津榆铁路”全线通车, 为碣石海域现代化港口建设创造了条件,开始了开埠 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正月,清 政府委派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和矿务局英籍雇员鲍尔 温(G.W.Baldwin),勘测秦皇岛沿海港湾及码头的 设立选址工作。1897年2月,开平矿务局“永平号”轮第一次从烟台成功试航至秦皇岛。1898年,经张翼 禀经总理衙门,开始在秦皇岛建设现代化港口,秦皇 岛港自清末就承担着能源输出的重要经济职能,是解 放后为新中国贡献巨大的现代化国际大港,是世界第 一大能源输出港。

一个人朱启钤主导成立的海滨公益会使北戴河的 管理权回归国人北戴河海滨公益会事务所1919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十五日),北戴河海 滨公益会在西山召开成立大会,推举朱启钤为会长。自光绪十九年(1893年)开始,在金达的广为 宣传下,北戴河在京津两地的外交人士和传教士中声 名鹊起。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辟北戴河 为“允中外人士杂居”的避暑地后,外国人士皆可以 在北戴河永租土地。当时外国人在北戴河海滨的分 布是,德国人较多的居住在东联峰山(即联峰山)附 近;河东寨一带有海关税务司、招商局、恰合太古轮 船公司的职员,石岭一带英美传教士居多;红石槽为 英国驻华使馆避暑;红石槽至灯塔角之间(现指东山 一带)多为英国、美国、德国人的楼房、教堂。北戴 河海滨一时成为外籍人士的乐园。

20世纪20年代基督教青年会会员在北戴河海滨合影

聚居在北戴河的外国人纷纷组建自治团体,先 后有美以美会、公里会、圣公会、长老会、保安会、 灵修会、内地会、基督教会、伦敦会及俄国东正教会 等。当时,在避暑地中心区域横石岭一带(今保二 路、海宁路以东,刘庄村以西,黑石路以南),外籍 人士稠密,以英美教会人士居多。为达到西人自治的 目的,1898年组成教会组织“石岭会”。石岭会建有公共聚会厅(位于现交通部疗养院内),是各国传 教士在北戴河传教和聚会的中心场所,规定凡执有“石岭会租约”的房屋不得转赁给中国人。石岭会管 辖范围为海滨火车站以东,刘庄村以西,南至海边, 北至黑石路一片区域。

以石岭会为代表的外国教会组织在北戴河的成 立,从表面上看是要“造成一个休养区”,实质上是 要造成一个新租借地,而灯塔会、东山会、庙湾会这 些组织就是对我国领土实施掠夺的特殊机构。

朱启钤1916年,朱启钤(1872~1964,字桂辛,号蠖 公,曾任北洋政府交通 总长、内务总长、代 理国务总理)到达北戴 河即发现各国外侨纷纷 组织团体,“骎骎焉有 喧宾夺主之势”,严重 侵害了北戴河的内政。1919年6月16日,朱启钤 联领段芝贵、周学熙等 共16人向内务部和直隶 省呈文,要求组织北戴 河海滨公益会,并呈报拟具的章程。一个月后,内务 部于7月21日发批复文:“该具呈人等发起组织北戴 河海滨公益会,捐资先筑马路,徐图兴办卫生慈善等 事,用意甚善,检阅会章,亦无不合,应即照准。”

朱启钤任公益会长十年,他领导的公益会对北 戴河的开发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功绩:聚义募捐公益会会员捐款名录当时公益会用于北戴河的开发建设费用,大部 分由“会员解囊”。

筑路修桥二十世纪30年代北戴河东经路影像公益会领导修筑的道路有东经路、西经路等36条干、支路。西到北戴河路口,东至金山嘴,北至联 峰山。所修各路均宽7.5米,两旁均筑护路小道和排 水沟,路旁遍植洋槐,树下设有座椅,供游人憩息。新筑桥梁涵洞160余座。

设立医院北戴河海滨医院民国八年(1919年),朱启钤以公益会名义在西山 事务所东北,利用德兵旧营房筹建了“莲峰医院”, 并从北京中央医院引进8000多元的医疗设备,设有病 床,有医士看护,“其地方之贫寒者亦减免之”。

兴办教育北戴河区立完全小学校

北戴河海滨公益会认为,“教育为地方自治之 先务”,会员也多愿资助教育。1919年,朱启钤与海 滨公益会会员以购买公债所获利息补助刘庄小学。1935年,朱启钤先生捐出双桥路9.6亩土地作为建设区 立完全小学的校址,后因该地比较偏僻,又用这块地 皮换取雍涛10亩剑秋路的地皮作为校址,校舍于1936年7月建成,定名“区完全小学校”。

开辟莲花石公园

北戴河海滨莲花石公园

公益会成立后,在联峰山东麓开辟了莲花石公 园。园内有一奇石直立,形似莲房,又有圆石凸出地 北戴河区立完全小学校 面,形若荷盖,故称莲花石。公园内设有霞飞馆、钟 亭、鹿囿、公共运动场,后经不断增修,形成了当时 中国国内屈指可数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公园。

培育树种,兴建苗圃

二十世纪20年代公益会苗圃分布图

朱启钤从1919年8月开始,在北戴河建苗圃10亩,培育白果 树、罗汉松、 马尾松、龙爪 槐、合欢树 等名贵树木。经六、七年培 植,共植树10二十世纪20年代公益会苗圃分布图 余万株,花木10余万株,果木苗59万余株。以后又续 建苗圃三处,面积达323亩。

整修名胜古迹

二十世纪30年观音寺

莲花石公园北面的观音寺始建于明代,清乾隆 六十年重修。因年代久远,多有残损。1919年,朱启 钤与会员共捐款8000多元,重修观音寺,对正殿, 东西配殿进行修缮,新增轩舍三间,并对栋梁、门窗 进行彩绘粉刷。1928年,公益会还对“北戴河二十四 景”之一的西联峰山古墩台进行修复。

一份文件

《关于北戴河休养区规划和今后建设问题的初步 意见》确立了北戴河在新中国旅游发展中的地位1954年朱德在北戴河1948年11月26日,北戴河解放。为照顾在革命 战争年代因公伤残的革命干部,1949年4月,中组部 招待所由西柏坡小米峪迁至北戴河,组建中组部疗 养院。同年6月,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来北戴河休 养。之后,陆续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工会北戴河疗养 院、河北省干部疗养院、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中华全国总工会北戴河疗养院、天津总工会北戴 河劳模休养所、北京工人北戴河休养所等休疗机构。1952年中组部北戴河疗养院交由中央办公厅,组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北戴河疗养院”。同年,建立政 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北戴河休养所(1955年改称国务 院北戴河休养所)。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暑期期间 在北戴河办公。1954年10月19日,邓小平副总理批准《关于北 戴河休养区规划和今后建设问题的初步意见》。同年11月,国务院确定北戴河休养区今后主要 为中央暑期办公服务,并对有关地区进行了划分。

一阕词《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主席留给北戴河 的宝贵精神财富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1954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第一次来北戴河, 住在联峰山南麓“章家楼”(天津恒源纺织品有限公 司创始人章瑞庭在北戴河建造的别墅)。次日清晨, 毛泽东登上联峰山顶,观看了北戴河灿烂的海上日 出,并兴致勃勃的朗诵了曹操的《观沧海》。

《浪淘沙·北戴河》同年7月26日,毛泽东主席第二次来到北戴河, 这次来北戴河的主要目的是筹备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

在北戴河,毛泽东感慨于万顷波涛,千岁沧 桑,百年辛酸,几十载奋斗和换了人间的祖国新貌, 创作出了气势磅礴的历史吟咏《浪淘沙·北戴河》, 该词发表于1957年1月《诗刊》创刊号上。

  • 编辑:王祖心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