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门,北京曾经最繁华的地界儿!小时候常去……

  • 2019-11-14 21:48:42
  • 四九城

“一进彰仪门,银子碰倒人”广安门,北京人嘴里的彰义门。它曾是外城最繁华的地方。也是南方各省进出京城的必经之路。

这里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当时只修建了城门楼。明嘉靖四十二年才补建了瓮城。它是外城唯一向西开的门,与广渠门相对。

旧时,广安门前热闹非凡。各种商铺林立于此,庙会、集市,酱油茶米面、蔬菜鱼肉,各色吃食,样样俱全。

如今,从广安门电影院、报国寺,到高新大厦、十四中、国家话剧院...这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绕着广内和广外来一场回忆之旅吧!

辽燕角楼故址 

位于南线阁街与广安门内大街交汇处的东南侧,有个白色大理石,门框样式的雕塑。它就是辽燕角楼故址。

在《京师坊巷志稿》记载这里叫燕角,燕角名源燕角楼,它原是辽代皇城南京子城东北角的角楼。估计您和我一样,每次都是匆匆路过。不如,下次再经过时,停下脚步,好好欣赏一下!

当然,除了这儿以外,广安门这边有名的古代建筑还有天宁寺和法源寺、报国寺......

待明年法源寺丁香花开,让我们一同去看看吧!

报国寺 在明末清初,报国寺就曾是京城最著名的书市,比琉璃厂书市还早许多年。这里曾是当时文人墨客的雅游之地,留下了许多传奇佳话。

千年古刹报国寺,如今是以经营书籍、邮票、钱币为主的文化市场。

经过改造的报国寺古玩市场多了秩序,却没有了往日的热闹氛围,走进去还真有些陌生。

记得过去家里有什么要穿绳的,就得来这儿。虽说天缘、菜批也能编绳,但这不是更便宜嘛~玉器、古币、小儿书......仔细瞧瞧,还真能淘换出点东西来。

广安门火车站 广安门站建立于20世纪初,原本是京张铁路的一个车站。

解放前,大部分进京货物都要从广安门站卸货。1906年,丰台至南口段通车,当时的广安门站的客流量非常小,还办理运货任务。渐渐,车站旁就建起了粮栈。

建国后,广安门站停止客运,成为专门的货运站。2009年10月开始,广安门火车站及周边库房渐渐被拆除。(

 双合盛啤酒厂 住在广外的老街坊,肯定记得北京第一家啤酒厂,双合盛啤酒厂的旧址曾坐落在这里,还有北京钢厂、北京民用炉厂、第二机床厂......

后来这些厂子大多都搬离了广外,但职工宿舍都基本保留了下来。

广安门电影院 虽说现在满大街的电影院,但没有一家能代替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广安门电影开业于1955年,掰手指一算,到今年已有64个年头了。过去附近的学校兹要是组织看电影,就准是上这儿来。前几年,这里整体装修了一次,现在一进门还真有点焕然一新的感觉。记得过去冬天来这儿看电影,裹紧羽绒服,搓着手,才能坚持看完整部。

它对面的钱柜,您还有印象么?上学那会,经常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凑钱,然后来这儿唱个通宵,那年的流行金曲,现在已经都不时髦了。那时候一起唱过歌的小伙伴,你们现在还好么?

 菜百 

2000年9月10日,菜市口百货商场迁往新址。记得菜百还在菜市口路口那会,它还不是“黄金第一家”。除了逢年过节,真不像现在似的,天天人挤人。

不知道您是不是和我一样,想买黄金首饰的时候,还是爱上国华去,不为别的,人少,能好好挑。

好伦哥 比天缘先消失的是夹在它和麦当劳中间的好伦哥。

您可别跟我说,您没借着和同学一起补习的名义来过这儿。过去搞对象的小情侣也爱往这儿扎,仔细一瞅,原来是学校里的那一对。

您就说他们家鸡翅好不好吃吧!现在回忆起来,不记得好伦哥什么时候不在了,就记得门口改成一个卖炸鸡柳的了,每次就买10块钱的,吃着解解馋就行了。

还有离它不远的避风塘水吧、猫眼披萨,也是小编那一拨学生爱去的地儿。

 天缘 从幼儿园开始,再到小学、中学、大学,小编的文具、衣服、鞋、包......几乎都被天缘承包了。

放学上哪啊?肯是天缘啊。在这里不仅能看见各个学校的学生,有时,刚买完明星海报,一回头就瞅见来买东西的班主任了

您还记得过道里的镜子和奥特曼么?小编早些年的非主流照都是出自这里,前几天收拾东西的时候,还翻出了几张在这儿照的大头贴。那会儿来天缘还特喜欢跟老板砍价,甭管价要的有多高,往死了里坎就对了。

那会除了去天缘,也爱上菜批转上一圈。但菜批的东西是真心比天缘的贵,尤其是那种挂着小帘子的店,小编到毕业也没掀开进去过。

如今,天缘关门了,曾经的白广路过街桥也在建7号线之前被拆了。以前,每次过桥就爱走那大斜坡,有次下完雨,还站在桥上拍过彩虹。

白广路麦当劳 哪个宣武孩子和这儿没点故事!上学的时候去完天缘,就喜欢来这里坐上一会,摆弄摆弄刚买的文具,和同学一起写会作业了。后来上班了,就爱拿着笔记本来蹭网了。虽说旁边的肯德基也开不少年了,但和麦当劳比起来,还是差点意思~

牛街 

自己家门口说多了,怕有瓷会觉得我“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但您说说广内广外有多少好吃的。想买点牛羊肉真不用去远地。您家门口肯定有一趟直达牛街的公交吧。

还有那挨着回中的兰马拉面,大家爱管它叫:“宣武之光”,回中的孩子对这里再熟悉不过了吧!

碗面配上一个鸡蛋,热乎乎的吸溜进肚,这叫加餐,回家照样能再吃两碗饭。 广安门中医院 住这边的瓷,除了不缺解馋的馆子。

的时候上宣武医院,广安门的中医院都挺方便。就是现在不像过去了,挂个号,就得排半天。就连去趟鹤年堂,都得排会儿了。

 滨河公园 

北起西便门,南至鸭子桥的滨河公园,早上来这里还能看到遛鸟的大爷,和带孩子来玩的大妈。

小编家离这儿还有点距离,所以每次都过坐车路过,等有时间还真想去看看那里的建城纪念柱和建都纪念阙。

 高新大厦、深圳大厦 真进去过的没几个,但坐车路过,任谁都会瞅上它们几眼。还有那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您喜欢的那部电视剧,可能就是从这里出品的。

 手帕口桥 

小时候每次路过手帕口桥,看那匆匆而过的绿皮火车,别提多兴奋了。赶上短的火车还觉得没看过瘾,下次再路过,就盼着这趟火车能长点。

还有桥下那上、下坡,小时候坐自行车后座上觉得没多难,换成自己往上坡骑的时候,才知道有多不容易。

十四中 忘了是哪年了,十四中搬到了华联对面。不夸张的说,十四中在宣武人的心里,堪比清华北大。过去,谁家还是要是能考上或是被保送到十四中的,不用敲锣打鼓,没一会儿整个胡同的人就都知道了。

华联商场 

已经不记得这些年,华联装修过多少次。现在又改名叫“越都荟”,楼下新开的生鲜超市是真不便宜。原来除了去华联,就是去马连道茶城那边的家乐福,后来新建了个天虹,周末大采购的时候也多了个选择。

 国家话剧院 

建在家门的国家话剧院,虽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进去看上一场话剧,但每次提到它的时候,都觉得倍儿有面!

这些年,广内和广外可以说是焕然一新。新建的地铁7号线,方便了出行。周边购物、娱乐更是一应俱全。再回那年住过的小院,发现一切都以物是人非,触景总是有些伤情的。当我们在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的同时,也无比怀念过去的日子。

在广安门这里,还有很多值得聊一聊的地方,我们改天再继续吧!

  • 编辑:李寒露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