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古桥
历史上北京的桥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式多样,别具风采。可以说,北京的古桥是人类建筑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宝藏之一。“北京的古桥”栏目将展现北京古桥的历史与文化,并向公众介绍北京古桥保护的工作进展与成果,从而唤起更多人对北京古桥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明十三陵以明代帝王墓出名但你知道吗?十三陵的古桥同样值得一看!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陵前古桥是陵寝建筑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守护陵寝的风水屏障。
除思陵外,明十三陵中的各陵寝前都有古桥建筑。在这秋高气爽之时小印有幸与古桥专家梁欣立一道探访了十三陵的古桥十三陵的古桥究竟有何独到之处?快跟小印一起来看看吧!
在此小印提供给大家一条游览路线,可供参考~
以下按修建年份排序
01长 陵
— 南五孔桥、七孔桥遗址和北五孔桥 —
明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明长陵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保存得最为完好。
南五孔桥
别名:五孔桥、长陵五孔桥
始建年份:明代,具体不详
桥体形制:桥长48米,宽10.1米,桥高3.8米
进入明十三陵首先要经过长约7公里的长陵总神道,位于总神道上的南五孔桥便是我们见到的第一座陵前古桥五孔桥是长陵的陵前古桥,青砖与花岗岩建造的它在蓝天之下更显雄伟。如今,五孔桥桥身依然保持着其最初的风貌,坚固如初;桥下的河道却早已干涸,被茵茵绿草掩盖。
七孔桥遗址及新桥
别名:神路桥、五音桥
始建年份: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
桥体形制:桥长112.7米,每孔跨径10米,桥面宽8米距离南五孔桥不过几百米,就是长陵的另一陵前古桥七孔桥,它是整个明十三陵陵区最大的桥梁。原桥被打水冲毁,只余残存的桥墩作为故七孔桥遗址。如今的新七孔桥利用古七孔桥残存的石拱券部分石料,于1958年修建而成。
北五孔桥
别名:五孔桥、长陵五孔桥
始建年份:明万历四年(1576年)
桥体形制:桥长41米,桥面净宽11.8米北五孔桥地处总神路上,桥体完好,桥面加铺柏油路面,仍然在为交通做贡献,使用500多年。
02献 陵
— 三砖石桥 —
明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陵墓。献陵因朱高炽在皇位仅10个月,陵墓由儿子朱瞻基修建,规模较小。
始建年份:明代,具体不详
桥体形制:主桥长12.5米,宽5.3米;辅桥长11米,宽4米献陵门前有砖砌月牙河,河上并排跨三座砖石单拱券桥,对着献陵陵恩的三座门。三座桥分为一主桥和二辅桥,规模不大,桥面坡度平缓。如今,桥上已加金属护栏以做保护。
03景 陵
— 砖 石 桥 —
景陵是指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景陵规模较小。
砖石桥
始建年份:明代,具体不详
桥体形制:桥长12.2米,桥面宽6.4米,净宽5.6米
景陵砖石桥隐匿于如今中学校墙外的景陵南一条偏僻小路上,这座桥被绿荫覆盖,古桥护栏上顶为三角形,下全素无花纹,拱券用青砖码砌,整座砖石桥比较简陋。
04裕 陵
— 三 石 桥 —
裕陵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始建年份:明代,具体不详
桥体形制:主桥长15米,宽6米;两辅桥各长10米,宽4米
与大多数陵前三石桥的构造相同,裕陵门前神路的功德碑后也有三座石桥,一主桥两辅桥,它们并跨在石砌沟渠上,桥面坡度平缓。
05茂 陵
— 石 桥 —
茂陵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和一位妃嫔柏氏的合葬陵寝。
始建年份:明代,具体不详
桥体形制:桥长9米,宽6米
茂陵与众不同的一点在于它的水路并没有流过陵前,而是在陵寝背后已被分流。茂陵石桥就坐落于茂陵石碑东南方向的马路与水沟交汇处。如今古桥上依然车流不息,如若没有桥边的标识,几乎难注意到它是古桥。
06泰 陵
— 石 桥 —
泰陵是明朝第九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始建年份:明代,具体不详
桥体形制:桥长约12米,宽4.3米
泰陵前原有四座桥,神路功德碑北并排的三座石拱桥,其中两座均因修路被埋或改造,而今只剩一座泰陵古石桥。功德碑南的五孔桥被拆改造成四孔桥。
07 康 陵
— 三 孔 桥 —
明康陵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康陵是目前发现的十三陵中砖碑铭文最多的一个陵。陵寝前原有二座桥,一座被洪水冲毁未建,一座桥面被改造。
始建年份:明代,具体不详
桥体形制:桥长50米,宽6.1米
康陵三孔桥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两侧并非位于同一高度,古桥东西走向,西边下桥处是一大斜坡路,为方便通行,将桥面西侧垫高二米多,造成桥两端高低差在一米多。如今古桥已被周遭生长繁茂的植物遮盖,但仍可通行使用。
08永 陵
— 四 石 桥 —
明永陵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朱厚熜是明朝皇帝在位时间最长者之一,所以嘉靖皇帝的永陵修建规模仅次于明成祖的长陵,迄今保护较好。
三石桥之主桥
始建年份:明代,具体不详
桥体形制:主桥桥长15.8米,桥面宽6.7米;两辅桥个桥长7米,宽3.5米永陵的“石桥三道”在功德碑南200多米处,桥分一主桥两辅桥,全部是石砌单拱券平缓坡桥,基本保持古石桥原貌。
南石桥
始建年份:明代,具体不详
桥体形制:桥长21米,桥面宽8.35米
永陵神路1.5公里,南端的南石桥,与三座石桥的主桥形制基本一样,保护基本完好。
09昭 陵
— 三 石 桥 —
昭陵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始建年份:明代,具体不详
桥体形制:主桥长13米,宽6.5米;两辅桥长12米,宽5米
据记载昭陵原有古桥五座,而今只剩墓前棱恩门外砖砌月河上跨越的三座单孔砖石桥。三座桥均在1987年重建,新修复的桥见不到多少明代痕迹。
10 定 陵
— 三 石 桥 —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和二位王氏皇后的合葬陵墓,是明十三陵中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始建年份:明万历十二年(1584)至万历十八年(1590)之间
桥体形制:主桥长20.7米,宽8米;两辅桥长9.4米,宽3.6米
定陵的三石桥同样是一座主桥与两座辅桥结合的制式。这三座石桥跨在定陵罗城门外的月河之上,石桥上的雕刻十分精美。如今,月河早已干涸,而三座石桥和桥下部分月河河道却作为古迹得以保留。
11庆 陵
— 垣门北三石桥 —
明庆陵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是十三陵中保留石砌沟渠最长和古桥最多的一陵。
庆陵共有砖石桥六座,分跨沟渠之上。但殿门西的小桥已被彻底改造,陵门前神路上的两座石桥也已极少使用。而庆陵垣门北三石桥仍保存完好,静静屹立等待着人们的到来。
庆陵垣门北三石桥
始建年份:明代,具体不详
桥体形制:主桥长16.3米,宽5.8米,桥堍宽8米;两辅桥各长14.8米,宽4.6米,桥堍宽6.2米
庆陵虽大门紧闭暂不接受来访者,但从围墙外边沿沟渠绕到前院后亦可发现别有一番洞天在。庆陵三座琉璃顶垣门北就是三座并排的单孔砖石桥,青山环绕之间更显气势。
12德 陵
— 五 孔 桥 —
明德陵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德陵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
始建年份:明崇祯元年(1628年)
桥体形制:桥长59.5米,桥面净宽3.2米
这座位于德陵神路功德碑前200米左右的五孔连跨石拱券,横跨在一条30多米宽的山沟上,为顺畅泄洪而建造宏大。如今,这座500余年的古桥依然傲然屹立,主体结构没有改变,不过处于保护的目的已经作为古迹限制通行。
13思 陵
— 西水关石桥 —
思陵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与周皇后及田贵妃之合葬墓。思陵是清顺治元年(1644)改建的,是明十三陵唯一一座没有陵前古桥的陵寝。
西水关二石桥
始建年份:明代,具体不详
桥体形制:单孔石拱桥长6米,宽3.3米;石平桥长约3米,宽约4米(中间少一桥板)
思陵没有陵前古桥,不过在思陵西南不远处,悼陵监路口坐落着一处两古桥——西水关石桥。石拱桥在北,石平桥在南,相距二米多。石拱桥上原有陵区围墙和步道,石平桥作为辅助的便桥供人使用。如今,水沟已无水,古道也变更,而两座古石桥却保存了下来。
古人讲究陵寝要迎日光,背靠山,水缠绕,墓地在中间。沟渠水上必建桥梁,从而形成桥梁为陵寝建筑的一部分,因自然地势的不同,水流走势变化,每座陵寝的古桥数量、布局、形制都有所不同,说明封建统治的社会里也要“定制”与“灵活”相结合。明代古桥建造质量,今人也得敬之望观。
跟着古桥专家的脚步看遍了十三陵的古桥你对哪座印象最深呢?不如找一天亲自探访一下吧相信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