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颖老师在《漫游在天津》对英租界的介绍中,向大家展示了20处典型的历史建筑。这当中,解放北路的金融街有10余处,五大道的旅游街也有将近10处。
比起旧日租界、旧意租界和旧法租界,旧英租界的范围要大一些。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走了大小四十几条街道,基本上将旧英租界走了个遍。
虽说走马观花式的东走西走,对自己来讲,还是有些新的发现。
对这四十几条街道,我归纳成六个板块:英租界外围街区、五大道及附近街区、金融街及附近街区、黄家花园及附近街区、小白楼及附近街区、贵州路及附近街区。
不知什么原因,在围绕旧英租界外围漫游时,突然想起了“跑马圈地”这个词。但是,如论怎么绕圈圈,一寸土地也得不到。这是自嘲的话。
1)英租界外围街区
首先,从营口道尽头进入台儿庄路。这条路一侧是海河,一侧是新建的高楼大厦,丝毫没有旧时的痕迹。同样,徐州道也是新楼、新路、新环境,旧时景象踪迹皆无。
穿过南京路进入马场道时,旧时的景象迎面而来,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让我们向历史穿越了几十年。
进入马场道的右手是潘复旧居。这座被围在二十中学院内的浅色三层独立建筑,矗立在院落当中,格外显眼。
再往前走,过了湖北路,靠右手就是香港大楼。这座建于1937年的公寓式建筑,至今还保留完好的门窗、外墙和围墙,还有楼梯台阶,都告诉人们几十年前的建筑质量是很好的。
马场道,是五大道中比较宽的马路。两侧的建筑中,单体建筑带院落的居多,路旁也经过了精心的整修,其间设置了不少花坛和雕塑。
每座建筑都有自己的特点,不会雷同
外国语大学主楼,这座建于1925年的建筑,巍峨壮观,周边的其它建筑也是别具特色,是个很协调的建筑群。
校区是个不错的观光地,只是要遵守校园秩序,不要喧哗。
给人印象很深的是院内的“北疆博物馆”。这座免费参观的博物馆内收藏了很多动物化石和矿石,还有不少动物标本和花卉标本。很多展品的标记和编号都很详细,是个让专业人士和普通民众都能学到很多知识的场所。
进入展馆只需出示身份证,但是不能拍照
再往前走,发现了一处重点保护建筑:马场道121号达士文故居。这座马场道早期建造的砖木结构的二层楼,红瓦坡顶,极具特点。但站在院落里,看到的是一幅破败的景象,真是令人惋惜。
郁郁葱葱花木掩映着这座急需维修的历史建筑
在马场道上还有一些现代的公寓式建筑。据讲是60年前后的所建。在建造这些建筑前这块地是啥样,不得而知。
这样的建筑也应妥善保护
转入西康路,还是满处林立的高楼,只是西康路与大理道交口的这座建筑和西康路53号的建筑还有些历史感,估计是49年以前所建。
高楼林立中有这些历史建筑衬托着也是风景
在营口道上,刚刚过了拉萨道,看到原来的中心妇产科旧址上正在施工。透过工地的大门,还能看到不远处的西开天主教堂的后身。这里虽然是法租界,但与英租界只是一街之隔。
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妇产科医院
宝华里,一个由几座砖木二楼组成的胡同,已经很破旧,居民们急切地盼望拆迁。
门洞上方的胡同名已经模糊不清
从胡同内向街道看
走进四宜里,看到几座青砖三层老楼房,给人的感觉是很结实的建筑。在楼群里还发现了一个工厂,在院落里看到的建筑格局和外挂楼梯,让人想到这里以前可能是仓库。
(据史料记载,四宜里连同相邻的信义里是蔡成勋于1926年建房成巷地区,包含四宜里、信义里和四宜仓库等六组历史建筑。)
这里的外来户好像不多
爱之如,好像服装厂
英租界外围的几条街道给人的印象是:马场道保护的比较好,营口道在南京路至台儿庄路一带的建筑中,需要整修的老旧建筑不少,至于台儿庄路和徐州道这两条街道已经“走进新时代”了。
2)五大道及附近街区
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和重庆道这五条街道被俗称为“五大道”。在五大道及附近的街区的两千多幢建筑中,有独具欧洲风格的建筑二百多幢,可称得上是“万国建筑博览会”。
五大道景区多处都有这样的引导牌
走进睦南道,在与香港路交口有两座建筑十分显眼,一座是长芦盐局,是过去的孙殿英旧居;另外一座是带有很大院子的许氏住宅。
孙仲英旧居(可不是孙殿英哦)
幽静的许氏住宅躲藏在绿茵丛中
周叔弢旧居。联想到多年前老人捐出全部收藏,价值连城。可现在看到破败的旧居,让人感到酸楚楚的。
大门紧闭,人去屋空
睦南道上的方先之旧居和天和医院。1948年方先之开始任职院长的天和医院应该就是这里吧!
现在的天和医院
修葺一新的方先之旧居
睦南道,道路比较狭窄,没有公交车之类的大车通过,因此很幽静。漫步其间的游人很多,是个边走边看的好地方。
大理道在位于民园广场的位置,因为游客比较多,所以显得很热闹。
民园广场有不少咖啡屋和饮食店
訾玉甫旧宅现在是幼儿园
过了民园广场的大理道就显得清静了很多。“扫街”时,看到有几个游人在漫步,还看到有一辆小电动车驮着游客边走边讲解。
大理道街景:
寂静的胡同与街道
这座建于1931年的建筑过去是孙氏住宅,后来成了和平宾馆,国家政府很多官员天津时,都很喜欢在这里住。
门口的汉白玉石板上刻着他们的名字
这是大理道50号,大门紧闭,门额上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字,让人感到是政府管理机关,不敢靠近。
还有,挂有大号五星红旗的建筑不能拍。我多年前有被保镖勒令删掉所拍到的内容的经历。
黑底金字“为人民服务”
常德道上的民园西里被辟为礼品小商品销售区。这座建于1939年的建筑,由十几个分户小院组成,原来的住户基本都搬走了,变成了餐馆、咖啡馆、礼品店。
来此游玩和购物的人们体验老胡同的感觉,各具特色的建筑,令人目不暇接。
这个庆王府很有名气。以前这里曾做过市政府对外经济联络处办公室,现在辟为展览馆对外开放,票价是30元。
这座楼有着谜一般的历史
民园大厦,这座建于1937年的公寓式建筑,每户都有带壁炉的起居室、卧室、餐室、厨房、卫生间,而且八十余年后的现在还能正常使用。可以说,这样的建筑就是现代建筑的范本。
民园大楼,惹眼的建筑
围墙,别具风格
街景:
小店铺,让人感到与自己很贴近
小咖啡屋,可以让人小坐
既有深宅大院 ,也有幽静胡同
游客饶有兴致的坐着马车游览
惊奇!在重庆道225号的胡同深处,有一座与周围环境很不协调的建筑。迎面是整面的钢框架玻璃窗,窗户的玻璃有多处破损,一眼望去,好像是经过了灾难的洗礼。当走进大厅的时候,看到两侧是带走廊的并排建筑。
突然有个想法,如果将这座极不协调的建筑,经过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协作,可以变成一个与周边环境没有违和感的艺术中心!
破碎的窗户玻璃与老旧的办公楼
五大道旅游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变成了大家熟知的旅游景区。虽然街道很整齐,建筑外墙涂得很漂亮,但要成为真正的宜居环境,还需努力。
很多未修缮的建筑要尽快施工。不但外表漂亮,还要使院落整齐、要使楼道干净。这算是给管理部门提个希望吧!
五大道周边街区的很多历史建筑,这里很安静,值得去看看,去体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