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见证一方历史并代表一方历史的地方,一定是一城一地的核心地区,这个地区也一定在行使或曾经行使过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世俗官僚也好,圣人、神仙、佛陀也罢,他们接受朝拜、供养、发号施令的地方不但是一地的中心,而且一定选择高敞又有山有水的风水宝地,居高临下,显示出不同于世俗与不同阶层的等级关系、等级划分,如民谣所说: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
通州也不例外。
围绕燃灯塔的三教庙即:文庙、佑胜教寺、紫清宫,加上过去的州衙组成通州旧城的核心区,这个区域背靠通惠河,东临南北大运河,西接西海子公园,向南不远即是过去的通惠河支流,至今仍有闸桥地名。
地处城内制高点且四面环水,从几十公里外的运河水面上,旅行的人向西北望:土山高耸,宝塔入云;轻雨浓雾、烟雨迷离之间,恍如蓬莱三岛,欲入人间仙境。撇家舍业的旅人,风餐露宿:一条小船,一盏船灯,几千里水路,终于接近旅程的终点码头,身心俱疲的人不把它乡做故乡才怪。
的确,到了通州坝,进了通州城,他们可以歇歇喽。
明代人王维珍有一首诗,说的正是从运河上远远望见通州塔,知道已经接近通州城,卸船的码头就在前面,而站在码头上就可以远远望见高高的北京城墙: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支塔影认通州。
既然一支塔影可以认通州,毫无疑问,燃灯佛舍利塔就是古代通州的标致性建筑,游人也就不能不了解塔的一个大概。
塔位于通州旧城中心区北,没有确切的始建记载,其始建年代有几种说法,有北魏说、北齐说、北周说,隋、唐说还有辽、金说,无论哪种说法正确,通州塔都给来通州文化深度游的人出了第一道文化旅游题。游人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文化思维或历史与考证、考古思维自行推定它的始建年代,您就是用旅游思维去考证燃灯塔的年龄也未尝不可。
不过,作为导游,我倾向于北周或北齐说。
传说唐朝的尉迟敬德曾经监修通州塔,传说未必属实,但传说多少也要有一定根据,如俗话所说,要有点“影子目儿,”历史上,尉迟恭或许真与通州有过什么瓜葛?通过这个隐约的传说可不可以判断,尉迟恭确曾在通州呆过一段时间?这也是一道文化深度游的话题,有兴趣的游人或者复姓尉迟的人,不妨感受一下通州,做一次假设,做一个推断。
本来在印度,早期佛塔并不高,传入中国后才逐渐高大起来,难怪说佛教兴起于印度却在中国得到发展,并形成中国式的佛教,告诉你朋友,通州塔是北方最高大的密檐式佛塔,比北京的天宁寺塔还高。
塔是梵文的音译,翻译成中国话就是坟墓、坟冢的意思,本来属于收藏佛祖释迦牟尼尸骨的建筑,在印度叫“卒堵波”。佛经说:释迦牟尼灭度百年,阿育王以佛舍利起四万八千塔。这是佛塔的一种。
另一种塔不埋舍利,属于庙塔,名为“支提”“或“制底”,同样是音译,意思是塔下有庙,似乎有寺院标致的含意,通州塔属于哪一种呢?
既然名为燃灯佛舍利塔,似乎属于坟墓性质,因为有舍利嘛!不过众所周知,燃灯佛实无其人,哪儿来的真身舍利?如果换成“燃灯道人”同样实无其人,而且乱了佛道规矩,燃灯道人根本不是佛教中人。解释为‘燃着长明佛灯的塔’怎么样?又过于牵强,究竟为什么叫燃灯佛舍利塔,这又是一个留给游人的谜题。
其实,为什么叫燃灯佛舍利塔并不重要,留给专业人士去考证,那是他们的饭碗。游人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即可,比如我一个发小儿的哥们就是这么说的:“叫什么?燃灯塔?嗨!不就是那个燃灯道人吗?供他干嘛?《封神演义》里属他没能耐!一打就跑!”这就是乐子,就是旅游的心情,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的玩儿法、各有各的切入点。
塔为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外呈八角型,共计十三层,上下略有收分;塔基须弥座上两道束腰,下腰二龙戏珠,上腰三个壶门;整体单昂斗拱,砖雕双层勾栏;全高五十六米,底座一圈三十八米;第一层最高;券洞位于正南,两开乳钉木门,一尊燃灯古佛端坐在正中神坛上,其他三个方向各有假门。
每根木制飞檐下各挂一个一斤多重的铜铃;风钟二千二百四十八个;神佛像一百零四尊;塔顶铜铸相轮。塔上曾自生一棵榆树,旱涝不死,一直活到宝塔重修。第三层正南中间位置,安放一块砖碑,上刻“万古流芳”四个大字,下面是一首七言诗:
巍巍宝塔镇潞陵。层层高耸接青云。明明光景河中现,朗朗铎音空中鸣。时赖周唐人建立,大清复整又重新。永保封疆千载古万姓沾恩享太平。
中国有代表性的密檐式塔有北京天宁寺塔、通州燃灯佛舍利塔、河北昌黎源影塔、西安小雁塔、云南大理千寻塔。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云南社科院学者段玉明先生在其所著《寺庙与中国文化》一书中、就已经把通州燃灯塔与北京天宁寺塔等并列为密檐式塔的代表建筑。这说明此塔在建筑风格、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建筑施工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用专业文字介绍塔的建筑不仅枯燥,就连语言、文字都显得干巴发蔫,没有传说带劲儿,不如神话那么传奇。要说也是,一个千年建筑没有神话传说真是不可想象,没有传说没有神话还算什么古代建筑?通州塔自然也不例外。
找出两例,一个是记载,古人记古人的神话。一个是民间传说,口口相传,不知传了多少代,版本越传越多。
有本古书,名叫《燕山游记》,其中“盘山异记”条记载说:“每逢除夕,佛灯出通州塔上,数千百光远绕盘山诸寺,至定光佛塔而止,或云塔中舍利光也。”另一条,《州志》中也有相同记载:“每除夕,山之云罩寺、定光佛舍利塔与蓟州独乐寺观音阁、通州孤山宝塔皆有灯出,相往来,漏尽各返原处。”
塔里有没有佛舍利?即使有,是真是假?谁也不知道,不过舍利这东西倒是值得深度游的人琢磨琢磨。舍利真假不去说它,其实真假也不重要,只是这种神话式的记载说明古人真的不乏想象。别说是烧过的枯骨,你就是在塔上装上探照灯,光束也照不到盘山,更甭提三地佛光走出家门相互来往了,莫非燃灯佛带着舍利也去打一宿麻将?
通州地处京东,咫尺京城却多河富水、低洼易涝,据说燃灯塔顶与前门楼子的第一级台阶海拔持平。通州历史上曾经若干次发生大洪水,有通州塔顶挂水草的传说。通州兴于水,没有水也就没有历史上一京、二卫、三通州的繁荣昌盛,但水也给这一方水土带来不少灾难,在祈求不灵、祭祀无效时,只有想办法治水镇水。
通州塔便有镇水的功用。
一个最普遍的治水或镇水版本众人皆知,几乎家喻户晓。
传说通州的连年水灾,白河的定期洪水都是一条鲇鱼闹的,燃灯塔下原是一个入海洞口,发洪水时,海水从洞口喷涌四流,而推波捣浪的正是这条鲇鱼,据说它在河海中有不少大鱼窝,子孙无数,只在运河里就有七八处。谁对这条鲇鱼也没办法,只有命大的人才能降它,最后把协办大学士纪晓岚请来,用一条巨大的铁链将其锁住,不让它继续兴风作浪,从此才风平浪静,才无水患。
传说毕竟是传说,河水不但在此以前泛滥、以后也照发不误。
不过这个传说也透露一点信息,要不怎么说什么事儿都有点“影子目儿”呢?从传说中游人可以向深处、广处联想:通州的小楼烧鲇鱼为什么出名?首先要有好的原料有好的鱼才行,有了这个传说,多少年之后的人也知道白河(就是运河)出产上好的鲇鱼。据老人们说,小楼烧鲇鱼必须是河里一斤左右的黄鲇鱼,其他地方产的鱼不好吃。
另一个传说是这样的:据传,通州城是船形的,就是说通州城的规化设计像一条船,通州塔是桅杆,鼓楼是船舱,玉带河是缆,铁锚寺是锚……
通州塔有个民俗,据说还是比较灵验的民俗,在塔下左右各转三圈儿,可保佑一年平平安安,无灾无难,心想事成。不过,这我可没试过,还是旅游的人自己去体验吧,说不定凑巧您就真的一顺百顺事事顺。
关于通州塔就先说这么多,它还有很多故事与传奇,留给前来旅游的人去遐想,去猜测,去回味。人的感受方式不同,每人、每时的心境也不同,只有亲自到塔下转一圈儿,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感受,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理解通州塔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