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虚山景区位于县城西北35千米的齐家佐乡境内,最高峰海拔1031米,可纵览巍巍太行,腑瞰华北大平原,风光无限,县域有“大茂山最高,青虚山最险”之说。景区面积15.5平方千米。此地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秋多云雨,并在雨后呈现云海景观。
青虚山因“四时之气清而熙,界入虚空,超然物外”而得名。紫云峰、碧云峰、白云峰是青虚山的3座主峰,它和其它十几座山峰连绵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风景区内秀峰林立,峡谷幽深,古树参天,飞瀑甘泉。“清虚耸翠”为唐县古八景之一。青虚山为石灰岩地貌,久经风雨溶蚀,形成了“如青笋、似狼牙、像箭镞,直刺云天”的奇峰峻岭,在阳光照耀下,烟腾雾罩,紫气飘渺,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岩溶峰林地貌区,且有诸多天然溶洞,游人到此如入迷宫,更为仙山增添了神秘色彩。现存的2崖、2园、3寨、4峪、9洞等40余处自然景观和葛洪殿、三霄圣母庙、玉皇阁、关帝庙、无梁殿、重显子返真碑、冷风台碑、清道光年间重修葛洪殿碑、摩崖石刻等多处人文景观,
青虚山道教文化历史悠久,是华北道教圣地。东晋著名道学家葛洪“幼年慕道,壮而出仕,老而归真,披荆斩棘而入,攀藤扶葛而上”,来到青虚山修炼。至今山上洗心泉、清虚宫和葛洪夫妇用过的药碾、晒艾台、炼丹井、仙奕石、训虎池,其弟子黄野人玉石雕像等遗迹犹存。据《善经壹卷》记载,唐初尉迟敬德奉旨在青虚山督建“仙女庙”,建筑恢宏,香火旺盛,因蜡烛失火而毁。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在山前建九峻观。据《重显子返真碑》载:金大定年间(1161—1189年),全真教教主丘处机派弟子陈道益(号重显子)到青虚山传经布道,发展信徒,兴建观、庵。借助于元代朝廷对道教的信仰和东晋葛洪的声威,将青虚山建成中国北方道教圣地,明清时期达顶峰。到清朝末年,这里的寺、庙、观、庵达100多处。三月十五日青虚山庙会,周边州县数十万官员、文人墨客和道教信众上山朝觐,香客云集,盛况空前。
当年乾隆皇帝到五台山进香路过此地,见此山雄伟壮丽,派大臣董邦达两次到青虚山勘察,画了一幅全图和8幅小景,至今留存在上海博物馆。乾隆书写的“紫云峰”“凤凰石”两块玉匾镶嵌在悬崖上。在青虚山周边流传有《照妖镜》《仙人炕》《棋盘峰》《海眼寺》《狼市大地》《贞节碑》《凤凰台》《大皮箱》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故事。
1987年,以改造旧庙会为始,开发青虚山旅游,修建了进山公路、山门等,民间恢复重建了奶奶庙、玉皇阁等庙观。2002年,唐县道教协会成立并驻此山,修建了关帝庙、全神庙等。2008年4月,聘请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省旅游开发研究中心,编制了青虚山旅游开发规划。按照大旅游的视角,整合青虚山、西胜沟及周边景点,深入挖掘道教及历史文化,打造“华北道教圣地”的旅游形象。2012年,县建立青虚山景区管理委员会,修建了山门前广场、卫生间、游客服务中心、苹果园至下清虚水泥路、下清虚至上清虚石阶步游路等;2014年,开始修建大型索道缆车,从而使景区功能大大提升。
仙鹤峪景区在县西北65千米的黄石口乡鹤峪口村,总面积16平方千米,主要景点有大黄山、小黄山、白草寺、鹤鸣谷等。仙鹤峪之名源自这里曾经繁衍生息的千百只仙鹤。进入景区,一幅秀丽的画面呈现在游人面前,座座秀峰兀立,如狼牙,似箭头,直刺云天,在阳光照耀下,虚无飘渺,紫气升腾。近前有一瀑布,名叫鹿鸣泉,为这里注入了无限的灵气。
八里峡内,悬崖峭壁,曲径通幽,谷底回环宛转,置身其中如在天井。峡内两侧的岩壁上钟乳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白草寺里传说中的琼霄、碧霄、云霄3姐妹分居在3个洞中,苦苦修炼着自己的造化。这里有3霄沐浴的石盆,有3姐妹的梳妆台。三仙洞内香火旺盛,常年不断,灵气十足。尤其是洞前圣水池,清洌甘甜。滴水堂里记录着金蝉盗灵芝的故事,有栩栩如生的弥勒佛,活灵活现的金蝉探宝,惟妙惟肖的莲花,真是精雕细琢,鬼斧神工。白云洞里记载着当年八路军将士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蟒档山又为后人诉说着正义终归战胜邪恶的不朽真理。景区内还有打鼓坨,笔架坨、军舰峰、镇山剑、老虎涧、猴望椎、楼栖崖、空心石、鹤鸣塔、百丈崖、情人峰、狮子台、双峰坨等。
唐河谷百里画廊景区在县西北,指的是从倒马关至二道河唐河沿岸地区。唐河发源于山西浑源,经涞源进入唐县,在境内有通天河和其它52条季节性支流注入,水量增大,河床逐渐加宽到100—400米,流经唐县百余千米。从倒马关到二道河,长约50千米,弯弯曲曲,峰回路转,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景观。倒马关至黄石口,两岸山体为片麻岩,岩石坚固耐风化,雄伟圆滑。黄石口至二道河,两岸山体为白云岩,岩石较易溶蚀崩塌,奇险陡峻,形成岩溶峰丛和峰林,像一幅百里山水长卷,虽处北方,但有的地方山川交融,夏绿秋黄,水光山色,远处是苍苍莽莽、绵延不断的峰林,山脚下有绿树掩映的小村庄,村头是阡陌纵横的稻田,颇俱江南风光,被誉为“百里画廊”。新开发的唐河漂流,就是利用唐河两岸风景如画的优势,开展的一项体验性极强的项目,游客在漂流的同时可以欣赏美丽的山水,尽情享受休闲乐趣。
全胜峡景区在县西北35千米的齐家佐乡全胜庄,与道教名山青虚山、西胜沟毗邻,因全胜庄大峡谷而得名,峡谷面积10平方千米,四面环山,南北长10千米,东西宽5千米。这里属青虚山系,山峦叠嶂,峡谷纵深,山崖陡峭,有喻为辈辈为侯的背背猴峰、似一船飞渡的一帆风顺峰以及怪石坡、钱眼崖、日月石等。该区域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海拔相对较高,呈现出冬春不干燥,夏季凉爽湿润,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等山地独特的小气候特征。
全胜峡山场广阔,水资源充沛,溪流遍布。植被分布以灌木类为主,乔木有油松、侧柏等,沟底有杨树、槐树等分布。境内沟谷纵横,崖洞众多,当地人传有“九九八十一洞”之说。旅游景点有苇玉寺、大佛殿、开井、溶洞、龙门台大峡谷、龙潭湖等,任你观赏造型奇特、栩栩如生的崖壁钟乳和映入眼帘的响泉飞瀑,聆听动人的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该景区夏冬皆有特色,有“夏瀑冬挂”之称,“冰挂节”已成功举办5届,冬天的全胜峡,峡谷两侧的崖壁上挂满了冰凌冰挂和冰瀑,冰雪、冰山、冰笋、冰柱等,一派冰的世界。景区现建有水上栈道、高山瀑布以及停车场、农家院等设施,由于草丰林密、环境优雅,2015至2017年曾3度惊现野猕猴。
听人说唐县全胜峡奇观美妙,山水风光如画,我心向往已久,庚寅年金秋,偶遇机会景区工作数日,始得成行。3探峡谷果不虚传,峡谷幽洞、奇山秀水、茫茫林海、云变雾幻、鲜花野果,缤纷异彩,胜似仙境,巧夺天工,自然天成,魅力无穷,令人流连忘返,百游不厌。
全胜峡是北方罕见的大峡谷,位于太行山东麓,与道教圣地青虚山、休闲福地西胜沟一脉相承,是两景区的前沿。去过青虚山,游过西胜沟,不探全胜峡,实在太遗憾。来此峡谷游一游,峡谷奇观看不够;来此峡谷探一探,一生赛过活神仙。问君欲往何处去,身临其境如画中。
走进山门,迎面大崖壁像是门户的天然屏风,崖顶上千年奇松倚崖而生,枝繁叶茂,两枝伸展崖下,根部幼柏簇拥,像是伸开双臂迎接四面八方的游人来这里休闲探奇。
驻足遥望,峡谷四周崇岭环抱。左青龙、右白虎绵延山门。正北方奇峰林立,千峰竞秀。一峰像一手指直指蓝天,陪同我的村民告诉我此峰叫“一指峰”,旁边连在一起的两座山峰叫“双乳峰”,双乳峰峻峭高耸,气魄雄伟。山门西方的“背背猴峰”,形像两个猴头,相背而立,象征着辈辈为侯。山门的东方,一峰秀丽,似一船飞渡,在云海里乘风破浪,一帆风顺,当地人称“飞船峰”。一指主峰高耸入云,云峦奇峰,峰连蓝天。周围诸峰簇拥,山体巍峨嶙峋,跌宕起伏,竞相峥嵘,其势雄伟壮观。主峰半腰有大自然切割成的很多方块,方方正正,有大有小,如堆砌而成。最大的人称“北龙台”,与一指峰、左青龙、右白虎形成金峰坐龙椅之状。两块白色巨石镶嵌在主峰半山巅,远远望去,如同日月,他们说当地人称“日月石”,象征着这里是日月同辉的宝地。陪同我的人边走边介绍说:“除了北龙台,还有东龙台、西龙台,北龙门、东龙门、西龙门,单从这些地名可以想象到这里山水的名气和灵气。
漫步10里长峡,忽宽忽窄,忽弯忽直,像一条又深又长的裂缝。峡谷两壁,峭然陡立。崖顶有的外倾,形似额头;有的孤崖矗立,崖顶四周外凸,状入华盖。峡谷两侧万壑争奇。崖壁皆画,栩栩如生。相传是文曲星下凡描绘山川,将剩余之墨泼洒于此,山石脱落,岩浆滚流,形成千姿百态的乳岩壁画,像一条蜿蜒曲折的画廊,钟乳遍布,形状各异,令人遐思。
觅径前行,溪流淙淙,四季常流,素有“四湖、十六潭、七十二瀑、百泉”之称,简直是水的宝库。进入主峡北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湖,它是全胜峡之要冲,有“膛内能容千匹马,湖湾只行一叶舟”之誉。湖水清澈,深不见底,时见鱼翔浅底。微风吹拂,碧波荡漾,泛起层层涟漪。乘舟而渡,曲径通幽。登上66步台阶,进入峡谷的北湖,只见湖面弯弯曲曲,平静深幽。仰望崖上怪石嶙峋,植物茂密,遮天蔽日。空中有一栈道,蜿蜒有致,人行栈道,水行舟,甚感幽奇,别有风趣。西湖、南湖风光各异。十六潭分布峡谷,他们说最引人入胜的是“七峡潭”。相传是龙门派全真七教子修道于此时,各踞一潭,因此得名。潭水平静如镜,清澈见底,水中鱼儿游来游去,自由自在。崖壁上的钟乳怪石,花草林木倒映其中,美妙至极。二峡潭又称“火箭潭”,旁边有一巨石高高矗立,形似火箭,两边山体如同发射架将巨石夹在中间,让人浮想联翩。七峡潭的上游是“人和瀑”,瀑上有一池叫“连心池”,池、瀑、潭连在一起,相辅相衬。登高鸟瞰,七峡潭宛如七颗璀璨明珠,峡谷像一条细线将7颗珍珠连在一起,美不胜收。七十二瀑最壮观的是“天长、地久、人和”3大瀑布。天长、地久两瀑为悬瀑,落差数十米,飞流急下,似从天而降。惊叹“谁持白练当空舞,疑是银河落深涧”。“人和瀑”是两条瀑,像“人”字居高泻入峡谷。畅游峡谷,泉水随处可见,有“百泉”之称,这也是峡谷内水丰瀑多的根源。最有灵气的是峡谷中段的“三胜泉”和峡谷顶端龙蝠洞内的“龙泉”。相传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修道炼丹,踏遍群山寻找佳泉圣水,选定此泉。泉水冬暖夏凉,甘甜清爽,有去署解热、润肺化痰、延年益寿、护肤养颜之功效,是道家引药炼丹的圣水。这里的人祖祖辈辈饮用此泉。泉水从不干竭,成了一方百姓祛病消灾,强身健体的“神水”,故有增福、增禄、增寿“三圣”之说。后因村名演变称谓“三胜泉”。三胜泉的北面矗立着一尊巨石,人们叫它“护泉金刚”,相传三胜泉水的奇特功效,惊动了方圆百里的达官贵人、富豪劣绅,为了保护泉水不受污染,玉皇大帝派金刚神下凡保护,他守候在那里,久而久之变成化石,仍然屹立在泉边,忠实地守卫着三胜泉。向导引路,走出峡谷,沿棘径羊肠小道,攀山越谷,得见“龙泉”,泉水叮咚,清澈甘甜,一年四季流淌洞外,每逢干旱之年,四周百姓到这里取圣水、拜龙王,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里是洞的世界,特殊的地形地质结构造成这里洞穴成群,洞洞异奇,深藏林丛。近有元阳洞、马肺洞、野狼洞……远洞数不清,有的在悬崖,有的在深谷。龙蝠洞最为幽奇,我们来到龙蝠洞,只见洞深不见底,洞口如狭缝,仰视一线天,巨石夹缝中,“二龙戏珠”般。洞忽宽忽窄,忽高忽低,忽曲忽直,忽上忽下,整个洞体呈楼状。洞壁有凹凸,钟乳遍洞壁。空气凉爽,湿润透体。缓步入洞,美妙神奇。
无限风光在险峰,不登主峰非好汉。走出幽洞,顺势攀山越岭,登上主峰,放眼远眺,古北岳恒山(大茂山)、道教圣地青虚山、休闲福地西胜沟、唐河画廊一览无余。四周俯视,大小山峰起伏跌宕,竞秀争奇,简直是山的海洋。近观中山,怪石林立,人称“怪石坡”,有的矗立,有的横卧;有的像龙,有的像凤,有的像猛虎,有的像玉兔,有的……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让人感叹,让人赞美,令人惊讶!
这里不仅峡谷奇观万象、山水秀美,还是天然花果山、植物园,山桃、山杏、酸枣、核桃、柿子、大枣漫山遍野。他们还介绍说,山上有柴胡、黄芪、远志等成千上万种稀有植物,休息时他们还给我介绍了这里春天、夏天、冬天的景色。一年长者告诉我,更具魅力的是这里有悠久的道教、佛教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在我的要求下,我们又探寻了三角寺、苇玉寺、文书岩等,真是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