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倒马岭上城真武庙记碑
北山颠,旧有真武庙,□贰楹,创□碑文可考。嘉靖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铸钟,万历十五重修,中奉玄帝□金像者一,傍侍将帥像者六,垣墉及肩庙貌狭隘,且年久朽敝,又为风雨侵,寻荒凉,香火殆,无生气。如玉自万历乙巳年守此关,□丹首竭诚合心,人典感慨也。粤稽玄帝蚤岁人山修道迨功成棒,聖泽汲天下,载详玄史仙传及明成祖文皇帝,梦助神兵以清沙漠,命隆平侯逮金於武當,□行宫绘像,即缙绅至於黔犁,都市至於辟壤,靡不仰瞻,而□豆之矧。倒马关为神京右辅,內连真保,外控宣大,距西边不数百里,居然为北虏人□要路,特於此关之山定鼎,庙岂其谓而然哉。盖仰体文皇帝,奉聖心追思玄帝,助顺伟伐,亦徼祈威灵,以镇诸虏,亦使虏闻其庙貌隐隐刺心,乃知当年之驱除若類也者,尚□敢弯兮,南向以与天朝为难耶,其立庙之初意如此,今任其废而不修,隘而不敝,其如亵渎何?其如立庙之初意何且?夫敬神者,孔子之垂训镇虏者守关之先图,以敬神之奉,为镇虏之计,非如玉之任而谁任哉。於是出费□作改逮正殿四楹,増西厢房□楹,以绘神像併逮锺鼓楼门各一座,而缭运粉垣,甃砌崖岸,亦俱称之其金像及侍将帅,亦悉修废举墜,辉煌间色丹莹,垩然又延黄冠以司焚修,始於万历二十五年二月二日起至六月六日落成,试观即旧,以逮新拓,隘以为敝,奉祀之有心颠末之可考,较之前此朽敝荒凉之景象不啻天渊,而於如玉敬神镇虏之志可少慰矣。虽然后之视今,亦猶今之视昔,今之视昔,亦猶后之视今,将来起敝维风,於后之同志君子有厚望焉。庶几此庙此祀期垂於永永,而不磨也。谅秉懿好德之良,千心如一心,万古如一日,又何俟於如玉喋喋云。是为记。大明万历二十五年,岁在丁未初冬庚子,武科解元凤阳真定卫籍张弘道籑差分守,倒马岭地方参将署都指挥佥事、怀庆卫甲武举萧如玉顿首敬撰并书,中军指挥刘奇德督刻,住持道士苏州杨性通是。
碑阴上部刻有治世福神的6字真言,为阴文小篆,中部为玄天上帝画像,左下角为撰文事由。
附:治世福神6字真言
吾号治世福神,镇北大将军,游迹诸天诸地,掌握世界乾坤,□□太平天道,护佑国王大臣,记录作善作恶,较量福罪重轻,莫道善恶不报,直待恶贯满盈,莫须修善□应,直待善果圆成,若有人间私语,天上听若雷霆,不可欺心暗室,神目如电光荧,欲知前世因果,今生受者之身,要知后世因果,今生受者之心,人能知时速改,切莫更待因循,吾乃敕示诫语,留传往古来今。
钦选武士周万书:
万历三十二年八月初七日,梦玄天上帝,命图修行像,恐后失传等言,醒来照梦中所见真像即已图之。至三十五年,烁参戎萧乡□制于倒马关上关碑阴,盖以广其传云。□怀庠生萧永言篆,古盟山人蒋熙桢移硃。
石碑为明代,现保存于倒马关上关岭上之真武庙前,汉白玉质,通高160厘米、宽77厘米、厚25厘米,碑阳刻有重修倒马岭上城真武庙碑记,碑阴刻有玄天大帝像。保存较好。
秦王庙
在县西北75千米的川里镇秦王村,传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在此征战驻跸,村民为念其德,修庙以祀,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存有介子推殿、三圣母殿等,均为前卷棚后硬山建筑。庙内现存清代碑刻6通,碑记文字较为清晰的有4通,即明永乐三年的重修松罗山庙碑;清道光十六年的重修松罗山庙碑;清同治六年的重修松罗山庙碑;清光绪十六年的行宫子孙娘娘庙碑。在秦王庙所处的松罗山上还有北岳庙、子孙娘娘庙、山王庙、玉皇阁、王母阁、老佛庙、龙王庙、王爷庙、全神殿、童爷殿、老母殿、火帝真君庙、三仙圣母宫、财神庙、药王庙、猴神庙、马棚庙、仙家庙、关老爷庙、周仓庙、地藏王庙、地母庙等28座庙宇。除“童爷殿”外,其它俱为原址重修。
登秦王庙
禅关高绝步来难,云物悠悠眼界宽。
出没峰峦千点碧,萦回川水一丝寒。
人家烟火微茫里,梵寺钟铃岚翠间。
鬓插梨花诗酒乐,满林霜叶正涂丹。
(明)邑人 刘汝乐
碑文石刻
重修松罗山庙碑记(残碑)
序
必赖明区,此诚然也。今观秦王村松罗山下行宫庙内有□□,古柏参天,松荫布地,得恒峰之秀岚,景甚清幽,钟滱派之英灵,真□□之胜地,宇宙之巨观也哉。斯庙楼之所建立不知创自何时,至今遭风雨所患,栋折檩崩,墙颓瓦解,法像尘封□□,过客目睹而心伤。本村善男信女动公议重修,偮施乡邑,以储其资财;搜求山林,以备其物具,于是□木□□,□济将见美奂美轮,复辉煌于始建,肯涂肯获彰澡绘于重新,经营之功□□,数日而既告成,遂请铭于余,铭曰:忠哉□□,□□□□,□股奉君,自今传说,信盟白水,羞与为矣,归隐绵山,莫可比也,捐生履火,□廉忘身,心如石铁,祀历千秋,精诚所恪,勒诸贞珉,永垂不绝。
本县古洞村石维邦撰,黄石口邸□□书,领袖:刘济堂、李效功、张友、宋芳、刘振、何勇、刘林屯、何荣,画工张得□,石工马得纲、冉洛刚,泥木工茹光照。
大明永乐三年孟秋谷旦 合乡 寺公议
重修松罗山庙记
当闻古人有言曰,创修庙宇即眼前功德,人之所愿捐资而为之者。唐县城西北有名山一座,名为松罗山,离城百有余里,其山顶以上南峰玉皇阁,北峰子孙庙,中峰奶奶正殿,宫右有火帝真君庙,左有三仙圣母宫,山前以下前有童爷殿,后有三尊奶奶大殿三间。屡年三月初六起庙,由来旧矣,顾历年久远,虽不知起庙始于何年,而松罗山之神圣,偏慈宇宙,普济群生,其神极灵,亿兆被德,远近村庄善男信女,悯凡进香之人谁不目见而心伤,故达官长者、信士善人,于本年捐资成美,共勷盛世,指日庀材鸠工,使破庙焕然复古,又岂非人世一大功德也哉。重修既成,故铭碑,流芳百代,永垂千古云。
安州庠生田化鹏撰文,唐邑川里张文富书丹,领袖:张福兴、李泽、李进才、马奇、崔成云、朱天章、张兴、刘文通、刘恩,木工马文秀,画工朱飞霞、田荣,石木冉大山。
大清道光十六年岁次丙申四月上浣 立
重修松罗山庙碑记
盖闻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诚哉,是言也。即如唐县城西北松罗山,其南峰有玉皇阁,背座王母宫,下有老母三尊,座西财神庙一处,座东马棚三间。其创立不知始于何代,历年既多风雨损坏,颓垣碎瓦,栋折檩崩,故乡里长者,目睹心伤,于是叩化四乡,善男信女广施资财,共勷盛事,遂使神像庙貌焕然一新,岂非上下千年前后相需,而为人世一大功德也哉。惟重修告竣,勒铭于石,以永垂于不朽云。
唐邑县北庠生刘殿选撰文,刘愿超书丹,领袖:□□□、□□□,画工朱德霞,石工冉廷芳、甄立恒,木工崔进和。
大清同治六年岁次丁卯季冬吉旦
重修行宫子孙娘娘庙记(残碑)
夫中峰挺秀,上入重霄,层峦耸翠,下临平野,左清虚,右白石,前唐川,所谓宇宙之大观,神仙之洞府者,其在斯乎。上有碧霄庙,下有子孙娘娘殿,其余诸庙不可胜数,类皆灵应,不夹有实疾者祷之,无有子孙者求之,而生造福一方,香烟至今不衰。然年代久远,栋折檩崩,风墙颓垣毁,敬神者目不忍睹,而欲重修者也。但工程浩大,一时难以全□,择其甚者,碧霞行宫子孙娘娘庙在所当先。于是鸠工庀材,数年而成,遂请铭于余,余为之铭曰:松山苍苍,滱水洋洋,诸神之灵,山高水长。
唐邑府庠生刘自杰撰文,唐邑府庠生陈清源书丹,领袖:□□□,石工□□□,木工□□□。
大清光绪十六年七月吉旦
童爷殿碑记
童爷,即介子推。战国时晋献公二公子重耳被继母陷害出逃,介子推护随经八国,历十九载,前636年得秦助,回晋即位。晋文公封赏毕,查漏封介子推,闻其背母隐山,遂率群臣追寻,千呼万唤无应。有献计者点火烧山,引其出,然至火灭烟消,母子已烧死。为纪念之,此山改名介山,今国人每逢清明,禁烟火之日为寒食节。其不追名利,不爱权势,感动众生,民间修庙塑像,四时供奉,称之为童爷。
三圣母碧霄娘娘庙记
三圣母即碧霄娘娘。相传周武王伐纣,赵公明助纣为孽,被姜子牙射心而死,申公豹唆使三仙岛赵之妹云霄、琼霄、碧霄三位娘娘,为兄报仇不测,一一战死,魂赴封神台,太上、元始念其清修之苦,勤日夜之功,特敕封三位娘娘主管凡间生儿育女之神,碧霄娘娘识松罗山青松翠柏,幽深静雅,乃风水宝地,遂居此,尽其天职,屡显圣灵,秦王庙自此闻名遐迩,善男信女,求圣布施,香火旺盛,故重修庙殿,刻石永志。
三仙洞
三仙洞在县西北70千米的茶叶庄村南白草坨半山腰的峭壁上,为3个天然的溶洞。据当地百姓传,道教“三霄圣母”(云霄、琼霄、碧霄)三姐妹曾于此处修道。清光绪《唐县志》载:“周姑号醇风子,未详何时人,了道于三仙洞,朝廷宣诏封为醇风圆妙慈德真人。以告来者,癸丑八月初二亥时升仙去。口占示门众曰:醇风七十一,老周通天彻底,恣追游而今,了却人间事,万劫仙班出土丘。又曰:平生只落自在,出入往还无碍,今日扬下皮囊,荡荡起于三界。又曰:永出阴阳壳,逍遥离尘世,一性朝元去,独步赴蓬庙。”
由此可知,三霄圣母在此修道只是传说,而周道姑在此修道确有其事。而且能够被皇封为道教真人,说明三仙洞当年在道教界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据村中的老人讲,他从小就没有见到过道士,但是到三仙洞烧香的香客年年不断,尤其是农历四月初一到初五庙会时,人群熙熙攘攘,香客上万。2007年4月,为了弘扬道教,部分道教信众发愿,重修三仙洞。四方信众纷纷响应,捐款捐物,当年开工,至2010年,基本竣工。他们从山脚下焊了近20米长的铁梯子直通洞口,并随着各洞口的高低,修建了七八十米长的栈道把3个洞连接起来。每个洞口都修建了木制3层楼阁式的门脸,飞檐翘角,油漆彩绘,十分壮观。每个楼阁的2层檐下分别挂有“琼霄阁”等黑底金字匾额。3个洞大小不同,高约5至7米,洞口宽约3至5米,洞内分别塑造了云霄、琼霄和碧霄三仙的泥塑彩绘坐像,高约2.8米。三仙头饰、服饰色彩及手持道具各不相同,均神采奕奕,形象逼真,使古老的道场焕发了青春。山脚下还建有地藏殿和送子观音殿、全仙殿、仙佛堂等小型殿堂。
游访三仙洞有感
闲游净地访神明,道意禅心缀半空。
寒洞有光凭月照,幽门无锁待云封。
回眸诚意闻仙语,叩首虔心觅天听。
祈愿清修皈圣母,何言苦影伴孤灯。
民间传说
三仙洞的故事
在白草坨的半山腰,有3个山洞,传说很久以前,山洞中住着3位仙人,他们每天都在洞中修炼,很少与外人接触。有一天不知从哪里跑来了两只鼠怪,它们无恶不作,糟蹋庄稼,抢人食粮,最可恶的是它们还带来了鼠疫,造成死尸遍地。人们恐慌到了极点,于是就去找仙人求救。
仙人们都是正义的化身,一听为民除害,便义无反顾地答应帮忙。仙人先用自己炼制的丹药送给村庄里的人服用,消除了鼠疫。
接下来仙人们就去找那两只鼠怪算账。经过几番殊死搏斗,不分胜负。这两个鼠怪确实厉害。强攻不成,仙人们便改变战术,用智取胜。
仙人把鼠怪引进了两个小山洞并用巨石堵住洞口,而且,为防鼠怪从洞缝里出来继续危害人间,又以鲜血为引,把自己百年修行的功力集于瞬间,封印在洞口与巨石的缝隙处。至今峭壁上还有两个鲜红的圆圈。
村里人为纪念3位仙人的功德,在他们生前修炼的那个山洞前立起一通石碑,详细记载了他们的功绩。这便是“三仙洞”名字的由来,而石碑则被人称做“正义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