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唐县】《唐县地名文化》——唐县佛教寺庙之延禧寺、龙塔寺、显龙寺

  • 2019-09-27 14:17:35
  • 美丽唐县

延禧寺

延禧寺,亦称十方院,位于原县城外东南隅,现向阳南大街商务局(旧粮食局)院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敕建,原占地面积70余亩,规模宏大,殿宇峻整,金碧辉煌,有牌坊、照壁、山门、前大殿、中大殿、后大殿、东西配殿、钟鼓楼、五节塔等,五节塔即为5层藏经楼,时为县城最高建筑,登之可眺远,民间俗称五节楼。民间有“唐县有个五节楼,半截儿在天外头,半截儿在天里头”的传说。延禧寺毁于抗日战争时期,部分殿堂均已拆毁或改建为粮食局办公室或仓库。现存山门、天王殿、古柏、明代碑刻等,山门为拱券式歇山顶,天王殿为硬山顶结构,南北两边中间各有一券门,2002年重修,其内部梁架未动。天王殿东侧散落有3通明代石碑,其中一通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所立,记载延禧寺的由来:明神宗朱翊钧睡觉时,梦见一来自五台山的罗汉,披着袈裟,赤着脚,要化缘建寺院云云。皇帝梦醒后命画师依梦中所见画了一幅寺院图,拨款在唐县修建了这座寺院,名十方院,赐主持紫衣袈裟,并昭告天下,以佑国本。

1984年,尚存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8月,在省、市古建专家的指导下,由县政府牵头制定了延禧寺维修方案,并多方筹资,对山门、天王殿等进行了文物保护维修并增建了围墙。2008年10月,被省政府公布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人诵咏

饮延禧寺同刘木斋先生

官小原难熬,同君纳晚凉。

杯深槐气入,曲尽鸟言长。

扪虱推齐士,盟乌附楚狂。

欲携余兴返,松月待僧房。

(清)唐县知县 严钦谟

民间故事

吟诗比高低

唐县、曲阳、定县3位进京赶考的书生途中相遇,互通住址、姓名后,便一同赶路。

天黑了,3人住进一家客店,闲聊了半个时辰,可屋子里暖烘烘的,谁也没有睡意。于是,仨书生商定:各作两句诗,说明本县一名胜古迹的高大,比一比谁说得最高。曲阳的书生觉得胸有成竹,开口说:“曲阳有个窦王殿,离着天不甚远。”说完,笑嘻嘻地坐在炕沿上烤起火来。定县的书生听完,“唰”地站了起来,做着手势说:“定县有个定州塔,离着天一大拃。”吟完,也沾沾自喜地坐下了。只见唐县的那位书生不慌不忙、不慢不快地吟出了:“唐县有个五节楼,一直通到天里头。”那两位书生听了,自觉惭愧。接着,3人哈哈大笑,吹灯睡了。

龙塔寺

龙塔寺在县西南15千米的北罗镇白家庄村东、长古城镇杨家庄和行龙庄村西,亦称行龙寺,现已无存。相传建于唐朝初年,为开国皇帝李渊、李世民父子所建并经历代重修。20世纪30年代辟为一所公立高级小学,当时的所有建筑物和塑像仍保存完好。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鬼子炸毁。据老人回忆,寺院占地300余亩,四周有青砖围墙,寺内有古柏数株,山门内建九龙壁,院内分别建有青砖琉璃瓦式钟鼓楼、大雄宝殿、观音殿等。西北角有9层砖塔,外廊式爬梯,内有“护心镜”“万年灯”。寺院遗址留存有几通石碑,明确记载龙塔寺始建于唐初,并有一块为奠基石,为柱型8面,高约70厘米,每面两个字,曰:“国泰民安风雨順恃皇帝万岁忠臣千秋”。寺内遗存的古碑除部分散落民间外,多通由于体量过大,不便车运,从中间劈开后,于1944年运至南雹水村,用于广利渠腾桥桥板,现存,依然字迹清晰可辩。

民间传说-李渊父子与龙塔寺

城西南曾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龙塔寺,传说是唐朝初期的皇帝李渊、李世民父子为追念唐尧圣德而修建的。

隋朝末年,驻守太原的唐国公李渊奉旨到河北镇压农民起义军。当他率兵在唐县一带进击厉山飞的别将甄翟儿时,遭到起义军的围困;后来他的次子李世民前来救援克敌才得以脱险。

回军走到唐河出山口嘉禾山东侧,李渊看到茫茫唐河滩东侧有一长长的土丘,似龙腾虎跃之势,对儿子李世民说:“快去打听一下,那是什么地方?”

李世民跃马扬鞭,不大一会儿回来禀报:“父王,那里有土丘曰土龙,有村庄叫行龙庄。此地界乃唐尧的封地。”

听说到了唐尧封地,又遇龙兴之处,李渊顾不得向部下解释,策马飞向土丘,翻身下马,把马缰绳扔给侍卫,恭恭敬敬地向前走去。他在土丘上若有所思地转了一圈,而后在一高处跪拜了几下。起身后,拍了拍战袍上的黄土,他才对世民等将士们说:“你们知道吗?这里是唐县的地盘,是上古帝尧封侯建都的地方,唐尧从这里西迁到我们太原又建了新都。帝王迁,地名也随着迁,唐尧在这唐地建了唐国,到太原后仍称唐国。唐县跟太原,都是陶唐封地,太原也是我唐国公的封地。说起来,我这个唐王,渊源老祖还是唐尧呢!今天遇此吉象,乃天兴我大唐也!”听了唐王李渊这一番话,李世民等部将扑通扑通跪了一片。

之后不几年,李渊举兵反隋,打的旗帜是“神尧皇帝”,灭隋建新朝,也沿用圣君唐尧的国名而为“唐朝”。

李渊做了皇帝,主张“武创业,文守成”。他听从太史令傅奕的建言:“尊崇儒学,尊君奉亲,以行忠孝。”

有一天,唐高祖李渊把秦王李世民叫到跟前说:“当年,我们父子以‘陶唐旧民’奉使安抚,举‘神尧皇帝’旗帜号召民众,得以建立李唐王朝。如今,我朝国泰民安恰似尧天,不能忘记唐尧的神威护佑呀!”李世民说:“父皇说的极是。唐尧的圣德厚恩,我们必须报答!具体如何做,该诏太史令议定。”

李渊传旨太史令傅奕进宫,对他说:“朕想在唐尧发祥地定州唐县修一座寺庙给圣帝祈福,建一座高塔以追念唐尧荫庇。尧庙的式样就依当地民俗。这高塔嘛,应该既宏伟又朴素,朕想听听傅爱卿的意见。”

太史令傅奕回禀皇上:“陛下,臣以为,唐尧是历史上最受人尊崇的圣君,为他修建追思塔,高度当以9层为是。其一,‘九’为天地之至数;其二,古人对事物的数目约以‘九’为极多。孔子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孔圣人都认为天最高大,只有唐尧可以与天比。这塔的层数就用最大的‘九’吧。至于物料,当用青砖为最俭朴。”

高祖李渊很高兴地说:“傅爱卿说的正合朕的心愿。”于是,敕令朝廷拨付银两,近臣监造,两年竣工。

“追思塔”高高耸立在唐河之阳、行龙庄北侧。9层砖塔外有廊式爬梯,内有“万年灯”,奠基石8面棱壁上镂刻着“国泰民安,风雨顺恃,皇帝万岁,忠臣千秋。”后来,当地百姓听说这追思塔是当朝“真龙天子”李渊皇帝旨令修建的,都敬称为“龙塔”,所以很快就没有人再叫它“追思塔”了。

过了几年,李世民继皇位后大讲儒释道3教并举,一方面“尊崇尧舜之道的周礼之教,”一方面又诏令“停止沙汰僧尼和道士”;而同时又自比菩萨的化身,经常延请名僧行道,为皇太后祈福。贞观三年的一天,他下诏曰“凡朕起兵兴唐以来的各交兵处,要各建佛寺一座,所有费用都有朝廷支出。”

按照唐太宗的诏令,唐县修建了两座寺院。一座建在川里唐河以南的秦王村,当年李世民为秦王时曾在这里安营扎寨,进击刘武周和宋金刚。而另一座规模很大的寺院则选在唐高祖敕令修建的龙塔所在地,当年太宗曾在这里随父跪拜唐尧圣皇,后来又奉高祖之命多次在这一带跟窦建德的军队作战。这座寺院占地300亩,四周有高高的砖墙,所有庙宇都是金黄琉璃瓦顶,十分壮观。因为9层龙塔在西北角俯视着整个寺院,所以,这座寺院就叫“龙塔寺”了。

显龙寺

显龙寺现在县南12千米的东马寨村东,原址在村西的古代张家口至正定府、开封府的老官道上,始建于唐朝中叶。原寺院规模较大,占地28.7亩,殿堂建筑比较齐全,有山门、天王殿、地藏菩萨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西配殿十八罗汉、东配殿西方三圣。殿堂庄严,佛法昌隆,远近驰名,香火遍及湖广云贵川江南广大地区,时有僧众近百名,居士近千人。始建于唐朝中叶,明万历年间住持僧心旺叩化扩建,清乾隆年间彩画修缮。民国初年寺院改建成了学堂。1964年大雄宝殿拆除,寺院渐成废墟,只留下两通石碑。

2000年,王同尧等居士首先在村内组织居士林,后在村东旧砖窑小庙处筹备新建显龙寺,因涉及土地问题被政府制止,常驻僧人和弥勒佛铜铸像一起迁往庆都山,作为筹建灵源寺之用。2004年,当地佛教信众又自筹资金,在一停产的玩具厂内再次重建显龙寺。新建的显龙寺占地2.4亩,连年来,王同尧居士协助住持隆福法师,将西车间改建成西方三圣殿,横幅、竖幡、幔帐、佛桌和各种佛门里的铜铸像。正中的佛殿内是普贤、文殊、观世音菩萨;北侧有药师佛、观世音,南侧有地藏菩萨、韦驮菩萨、伽蓝菩萨,最南端的藏经楼特别引人注目,正在恢复建设的小寺院藏清乾隆《大藏经》全套168卷。东车间改建成天王殿、斋堂、流通处。北边的办公房改建成大雄宝殿。2006年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因地处平原,又居唐县、定州、望都3县交界地带,居士和信众较多,经常组织开展法会、放生等佛事活动,香火日盛。

  • 编辑:王腾飞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