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增强。2019年7月16日,经中共廊坊市委、廊坊市人民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共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10个,其中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2个。
广阳区南汉“宫廷忆述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 创建范围及时间
(一)创建范围
示范区面积89.17平方公里,涉及九州、万庄、南尖塔3个乡镇,30个行政村,7749户,人口31487人。
(二)创建时限
2019年—2021年,共3年时间。
二、示范区建设内容
(一)打造现代休闲农业精品园区
围绕廊坊市整体发展规划布局,结合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永定河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建设具有历史、地域、传统等特色的生态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园区、观光带和观光线路。同时,积极引育科技含量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片区
优化示范区村庄发展定位,全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互联互通绿廊通道。将南汉“宫廷忆述小镇”作为示范区的核心节点打造,作为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组织建设、乡风文明提升的亮点村街,将“广阳水库”作为生态改善的大项目、重点项目谋划实施。
(三)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一是开展永定河生态系统修复治理,实施全域国土绿化,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旅游”。二是突出“现代农业”元素,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旅游”。三是依托南汉传统手工技艺、传统音乐会、“高腔”,打造1条连点成线、织线成网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示范区按照廊坊市发展布局的功能结构规划定位,优化城乡网络空间布局,对接京津、内联外通的交通陆港。同时,以景区标准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强化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配置农村公共资源,高质量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
(五)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创新和加强乡村治理,加快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站,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实施婚丧嫁娶革新行动,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六)打造体现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的文化大戏
围绕宣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传承发扬南汉古音乐会、炊庄“高腔”等优秀乡村传统文化,展示农村农民风貌,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示范区资金筹措及重大项目
(一)资金来源
廊坊市广阳区南汉“宫廷忆述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预计投资总规模20.37亿元,采取政府投入和市场运作社会资本投入相结合的模式,其中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公共绿化等全部由财政投入,计划投入17.97亿元。在产业项目建设上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计划引入市场总投资2.4亿元。
(二)重点项目
1、中国·南汉“宫廷忆述小镇”项目。总投资1.26亿元,位于廊坊市广阳区西部。项目一期已竣工,二期正在建设中,着力打造凸显明清北方民居特色和宫廷艺术氛围浓厚的特色小镇。
2、广阳水库项目。投资16.9259亿元,项目位于龙河以西、九州镇以东、廊涿路以北、大伍龙村以南。主要包括围堤、进水检修闸、分水闸、供水泵站和退水闸等。
3、月季种植观光园项目。投资810万元,占地100亩拟引进种植培育名优新品月季(蔷薇)40万株。该项目建成后将有8类、150多个月季品种。
4、庄络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项目。总体规划面积16627亩,位于广阳区九州镇。整个园区分为支柱产业、农业二产加工产业、休闲服务产业三大产业板块。
5、龙河、永定河及九干渠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⑴农村污水治理工程。⑵河道疏浚清淤工程,清理出的淤泥将按相关规范进行干化后用于自然公园堆山造景。⑶生态处理湿地工程,构建水生态系统,实现河渠水质长效保持。⑷河道蓝绿线控制工程,为水环境的改善留足生态空间。⑸水资源配置工程合理调配区域水资源,实现龙河和九干渠常态化有水。⑹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按照国家永定河的总体方案,彻底解决永定河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6、采留线大中修工程项目。总投资2300万元。该路段设计施工宽度9米,路面分三种结构,分别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中修及沥青路面大中修。
7、万庄北部交通路网项目。投资1950万元。规划建设7条农村公路,全长8.05公里。
8、农村厕所改造项目。投资453万元。完成户厕改造1134座,公厕6座。
9、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投资805.36万元。示范区内30个村街全部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
10、污水治理项目。投资2300万元。共有9个村街任务,目前已在2个村街全面铺开安装工作,剩余7个村街的任务正在全力推进当中。
11、村庄清洁项目。投资1396万元。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8879立方米,清理残垣断壁42处,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23个,完成24个村街的村庄清洁任务。
12、村容村貌提升项目。投资961.14万元。一是抓好村内街道、房前屋后、坑塘四周绿化工程;二是搞好村庄美化;三是提升村庄亮化水平。
13、东三更生永定河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积极建设观光园、采摘园等生态绿廊和自然景观带,拓展体验等新型农业旅游业态。
14、基层党建示范区创建项目。投资600万元,用于公共服务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实现示范区内村街党建工作水平捆绑式提升,切实发挥党建示范区引领发展作用。
15、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区提升项目。投入300万元,扶持村镇创建工作,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要素,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安次区现代农业观光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创建范围及时间
(一)创建范围示范区面积9.6平方公里,示范区涉及杨税务、仇庄、调河头、葛渔城、落垡5个乡镇共25个村街,2110户,人口9850人。
(二)创建时限2019年—2020年,共2年时间。
二、示范区创建内容
(一)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片区。
一是“面”上打造绿美洁净的生态环境。
二是“线”上打造互通互连绿廊通道。
三是“点”上打造特色精品点。
四是对片区内公路干线两侧环境整治。
(二)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是继续推进厕所革命。
二是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
三是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四是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提升。主要任务是开展侵街占道治理行动,整体推进村街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
五是做好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工作。
(三)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品牌
大力推进“旅游+”多业态发展,建成一批以宋王务、孟村、东张务、唐坟等村为代表的民宿、文创、采摘等特色旅游村落。
(四)扎实推进造林绿化工作。
一是全力完成今春造林绿化任务2.3万亩;
二是做好第三南通道、廊泊路、京台高速等重点廊道闭合工作;
三是抢抓有利时机,推进西昌路绿化提升及水治理科技示范基地等重点工程进度;
四是建设绿美村庄80个。
三、示范区投资概算及重大项目
(一)资金来源
投资规模3.2亿元,其中区级财政4000万元,社会资本2.8亿元。
主要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及各片区重点项目建设。
(二)重点项目
1、现代农业园区。位于安次区仇庄乡,规划面积3万亩。以特色食品加工、特色养殖为特色农业主攻方向,加快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聚,促进农业园区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第六产业综合发展,建设积木式可拆分一区多园现代农业综合园区。
(1)宋王务精品果蔬基地。现已建成1600亩,规划建设区域2000亩。全面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2亿元。该基地由7个现代农业园区组成,涵盖了高标准设施农业、现代化育苗、休闲观光、旅游采摘等农业元素。
(2)欧华循环经济产业园。该园规划面积1500亩,以生态养殖、种植、有机肥和乳酸菌饲料为中心,以休闲、创业培训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
(3)亚绿湾观光采摘园。占地面积400多亩,是一个集游园观赏、科普文化、休闲品尝、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大型果蔬采摘园。
2、第什里风筝小镇。小镇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20亿元。位于安次区调河头乡中部,是一家集文化创意、体育运动、文化体验、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于一体的旅游景区。2016年,被河北省文化厅授予“河北非遗小镇”称号。
3、廊坊市臻味农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园区总占地面积2000亩,位于安次区葛渔城镇西街村一林场,是一家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终端销售于一体的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4、廊坊市兆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占地160亩,注册资金1000万元。公司位于安次区杨税务乡前南庄村,以草莓种植为核心,生态果蔬种植为辅,打造观光游憩农业经济模式示范园区。
大城县绿色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 创建范围及时间
(一)创建范围示范区面积66.94平方公里,涉及臧屯、里坦2个镇的32个村街,耕地7.47万亩,区域内总人口35084人,共9290户。
(二)创建时限2019年—2020年,共2年时间。
二、示范区建设内容
(一)创建精品特色产业示范区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适度扩大有机蔬菜、优质瓜果等种植面积,重点打造环京津设施果蔬产业带,指导相关乡镇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
(二)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示范区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全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一是“面”上打造绿美洁净的生态环境。
二是“线”上打造互通互连绿廊通道。
三是“点”上打造特色精品点。
四是对片区内公路干线两侧环境整治。
(三)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积极打造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特色风情村庄,推动形成“互联网+农业”“农业+旅游”等多业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及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五)创新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创新治理方式。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二是坚持基层治理。以解决群众办事难为切入点,健全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这一重要平台。确保到2019年底所有行政村全部建立规范的农村综合服务站,实现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六)紧紧围绕“添喜气、打造幸福之城”建设文化大城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依托全县各类演出机构、文化馆(站)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发挥群众文化活动基地和业余文艺团队的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人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
三、示范区资金筹措及重大项目
(一)投资规模及来源投资规模2.83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投资1.05亿元,社会资本投资1.78亿元。
(二)重点项目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资9600万元,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片区31个村街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目标任务。
2、廊泊路环境整治美化。投资5700万元,对廊泊路沿线环境进行改造美化提升。
3、九间房葫芦小镇。投资3000万元,打造九间房“葫芦文化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
4、臧庄子设施农业。投资1500万元,进一步扩大臧庄子设施农业规模,增加四季大棚500亩、林果种植900亩。
5、里坦苗木种植。扩大苗木种植规模,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万亩储存苗木1000万株,集种植、绿化、施工、产销一体化的综合性合作社;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设5000亩以上、储存苗木200万株的产销一体化综合性合作社;计划投资500万元,重点扩展景观林规模。
6、王纪庄教育产业发展。投资1000万元,继续深化教育产业发展,加大师资力量配备与培训,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完善教室、餐厅、宿舍、操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校舍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走出一条符合乡村实际的教育发展道路。
永清县南部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创建范围及时间
(一)创建范围示范区面积75平方公里,涉及龙虎庄乡、刘街乡、后奕镇、三圣口乡四个乡镇, 47个行政村,22727户,人口84821人。
(二)创建时限2019-2021年,共3年时间。
二、示范区创建内容
(一)沿线打造产业带
依托廊沧高速引线,一是沿线打造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加大园区路网硬化、亮化、绿化工程改造力度,增添园内景观设置,通过园区整体美化和完善服务设施,提升园区招商引资硬实力。
二是沿线发展特色产业。市场与生产无缝对接。沿线发展鲜花养殖温室100座,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本地化。
三是产业与文化有机融合。加大园林旅游设施建设,推动林果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四是生产与管理形成统一。由经济组织统一管理,形成生产合力,打造优质品牌,实现集体增效,农民增收。
(二)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区坚持“沿线布局、连片打造、突出特色”思路,沿廊沧高速引线选取35个村街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区。
一是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亮点”。
二是整治绿美洁净的乡村通道“联线”。
三是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强面”。
(三)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
一是沿线推出“美、月、艳、福”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完善提升景区景点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
二是沿线打造“旅游+农业”精品线路。沿路鼓励发展花圃、苗圃产业,打造“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的牵引永清农业农村发展交通大动脉。
(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一是实施村街道路硬化。
二是拓宽农村垃圾治理途径。
三是提升村庄绿化标准。
(五)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
二是以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为抓手,构建村民自治管理体系。
三是加快推进示范区村街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度,争取年底域内村街完成集体成员确认、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建立集体股份制经济组织,并将集体经济组织纳入村街治理体系。
(六)打造体现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的文化大戏
一是在巩固提升传统林果种植优势的同时,积极推动特色农业与生态结合、与文化结合、与旅游结合,深入挖掘特色产业文化。
二是围绕宣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三是10月至11月,在天圆山庄举办2019年农民京剧培训班。
三、示范区投资概算及重大项目
(一)资金来源
预计投资总规模2.81251亿元,采取政府投入+市场运作模式,其中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公共设施、公共绿化等全部由财政投入,计划投入4555.1万元。
在产业项目建设上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计划引入市场总投资2.42亿元。
(二)重点项目
1、人居环境整治区项目。政府财政计划投资资金4455.1万元。主要用于3个乡镇35个村街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区建设;三圣口乡精品村街建设;11个村街生活污水处理;14个村街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建设专用广告栏;3个村街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站设施正常运营维护;厕所改造修缮。
2、东义和民宿旅游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800万元。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旅游,采取政府投入+市场运作模式,发展东义和村民宿旅游。
3、万亩玫瑰花园项目。该项目益田公司计划投资1亿元,种植玫瑰花1万亩,用于观赏旅游和提取玫瑰精油。
4、恒都美业产业升级项目。计划投资2500万元,采取村企共建的形式,建设鲜花大棚100座。
5、无抗生猪养殖屠宰项目。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占地180亩、存栏15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和屠宰车间。
6、鱼菜共生密集养殖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建设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生态共生产业。
香河县
锦绣潮白生态休闲示范区
一、创建范围及时间
(一)创建范围示范区面积约36平方公里,涉及蒋辛屯镇16个村街和新兴产业示范区6个村街,共22个村,4971户,16631人。
(二)创建时限2019-2021年,共3年时间。
二、示范区创建内容
(一)打造现代休闲农业精品园区注重挖掘观光、休闲、旅游、采摘、文化教育等农业多种延伸功能,同步建设具有历史、地域、传统等特色的生态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园区、观光带和观光线路。同时,积极引育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产加销龙头企业,打通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有效促进农产品增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片区按照打造美丽休闲乡村的目标,坚持“片区统揽、村街为核、绿色打底、廊道串接”整体打造。10个村街连片打造,规划设计、道路、绿化、项目布局整体考虑、推进,突出“乡愁·香韵”,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区”。
(三)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大力建设“北运河生态文化体验带”“潮白河乡村田园体验带”,加快建设蒋辛屯等五大乡村旅游精品片区,串联打造全域旅游百里大环线,支持康养小镇加快建设,形成“两带六环多小镇”的全域旅游格局,推动文化游、生态游、乡村游、民俗游等多元化发展。
(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规划引领,制定整体区域管控详规。完善村街基础设施,推进村街的绿化、美化、净化、洁化,美丽庭院、景观节点、文化小品等建设,加大路网建设力度,用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来促进产业的运营和发展。加强政务便民,确保到2019年底所有行政村全部建立规范的农村综合服务站,实现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进一步完善低保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程序。
(五)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优化提升行动,全面开展“农村党建活动阵地提升工程”;创新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新模式,形成四级党建联动共建队伍,建立群众工作机制,壮大集体经济;加大政策扶持和统筹推进力度,积极探索新型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着力培育发展一批集体经济强村。
(六)打造体现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的文化大戏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实施婚丧嫁娶革新行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力争到2020年示范区域内行政村全部达到县级及以上文明村标准。将当地民俗文化和美丽乡村、生态旅游融为一体。强化文化载体建设,政府公众平台每日更新一期,把最新的信息推送到百姓身边。
三、示范区资金筹措及重大项目
(一)资金来源。示范区建设总投资约19.06亿元,采取政府投入+市场运作模式,其中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公共设施、公共绿化等全部由财政投入,计划投入2.09亿元。
在产业项目建设上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计划引入市场总投资16.97亿元。
(二)重点项目。
(1)水岸潮白田园综合体项目。位于蒋辛屯镇北李庄村。总投资1.5亿元,占地500亩、100余户民宿。规划建设十大功能:利用废旧火车皮打造火车主题商业街、原址复建李家大院(乡村博物馆、旅游接待中心)、利用闲置民宅打造潮白民宿群、共享农庄、农事体验区、儿童研学区、油菜花海、林下种植区、萌宠乐园——林下散养区。
(2)京东房车营地项目。京东房车营地位于蒋辛屯镇北李庄村。占地43381.68平方米,建设投资3403.68万元。依托现代服务业,按照“文化、旅游”相结合的理念,向生态观光文化度假的方向转变。成为京津周边自驾车示范营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星级园区。
(3)潮白花海创意文化产业中心项目。位于香河县蒋辛屯镇王店子村,项目总投资11.3亿元,规划用地3377亩。以花卉主题观光、亲子儿童体验、民宿休闲度假、婚庆产业为主要核心产品,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已种植紫薇花500万株,育苗大棚50个。
(4)锦仓里村庄田园综合体项目。位于香河县蒋辛屯镇苍头村及其周边。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占地面积500余亩。在农村农业的基础上,实现现代文创休闲农业的新型产业模式。
(5)绿野旅游项目。位于香河县蒋辛屯镇王店子村与河北吴村交汇处。总面积35649平方米,是集游园民宿和生态采摘于一体的特色休闲生态旅游模式。
(6)荣盛森林公园项目。位于蒋辛屯镇五百户村西侧、大窑上村北侧。项目总占地8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打造蒋辛屯镇全域旅游的林幽树雅的森林观赏生态景观。建设潮白河景观带人与自然融合的森林公园。
(7)香河宇润潮白综合园区项目。位于香河县蒋辛屯镇王店子村西南。一期投入5000万元,占地100亩,东距首都环线高速出口3公里。项目以潮白河为依托,利用北方田园乡村基质,以农为本,以乡为魂,以农、旅、采摘、民宿为发展主题。
(8)香河菊花农旅产业园项目。位于蒋辛屯镇领子村南高速北侧,预计项目概算总投资1.96亿元,占地500亩。通过建设北京菊大田种植基地、河北香菊和金丝皇菊温室大棚种植基地及菊花茶、菊花秆粕青饲料加工基地,带动项目区菊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实现集体经济、农民收入双增加。
(9)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投资4233万元,新修或改建大窑上村、北头百户村、梁家务村道路工程;北李庄高速出口引桥及道路工程;岭子北侧梁家务干渠至密涿引线道路工程;四百户、程辛庄等村路拓宽绿化和街道整治工程。
(10)农村线路管网提升工程。投资4741万元,实施蒋辛屯镇梁家务村架空线路改地下工程和高低压线路改造工程、雨水管网铺设工程;美丽乡村10kv入地工程;苍头村、杨簸箕庄、北吴村、王店子村污水处理建设示范工程。
(11)农村环境美化绿化工程。投资9545万元,实施蒋辛屯镇47万平方米滨河绿道3期工程;大窑上堤口景观节点工程;梁家务铺装及绿化工程;头百户铺装及绿化工程;大窑上铺装及绿化工程;头百户、大窑上、梁务亮化工程;三百户村村西绿化节点工程;王店子村南景观绿化工程;示范区内河渠两侧树木绿化工程。
(12)农村公共设施提升工程。投资2360万元,实施北李庄提升改造工程;潮北新城服务中心装修改造工程;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工程;蒋辛屯镇社区居委会装修改造工程;阳光堆肥房建设工程共11座,建筑面积900平方米。
三河市密涿高速南连接线 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创建范围及时间
(一)创建范围示范区总面积83.2平方公里,涉及泃阳镇、李旗庄镇、杨庄镇、皇庄镇共50个村街,4.2万余户,人口17.1万人。
(二)创建时限2019年—2021年,共3年时间。
二、示范区创建内容
(一)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一是高标准推进密涿高速南连接线精品景观工程,打造多彩森林景观带,结合秋冬植树造林工程,发展林果经济。同时,与观光旅游、休闲采摘相结合,为发展民宿经济、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创造条件,拉动更多百姓就业致富。
二是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设施农业、体验观光农业、循环农业,引进、扶持规模大、知名度高的农业龙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农业、林业与文化、科技、康养、体验、休闲旅游等深度融合。
三是以种、养殖为重点,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位,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抓好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让三河成为北京的“菜篮子”“肉盘子”。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对照《三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要求,逐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环境卫生为重点,大力实施村庄治脏行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提高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加快推进农膜污染防治,有效控制废旧农膜污染。以文明村镇“十个一”建设为重点,狠抓农村移风易俗,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大力推进“旅游+”多业态发展,一是规划建设旅游环线。以密涿高速南连接线为主线,以平香路、三香路、李翟路、错化路、印装路为支线,在示范区内打造20公里以上的“美丽公路”闭合精品环线。同时,各镇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条“美丽公路”。二是打造“旅游+农耕”体验线路,依托禧福农业观光园、小义生态农庄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旅游观光采摘民宿园,拓展农业发展的新空间。
(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网络
一是增加运行车辆,增加班次密度,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二是按照村民意愿进行节能保温门窗改造,为农户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减少农村能源消耗,降低农民生活成本。
三是完成12个村街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
四是通过新一代互联网技术集成应用充分融合农村生产生活等定位信息,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与互联网、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入融合。
(五)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逐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满足群众法律需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制定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奖补方案》,制定“五清三建一改”奖补标准和星级村街评定标准,实施农村科技创安联网改造项目、警务大数据全新升级治安视频监控项目,提高村街监控覆盖率,完善农村治安防范,打造平安村庄。
(六)打造体现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的文化大戏为进一步发挥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积极构建新时代农村核心价值体系,实施乡村文化塑造行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遏制婚丧高额礼金、乱办滥办酒席、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加快建立乡村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推动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到2020年示范区7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县级及以上文明村标准。实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提升工程,依托各地特色农业与传统技艺,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旅游融合,打造特色文化小镇,培育和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
三、示范区投资概算及重点项目
(一)投资概算示范区投资总额为18.0064亿元,其中政府投资3.7264亿元,社会投资14.28亿元。
(二)重点项目建设
1、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项目匡算投资14亿元,位于杨李路北侧、小定福村西南侧。本项目处理规模为2000吨/日,全年处理量73万吨。采用机械炉排炉工艺,安装2×1000吨/日垃圾焚烧炉及2×25MW中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配套建设生产供排水工程、电力接入系统工程等。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
2、打造“美丽公路”精品环线。计划投资7500余万元,以密涿高速南连接线为主线,以平香路、三香路、李翟路、错化路、印装路为支线,在示范区内打造20公里以上的“美丽公路”,形成完整的闭合精品环线。
3、中冶航农特色小镇建设。中冶航农小镇以航天农业为产业核心引擎,打造六位一体的世界级科技研创微中心,形成中国第一、世界知名的航天农业育种中心,创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内的科创产业聚集区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军民融合示范区。
4、密涿高速南连接线工程。投资2.4亿余元,线路全长16.4公里,连接线规划为一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宽24米,道路两侧栽植乔灌结合的景观带。
5、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计划投资350万元,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优化线路和站点建设,优化502路、505路城乡公交,增加运营班次和密度,基本实现辐射半径2公里范围内350余村街通公交。
6、节能保温门窗改造。投资3500余万元。按照村民意愿进行节能保温门窗改造,为5000户村民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减少农村能源消耗,降低农民生活成本。
7、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计划投资1560万元,为示范区内12个尚未进行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改造的村街进行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
8、实施雪亮工程。投资354万余元,为示范区内50个村街的农村治安监控进行完善和改造。实施农村科技创安联网改造项目、警务大数据全新升级治安视频监控项目,提高村街监控覆盖率,实现全市村街视频监控统一运维、联网共享,完善农村治安防范,打造平安村庄。
9、会来海棠观光园。投资600余万元,由三河市会来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在三河市皇庄镇张白塔村建设海棠观光园,种植北美系列海棠,共计12个品种8万余棵。
10、林莓示范基地。计划投资1500万元,打造5000亩林莓示范基地,主要发展林下不老莓种植,涉及大窝头、小窝头、小王各庄等十余个村街。
11、平原榛子示范基地。计划投资700万元,打造2000亩平原榛子示范基地,集观光、采摘、科研、培育于一体,涉及王驸马、安庄子、辛军屯等村。
文安县
沿雄安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创建范围及时间
(一)创建范围示范区面积132.79平方公里,涉及兴隆宫镇、史各庄镇、新镇镇3镇,59个行政村。
(二)创建时限2019年—2020年,共2年时间。
二、示范区创建内容
(一)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围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将示范区内普通农户纳入园区特色产业体系,分享加工、物流环节增值收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区内及周边居民的生活能源设备的运用,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推广优质清洁能源代替煤炭能源;合理规划和管理公园内的道路交通设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片区内各旅游服务基地及居民点生活污水应经过处理后排放,严禁直接排放。在旅游服务设施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立集中式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等其他固体废弃物经集中收集后转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统一处理。
(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片区一是坚持以改厕、治污为重点,做好村庄四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对片区内33个重点村庄以村为单位建集中污水处理站,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和处理。二是片区全域做到村村通公路通公交,村与村连村路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硬化绿化,用绿廊将片区村庄串联。村庄进出口与106国道相交处建景观节点和村庄标识,村与村连村路增加两侧绿化带宽度,丰富绿化树种,增强美观度和视觉效果。三是挖掘村庄文化内涵,以建设宜居文安为重点,统筹规划县域内水系、坑塘、农田、林地、湿地等生态资源,建成覆盖城乡的绿色生态体系。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村。四是对片区内公路沿线两侧环境进行整治,对沿雄安片区106国道两侧村庄两侧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进行拆除。对两侧墙体进行了立面改造,路面硬化、绿化、牌匾改造、建设绿化景观节点等,对道路两侧的卫生环境进行治理等工作,沿线沟渠做到无垃圾、无污水、无弃物。
(三)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全域村庄绿化、硬化、亮化、美化,积极建设观光园、采摘园、自然景观带、旅游合作社。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和渔耕文化传承提升,全力开发观光农业、休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
(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强化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配置农村公共资源,高质量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
优化城乡网络空间布局,推进农村公共服务网络全覆盖,加快推动示范区城乡融合,一体发展。
(五)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加快建设规范统一、功能完备的农村综合服务站,逐步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施婚丧嫁娶革新行动,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强化网格管理,基层服务和管理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
(六)打造体现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的文化大戏围绕宣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传承发扬优秀乡村文化,组织文艺工作者和乡土文化能人创作反映新时代农民生产、生活的文艺作品,提振农村群众精气神。
三、示范区投资概算及重点项目
(一)资金规模及来源项目总投资2.67亿元,其中县级以上财政投资1.86亿元,镇村自筹资金0.81亿元。
(二)重点项目
1、绿化项目2019年,投资1986万元,绿化面积9930亩,其中新镇镇投资682万元,完成绿化3410亩;史各庄镇投资630万元,完成绿化3150亩;兴隆宫镇投资674万元,完成绿化3370亩。
2、道路硬化项目2019年,投资1.63亿元,村庄道路硬化90.83万平方米,共涉及示范区内33个重点村街,其中新镇镇11个村街。包括主街道硬化49.68万平方米,投资0.97亿元,胡同硬化41.15万平方米,投资0.66亿元。
3、污水处理项目2019年,投资7990万元,在示范区内33个重点村街铺设污水管网22.82万米,截至目前,已有22个村街进场施工,完成污水管网铺设9.88万米,完成率为43.3%。
整体工程6月20日之前全部完工。
4、文化广场建设项目2019年,计划投资135万元,新建村文化广场2座。其中在史各庄镇杨庄子村西新建文化广场1座,投资80万元,建设面积600平方米;在史各庄镇王村村北新建文化广场1座,投资55万元,建设面积1.1万平方米。
5、厕所改造项目2019年,投资258.84万元,在示范区内建设公厕7座,改造户厕2551座。
霸州市
温泉胜地、生态之乡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创建范围及时间
(一)创建范围示范区总面积53.26平方公里,涉及南孟镇、康仙庄乡两乡镇共计33个村街,9085户,人口37896余人。
(二)创建时限2019年—2021年,共3年时间。
二、示范区创建内容
按照全域国土整治理念,统筹规划、连片整治、“三区”同建(新型社区、现代产业园区、生态功能区)、“四村”联创(产业强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平安乡村),确定重点创建内容:
(一)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或现代农业精品园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采用政府搭建平台,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强力推动特色农产品现代农业发展。打造集“吃、住、行、游、娱、购”等功能为一体,能够充分体现原汁原味田园风光的产业链条,特别利用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吸引游客回归自然、赏花品果,开发体验农业、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休闲活动,打造一体化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
(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片区依托片区自身区位优势,抓住霸州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发展定位,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以温泉体验、生态观光、乡村休闲、民俗体验为主要功能的乡村旅游体系。着力打造城市综合体,大力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逐步建设成为“风景秀美、舒适宜居、产业富强”的新型片区。
(三)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农业观光旅游为主打,凸显乡村特色,结合生态采摘园、民俗等元素,以“生态公园”和“乡村农业观光旅游综合体”为载体,打造“田园旅游慢生活区、温泉度假养生胜地”。
(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
1、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计划投资2000万元,新建服务中心2座,中心内设村委会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及老年活动中心;投资2000万元,新建村民健身娱乐广场2处,合理配套建设器材、灯光设备。
2、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2113万元。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0%以上;硬化村内道路24120米;重点对破损严重的连村路全面改造维修,实现入村道路顺畅通行;以乔木、乡土树种为主,灌木为辅,开展村庄道路、庭院绿化;新装太阳能路灯,满足村庄主干道和公共活动区域照明需求;新建牌楼3处;外立面改造10000平米。
3、污水治理及清淤工作。投资355万元,完成域内积存垃圾的清理清运工作;新建桥梁1座,预计投资150万元;实现水体清澈、无水面漂浮物、做好绿化和护坡。
(五)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夯实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基础。产业分布、土地利用、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城乡规划统一管理;在环境保护上,统筹布局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设施,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强化村级民主监督;使法治成为强化农村社会治理的根本保证。
(六)打造体现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的文化大戏充分发掘片区内特有的宋辽文化,发展文化观光游;依托姜家营“八一二惨案”纪念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发展红色教育游。
三、示范区资金筹措及重大项目
(一)资金来源片区预计投资总规模1.03亿元,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其中厕所改造、城乡一体化等全部由财政投入,计划投入2180万元。在产业项目建设上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计划引入市场总投资8120万元。
(二)重点项目
1、精品村街项目。强力推进村街为重点的精品村街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同时打造一批精品工程,使片区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2、农厕改造项目。投资269万元,坚持推进农村户用厕所退街、进院、入室,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完成户用水冲式厕所改造4139座。
3、红色教育项目。深入挖掘纪念馆红色文化,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打造集爱国主义、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产业项目。
4、万亩苗木项目。进一步扩大种植范围和苗木附加值,积极打造苗木种植品牌。
5、有机蔬菜项目。在现有5000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工作,积极引入相关农业开发企业,打造有一定知名度的有机农业品牌。固安县中部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创建范围及时间
(一)创建范围示范区面积49.23平方公里,涉及5个乡镇(园区)共56个村街(柳泉镇21个、牛驼镇16个、温泉园区9个、渠沟乡1个、彭村乡9个),人口61274人。
(二)创建时限2019年—2020年,共2年时间。
二、示范区创建内容
(一)创建精品特色产业示范区以有机蔬菜、优质瓜果为重点,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优化布局,突出特色,连片开发,规模发展。重点打造环京津设施蔬菜产业带,以番茄、黄瓜、白菜、生菜、茼蒿、西瓜、甜瓜等为重点,指导相关乡镇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
(二)创建富美乡村示范区一是深化乡村空间布局调整。加强规划管理作为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高标准编制全域规划,明确村庄类型,科学有序建设。
二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完成以厕所改造、垃圾治理、污水处理、道路硬化、村容村貌、美丽庭院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选择地域相连、产业相似、特色相近、民俗相同的村庄,依托旅游景区、产业园区、文化古村落等资源,若干村组团提档升级,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
(三)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创新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创新治理方式。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二是坚持基层治理。以解决群众办事难为切入点,健全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这一重要平台。确保到2019年底所有行政村全部建立规范的农村综合服务站,实现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五)加强文化建设结合建设“中国孝道之乡”行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打造固安特色孝道文化品牌,切实提高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品质,将文化力量转化为推动固安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实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提升工程,依托各地特色农业与传统技艺,打造特色文化小镇,培育和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
三、示范区投资概算及重点项目
(一)投资规模及来源投资规模8.9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投资5500万元,社会资本投资8.35亿元。
(二)重点项目
1、枫林庄园扩建项目。计划总投资1650万元。打造集观光度假、餐饮娱乐、科普体验、户外健身、养生养老、原生态田园生活为一体的多元化乡村旅游度假区,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
2、京南花卉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亿元,总规划面积5000亩。该项目位于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柳泉镇。致力于打造京南靓丽花卉名片,激活相关产业的综合性生态休闲农业度假示范园建设。
3、林城村旅游项目。共计投资2261万元。依托廊坊市第四届旅发大会,正在全力打造依云小镇、虹江河公园等重点旅游项目。
4、卡尔叔叔幸福农场项目。项目总投资4亿元。该项目园区果蔬经济价值最大化运营思维是“休闲采摘+会员定制+特供基地”,打造中高端休闲农业园区。
5、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预计总投资2.5亿元。项目涉及厕所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路面硬化和维修、村容村貌提升、美丽庭院建设等。
大厂县生态休闲综合示范区
一、创建范围及时间
(一)创建范围示范区面积69.8平方公里,涉及大厂、陈府、祁各庄3个镇的52个行政村,12490户,人口44836人。
(二)创建时限2019年—2020年,共2年时间。
二、示范区创建内容
(一)打造现代农业精品园区一方面提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招商引资硬实力。新修农业园区内东杨辛庄村和东厂村柏油路3700平方米,对主要采摘区进行亮化施工,对园区内新改建的3.7km道路进行绿化,完善和规范园区标识。另一方面发展培育科技含量高的农业示范项目,将科技、休闲、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对沁心农业园连栋温室大棚和园区道路、过道进行改造提升,加快推进热带万果园项目工程建设,组建一个以热带水果种植、采摘为主体的合作社。
(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片区一是“面”上打造绿美洁净的生态环境。坚持改厕、改污先行,四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跟进,完成示范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
二是“线”上打造互通互连绿廊通道。片区全域做到村村通公路通公交,连村路完成硬化绿化,增强美观度和视觉效果,村庄进出口与公路相交处建景观节点和村庄标识。
三是“点”上打造特色精品点。挖掘村庄文化内涵,开发旅游元素,打造千亩樱花园和万亩银杏林。将小厂村、亮甲台、西关村、东杨辛庄村打造成精品旅游村。
四是对片区内公路干线两侧环境整治。对省道271袁庄段两侧、沿路两侧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进行拆除,墙体进行粉刷并绘制文化墙,卫生环境进行治理等工作。
(三)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大力推进“旅游+”多业态发展,打造三条旅游精品线路。
一是“旅游+文化”线路,提升文化旅游发展水平,树立具有大厂特色的文化旅游形象;
二是“旅游+农业”线路,建成一批民宿、文创、采摘等特色旅游村落;
三是“旅游+工业”线路,以科普教育和体验购物为主要内容的工业旅游项目。
(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提升高速路出口与连接线道路档次;提升绿廊档次;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能力;提升镇文化站服务水平。
(五)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于2020年底前完成大厂镇、祁各庄镇、陈府镇的剩余13个村的综治中心平台建设,完成1161个前端摄像头的安装联网工作。重点推进大厂镇、祁各庄镇和陈府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
(六)打造体现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的文化大戏继续开展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百即“百场演出”,千即“千人培训”,万即“万人健身”。进一步提高大厂县业余文艺爱好者的整体素质;继续营造全民健身热潮。同时,扶持新成立的村级群众文化活动基地和业余文化队伍,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三、示范区投资概算及重点项目
(一)投资规模及来源投资规模35.4026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投资8.9526亿元,争取省市资金3亿元,社会资本投资23.45亿元。
(二)重点项目(项目内容、资金概算、实施主体、年度安排)
1、戏剧小镇。投资10亿元,项目位于大厂县城南三公里处大厂镇区域。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占地约100亩,主要建设剧场(剧院)1个、摄影棚6个、各型表演舞台4个、名家工作坊6个、京剧艺术展陈馆1个,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项目二期占地约100亩,主要建设戏曲商业街及相关配套项目。
2、热带万果园项目。投资13.45亿元,占地1100亩,主要建设八大功能区:热带果树种植区、热带花卉种植区、北方果树种植区、高科技农业种植区、果树盆景区、新品种植区、园艺技艺园、综合区。
3、污水改造。投资2060万元,重点抓好县域内鲍邱河、三分干渠沿岸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4、旅游设施建设。投资3000万元,一是进一步完善陈府片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设备设施;二是在游客服务中心搭建旅游云大数据中心;三是围绕厕所革命,建设安装40座以上移动式旅游厕所,实施建管一体化运营。
5、特色村寨建设。投资6.96亿元,建设大厂民族村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雨水管网改造工程、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给水、燃气、通信新建工程、隔油沉淀池及景观建设、民居改造和街头小品建设等。
6、千亩樱花园。结合今冬明春绿化造林工作,丰富观光树木品种,建设樱花观光体验区。
7、潮白沙滩休闲区项目。计划总投资2600万元。扩大沙滩面积、种植红柳等景观树种。建设集生态涵养和旅游观光体验于一体的潮白河休闲景观带。
8、高速连接线工程。投资3788万元,实施密涿高速公路大厂东连接线道路工程;计划投资4000万元,实施密涿高速公路梁家务连接线道路工程。
9、品牌农业培育。投资800万元,培育建设经营蔬菜、果树种植、采摘于一体的东杨辛庄村金盛苑果蔬专业合作社;投资500万元,建设一座生产、销售、体验于一体的小磨香油合作社。
10、农厕改造。投资1495万元,完成户厕改造3778座,公厕改造51个。
11、农村公路改造。投资1400万元,对祁陈路东段两侧进行绿化;计划投资883万元,按照四级公路标准,对小厂至东彭府农村公路,一村至大马庄农村公路进行大修。
12、村容村貌提升。投资6000万元,一是加快推进主街道和入户巷道互通工程;二是抓好村街环村林、村内街道、房前屋后、坑塘四围绿化以及公园绿地等场所增绿工程;三是搞好村庄美化、粉刷墙壁和外立面改造。四是提升村街亮化水平,在村民活动中心、村主要道路安装LED路灯1660盏,方便群众出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