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想去趟东北,领略白山黑水的自然风光。
2013年夏天,完成了长白山之行,东北夏季多雨、森林茂盛、清新凉爽的记忆仍刻印在脑海。

北京的夏天燥热难耐,到景泰老家凉快了几天返京后,更觉炽热,正好女儿提出想去东北玩几天,本想约几位好友来一次自驾游,联系了一圈朋友们,大家都有事情不能成行,只好改变方式,决定报个旅行团出游了。提前一周从网上查找了一家主题为“乐享伊春——哈尔滨5日游”的旅行团,时间、行程、住宿和费用都比较认可,就选择跟随这个旅行团去伊春、哈尔滨了。
伊春,伊人所向,春之所往;哈尔滨,翱翔在黑土地上的白天鹅,两地此时正是避暑的好去处。
跟团旅游的最大好处是不用为暑期的订票之难而发愁,也不必为中途的食宿之困而担忧,更不去考虑各景点之间频繁的转车安全,还能享受导游全程的讲解服务,花钱买省心,适合懒人出行。
旅行团报名很容易,联系也十分方便。8月5日晚上,接旅行团通知,要提前两个多小时到北京火车站前广场集合,可能是组团的人员分散,有老人和孩子,旅行团加大了时间的提前量吧。我们晚饭后乘地铁,不到1小时就到了集合地点,与导游见面后取票进站,候车2小时后登上了北京直达哈尔滨的Z17次列车。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7点多,列车到达哈尔滨西站,落地导游接上我们,一个旅行团集合了27人,乘坐旅游大巴车,开始了当地正式旅游。
刚上大巴车,天就开始下雨,导游改变了原计划直接到伊春的行程,先带我们去松花江乘船游太阳岛,游船过松花江后,导游并没有安排大家在太阳岛放开游玩,只是与太阳岛擦肩而过,绕过太阳岛便匆匆出大门,继续乘车后,又在离港路口接了6位来自唐山的旅客,组成一个33人的大旅行团,才开始向伊春进发。路上雨一直下个不停,我们仍为当地的雨情而担忧,好在中途在绥化吃午饭时没有下雨,上车后一上路又下起了更大的雨,大巴车如疾驶在雨中的船,穿城越村,翻林海,过草原,一路向北,风雨兼程,终于到了距北京1560多公里的伊春,先在伊春郊区的林都木雕公园和石苑公园参观游玩,晚饭分享了当地的特色——铁锅饨,现场见证东北大嫂熟练投放锅贴饼的技术,等了20分钟后,柴鸡饨蘑菇起锅,旅客们风卷残云,扫光了桌上的饭菜,唐山的旅客拿出自带的白酒,如入宴席,相饮自乐。

晚饭后继续前行,行车40多分钟后,抵达汤旺河梅花山,导游在暮色里带我们匆匆走过了小兴安岭腹地的伊春梅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夜幕下的红松原始森林路幽林深,神秘寂静,旅客如同饭后散步,鱼贯而入,悄悄穿过。晚上8点多,入住汤旺河松果宾馆。

8月7日,农历7夕,我们如约在兴安岭石林。享用早餐后,8点乘车赴汤旺河林海奇石风景区,转乘摆渡车到石林景点入口,冒雨游览奇石林海。林海石头由亿万年前花岗岩熔积在陆地板块移动挤压和常年的日晒雨淋侵蚀形成,整个景区内奇石怪岩、千姿百态,植被茂盛,分布着小兴安岭1240多种动植物和昆虫鸟类而闻名。雨中漫步林间,脚下跳跃着机灵的花松鼠,耳边唱响着动听的鸟鸣声,呼吸着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欣赏林海奇石的美景,享受“树在石上长,石在林中藏”的意境;登上最高处的观景塔,欣赏千年林海的浩瀚碧波,倾听百年红松的阵阵浪涛,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景区山清水秀、苍翠葱葱、怪石嶙峋,站在小平石前,遥想当年伟人一句话,推动了“采育双包”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了景区发展活的灵魂;一线天、佛祖峰等奇石惟妙惟肖、磐居林间,悟能望月、拥吻峰重峦迭嶂,峭岩壁立,与七夕的鹊桥会相呼应,趣味横生,让人留恋忘返。

下午在雨中继续游览松江源湿地公园后返回了住地。
8月8日,告别农历7夕,农历公历正好相差一月;送走夏的炎热迎来立秋,接受第一场秋雨洗礼,夏天秋天正好跨过一天;辞别伊春,转驰哈尔滨,旅行风雨兼程又一站。
清晨,在宾馆早餐后,先乘车游览伊春北山公园。这是伊春市为丰富人民业余文化生活而建的综合性休闲场所,到达公园,正赶上一批学生来此旅游,分批合影,组织者与旅游者呼喊相应,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北山公园的山不是很陡,周围山势连绵起伏且坡度平缓,生态资源保存完好,仿佛是大林区森林资源的一个缩影。拾阶而上,红松林立、鲜花流芳,绿植茂盛;登顶远眺,隐隐约约可鸟瞰烟雨缭绕的伊春城市全景如同仙境。

离开伊春,大巴车又在雨中向哈尔滨返回,到绥化时,大雨如注,我们淌水吃过午饭,继续赶路,到达哈尔滨,雨正好停住,好似老天特意安排好的一趟绝佳旅行,先游览圣索菲亚教堂,精美的建筑艺术让人耳目一新;然后游览松花江上的观光桥,在观光桥下,我们一家结束了旅行团的行程,开始了自助游。

闻讯赶来的薛光辉同学携夫人专门开车来接,军校毕业离开近三十年了,再次相见,依然如故,模样没变,眉目相亲,好象还在军校同窗、仍是昨天的芳华。我们牵手搭背在松花江的晚霞赏景,相拥在松花江大桥的背景下合影,漫步在斯大林公园谈笑,沉浸在军校的激情岁月,不知不觉中经过抗洪纪念塔,走到了繁华的中央大街,才发现到了该吃晚饭的时间。光辉夫妇开车拉着我们到了早就预订好的饭店,盛情款待我们一家。
随后的两天,光辉开车风雨同舟、迎来送往,履导游之责、尽地主之谊,全程陪同我们一家,游览了太阳岛、极地海洋馆、俄罗斯小镇、哈尔滨歌剧院、黑龙江省科技馆、冰雪大世界,享受哈尔滨当地美食、领略中央大街风俗人情,给我们此次旅行留下完美的印象。

印象中的哈尔滨,是一个有信仰的城市。滔滔的松花江,是流动的血脉,世世代代,养育着居住在哈尔滨的千百万人口,涌现出了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在这里用忠魂写下了坚定的信念;斯大林公园、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萧红故居、抗洪纪念塔等这些有灵魂的红色地标建筑,在告诉后人,继续传承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抗洪纪念塔广场上,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姓大舞台”上,从儿童到老人唱响的红色歌曲,整个城市都在传播红色基因。
印象中的哈尔滨,是一个有个性的城市。哈尔滨素来有着“东方小巴黎”的美誉,市内建筑中西合璧,独具特色。太阳岛上俄罗斯风情小镇,圣索非亚大教堂,居民住宅的风格,大小商场摆设的银制小酒盅、不锈钢镜子、俄罗斯套娃等商品及装饰,都是把个性的艺术镶进了墙体,融入了生活。中央大街71座欧式风格建筑,以其独特的欧陆风情、鳞次栉比的精品商厦、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形成哈尔滨市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印象中的哈尔滨,是一个有历史的城市。远至兴安岭亿万年形成的奇石、亿年更替演化形成被称为“第三纪森林”的天然红松林,近到建设于1896年至1903年的中东铁路、始产于1900年的哈尔滨啤酒、生产于1906年的马迭尔冰棍、创建于1907年的圣索菲娅大教堂建筑艺术馆,都留给人们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

印象中的哈尔滨,是一个有创意的城市。现代风格设计的歌剧院、博物馆等建筑独具匠心;精彩纷呈的冰雪大世界,让游客体验从夏天走进冬季美妙奇幻;新颖别具的城市建筑,粗犷豪放的民俗人情,自然优美的居住环境,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独特浓厚的异域格调,走在这里仿佛身处异国他乡。

印象中的哈尔滨,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朋友,就没有温度;一个城市,有一个知心朋友足也。哈尔滨有光辉同学,同学带来的是亲切、是热情,如“大列巴”般的实在;天气带来的是凉爽、是惬意,如“马迭尔”般的爽快。

闲谈中得知光辉同学喜欢登山,自然联想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是啊,哈尔滨城市建设的美丽,凝聚了哈尔滨人的聪明智慧;哈尔滨自然环境的优美,流淌着哈尔滨人的温情;哈尔滨人的盛情,体现着哈尔滨人的好客……
哈尔滨,来了还想再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