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旧鼓楼外大街68号的新民菜市场,记者看到,菜市场的门前路面干净整洁,自行车、电动车整齐地摆放在非机动车停放区,菜市场的外墙是整齐划一的青砖灰瓦,墙上镂空的梅兰竹菊扇面,将整个外墙点缀得古香古色。来菜市场采购的市民络绎不绝,每个人都满载而归。可一年前,这里还是有着53个小门脸,“开墙打洞”现象普遍,占道经营问题严重,街面脏乱,污水横流的“脏街”。

53个小门脸关闭45个
旧鼓楼外大街全长180米,是东西城的交界处。
19日下午,市民武女士来到新民菜市场采购,她说:“原来这条街上,车多、人多,乱得很,本来路就窄,好多商户越界经营,把摊位都摆在了店门口,路被占了一半。不仅如此,到进货时,商户都把货物、杂物堆放在人行道上,人根本无路可走,居民之间没少踩脚吵架。”
据和平里街道副主任李淑萍介绍,从2017年至2018年,和平里街道辖区以安外大街为中心线,划分了东部26条街巷及西部15条街巷的治理方案,新民菜市场所在的旧鼓楼外大街,则在西部15条街巷范围内。
2017年12月,在日常巡查工作中,工作人员开始向商户、产权单位初步解读政策法规,通过“一封信”等形式,让大家对街巷环境整治有了初步认识。2018年4月,动员工作启动;7月17日,产权单位、商户对街巷治理方案达成共识和认可。7月18日,街巷整治工作正式动工,包括违建的拆除、“开墙打洞”的封堵等等,同时对新民菜市场的内部提升,相关部门也做出要求。
街道采用拆、封、堵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对新民菜市场周边地区进行整治。将菜市场周边的53个小门脸,关闭45个,剩下的8个门脸,街道也和4个产权单位进行了充分沟通,这些店面的再招商,要符合居民需求,符合街巷的整体环境要求,不能再出现散乱情况。
菜市场转型便民综合体
武女士告诉记者,以前菜市场里人挤人,没有一个小时根本挤不出来。现在不到半个小时就能结账走人了。武女士之所以感觉购物时间缩短了,是因为菜市场的布局变了样。
记者在菜市场内看到,该市场被十字人行道分为4个区域,分别经营着超市、干果和糕点、熟食和生鲜、服装等,所有柜台横平竖直,一目了然。
李淑萍介绍,在菜市场内部提升过程中,采取了部分整改、部分营业的方式,虽然增加了施工难度,但绝不会让居民们为买菜发愁。此次旧鼓楼外大街的改造是按照精品街巷的标准,治理“老大难”问题的关键,她认为就在于细节的处理。
细看新民菜市场外墙上的扇面窗,有的是窗户,有的则是扇面雕刻。从外部看,窗户与装饰整齐划一。李淑萍表示,最开始的方案是2.7米高、1.4米宽的大窗户,她认为不合适。菜市场人员密集,大块玻璃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商户有时还会在窗前贴各类广告,这样从外部看起来会很乱。再三考虑、推敲后,才确定了扇形窗的样式。李淑萍说:“小窗户里面配上冰裂纹的玻璃,有效杜绝了贴广告的问题,同时窗户的样式又符合街巷的整体风貌。”
李淑萍表示,为更好地服务市民,新民菜市场“变身”便民服务综合体的建设还将进一步精细化、区域化。下一步,街道将把便民项目进行集中,结构继续调整,满足百姓的便民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