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宫是乾隆皇帝在香山静宜园的后宫生活区域,又曾是康熙皇帝香山行宫的所在,遗址在今香山饭店的位置。中宫可分为中、西、东三路,今天小V继续跟大家分享中宫中路的原状~

中宫中路有三进院落,即虚朗斋院、学古堂院和物外超然院。虚朗斋院为中宫中路第一进院落,在中路南部,院落北侧正殿为虚朗斋,南侧有三楹画禅室。画禅室虚朗斋对面的画禅室是
乾隆皇帝贮藏名画之处。明末书画家董其昌著有《画禅室随笔》。“画禅室”的命名是借用董其昌画室之名。
乾隆皇帝来香山时,往往将《石渠宝笈》中的四套名画——《女史箴(zhēn)图》、《蜀江图》、《九歌图》、《潇湘卧游图卷》——贮藏于画禅室,并称之为“
四美具”。乾隆有《画禅室》诗:
室名原借董香光,四美具随来此藏。漫道所为太著相,舍兹画孰称山香。
学古堂院——中宫中路第二进院,在虚朗斋院之北。北边正殿为七楹学古堂,南为七楹泽春轩,学古堂附近还有濠濮想、伫芳楼。
学古堂为乾隆皇帝寝殿,宽阔高大。门口、抱厦等处悬有“长春书屋”“坐春风中”“正谊明道”等众多乾隆御书匾额、横披。学古堂殿内有贵重家具、珍宝陈设、古籍名画、文房四宝;
殿外三面游廊,嵌有《御制静宜园二十八景诗》石刻和摹古碑帖石刻。
“学古堂”早先是康熙皇帝为承德避暑山庄题写的斋名。乾隆皇帝也用“学古堂”作为自己香山寝殿之名,有效法皇祖勤政勤学之意。乾隆皇帝有《学古堂晚景》诗,记述了香山学古堂仿避暑山庄学古堂命名之事:
燕寝怡神处,颜之学古堂。名循溯说命,津逮自山庄。(避暑山庄有学古堂,皇祖所题额也,兹堂乃仿而名之。)夕景峰容暗,风情树韵长。终朝所行政,独坐重商量。
物外超然院——中宫中路第三进院为物外超然院,在学古堂北。正殿名为“物外超然”,殿内陈放珍宝玉器、古籍、册页。
物外超然院四周有游廊连通。物外超然殿北有一横排九间的高大殿宇,即“九间殿”。九间殿北为中宫的北宫门。
静宜园中宫中路三进院落的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