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思思)1月19日上午,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胡学文将做客河北文学馆读书荟,进行题为“作家的精神原产地”的文学讲座,分享在多年文学创作实践中收获的心得与经验。
谈到胡学文的小说,有一个关键词是绕不开的,那就是地域,更准确地说是精神原乡——乡村。胡学文的写作多以乡村为故事背景和场域,集中展现农民的生活境况和精神状态。他的小说具有十分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质地坚实,叙事干净、节奏紧凑、语言朴素、情感饱满,常借助独特的草原风情、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实写虚,反映坝上人的生活,抒发人生理想。他笔下的人物大都是生活在底层的平凡小人物,他们常被命运裹挟,但仍倔强地与命运搏斗,哪怕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因此,胡学文的小说中充盈着在现实、伦理、人性、命运、性格之间纠缠的极为复杂的意蕴与内涵。正如鲁迅文学奖给他的授奖词中所表达的那样:“在小说中,胡学文满怀爱与理解,构建起一条复杂而漫长的心灵隧道,深切触摸着多重角色身份中的生存悖谬和人性的尖锐划痕。环境铺设和心理刻画枝繁叶茂,丝丝入扣,既鲜活丰盈又真切感人,敞开了汉语写作的一种诗意境界。”
胡学文,中国作协会员,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私人档案》等四部,中篇小说集《麦子的盖头》《命案高悬》等十三部。曾获《小说选刊》全国优秀小说奖,《小说月报》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百花奖,《十月》文学奖,《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中篇小说选刊》奖,《中国作家》首届鄂尔多斯文学奖,青年文学创作奖,孙犁文学奖,鲁迅文学奖,鲁彦周文学奖,《钟山》文学奖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