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体西里“三步走” 建设全要素小区

  • 2018-11-15 15:06:22
  • 朝阳报

本报记者 张慧娇

“出太阳啦,咱们到院子里的花廊下去坐会儿吧!”“走,小花池里的月季花这两天也开了,正好去看看!”说话间,工体西里小区门口的几位老人收起手里的小马扎走进小区。朝着小区一眼望去,满是郁郁葱葱的绿色。虽然已进入秋季,但花草树木依旧生机盎然地涌现在居民眼前。

工体西里小区现在这幅和谐温暖的景象,是经过全要素小区建设过程中“三步走”改造的结果。作为全要素小区的试点之一,朝外工体西里小区从功能、空间、环境、人文、管理五个要素入手,突出人文传承、空间融合、资源整合、高效便捷、居民参与的理念,通过发现问题、补齐短板、提升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思路,探索全要素小区建设,用“绣花功夫”和“钉钉子”精神对小区进行有机更新,为居民打造出小而温馨的宜居环境。

第1步 “放大镜”找准问题

朝外街道工体西里小区所属的吉庆里社区共有800多户居民,建于上世纪90年代。和大多数老旧小区一样,工体西里小区面临着一系列亟需整治的问题,全要素小区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梳理。

“工体西里小区建成20多年,在雨水的冲刷和时间的侵蚀下,楼体外立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破损,部分楼体还存在墙皮脱落问题。”吉庆里社区党委书记徐爱民告诉记者,他们对照全要素小区建设标准,先从小区基础设施入手,查找现有问题。

除了楼体外,以前小区门口的交通也很混乱,院内各类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门口的消防通道很容易被堵上,给小区居民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小区内1号楼门前地面破损严重、坑洼不平,每到雨天,雨水都会倒灌进去。

对于老旧小区,时光带来的不仅是楼体的损坏,院内的很多树木也斑秃不堪,影响整体环境的美观。

“原来小区里有很多废旧自行车,不仅影响了小区的美观,也占用了很大空间,平时院子里也没什么活动空间。”5号楼居民苏平告诉记者,空间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活动和交流。

朝外街道办事处邀请专家根据小区的现状设计了整体规划方案,并针对查找出来设施老旧、空间不足、绿化缺失等问题,组织专家对两个试点小区的交通出行、停车、绿化美化等工程进行了系统规划和设计。

第2步 “绣花功夫”补齐短板

完善设施、补齐短板是全要素小区建设的基本要素。针对发现的问题,工体西里小区运用“绣花功夫”,完善设施、改善环境,补齐短板。

升级物业 完善硬件设施

“在街道的支持下,小区实现准物业管理升级,通过与物业协调,安装了电动停车杆,小区入口安装了电动门,小区内禁止机动车进出,保证消防通道畅通。”徐爱民介绍,有了专业的物业公司,小区内的交通设施得以完善,乱停车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工体西里小区还实现了部分设施智能化。

“特别方便,安装了智能门禁后安全也有了保证。”1号楼的居民打开手机,直接用APP打开单元门。“还有很多种开门方式呢,手机APP、身份证、拨打电话都能打开,有亲朋好友到访还能远程操控打开单元门禁。”该居民告诉记者,智能化设施的完善让她很有安全感。

扩展空间 促进居民融合

小区的健身广场上,宽敞的院子里回荡着居民爽朗的笑声。“自行车没了,机动车也不乱停了,院子里宽敞多了!”苏平告诉记者,她现在每天都会到楼下遛遛弯,找居民聊聊天,以前不怎么认识的邻居,现在都特别热络。

公共空间对于老旧小区的居民来说异常重要。工体西里小区通过扩展空间,为居民提供交流互动平台,提高居民的融合度和归属感。

徐爱民介绍,2017年,社区通过置换方式清理了小区内500辆左右的废旧自行车。今年,再次清理掉小区内废旧自行车200辆左右。清理后的空间建了凉亭,还安装了健身器材,为居民们提供休闲娱乐空间。

除了小区内的地上空间,地下空间也被利用了起来。徐爱民告诉记者,1号楼的地下室以前是堆物堆料,现在已清理腾空,和物业协商后,会将地下室空间作为居民的活动基地,丰富大家的生活,拉近居民之间的距离。

改善环境 增加小微绿地

设施完善了,空间变大了,接下来的环境提升成了居民的关注点。工体西里小区院内空出来的小区花园经过绿化美化,也重新焕发生机。

街道办事处邀请专家对小区进行了现场查看,根据小区现状设计了整体规划方案。随后,在小区内进行了增绿补绿,并增加小微绿地,提升小区环境。

“广场上的凉亭也被重新粉刷过。”“那边的木廊还可以乘凉。”“分类垃圾桶也是今年新换的。”……说到小区内的环境变化,广场上的阿姨们纷纷凑过来发表看法。记者随着居民的指引在小区内转了一圈,修剪整齐的灌木丛,随风摇摆的杨柳枝,小区不大,却被满满的绿色包围。铺满藤条的木廊下有人乘凉,遥相争艳的月季前有居民拍照,在小区内走走,甚是温馨。

多彩楼门 营造文化氛围

“这栋楼是孝老主题。”“那边的楼是居民自律主题。”在居民的引导下,记者看到了工体西里小区内丰富多彩的楼门。工体西里小区通过打造文化墙、升级楼门文化、带动楼院文化,全方位营造多元文化氛围。

徐爱民介绍,小区内每栋楼都有不同主题的楼门文化,有文化楼门、孝老楼门等。社区将楼门文化延伸到楼院文化,将楼院文化深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除了在环境上体现文化元素,社区还围绕自身创建特色,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的开展活跃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使居民真正融入到社区当中。此外,目前社区还建成9支文体队伍,不仅组织活动,还转化为文化宣传队伍,带动居民参与各种文体活动和文化宣传,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家园意识,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第3步 “钉钉子”固化模式

找到问题是第一步,补齐短板是关键所在,以“钉钉子”精神加强精细化管理是全要素小区有机更新后保持活力的必经之路。工体西里小区调动居民参与、提升管理水平,将“全要素小区”这颗钉子钉得更加牢固,保持小区现有的优美宜居环境,提升小区精细化管理。

居民当好小区管理的主人

钉子要钉稳,钉钉子的人是关键。工体西里小区在提升环境面貌和文化水平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居民自治、“互联网+”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等,加强小区的治理,动员居民当好小区管理的主人,保证小区各方面持续更新。

“为了更好地落实责任,我们发动居民成立了居民自管委员会,广泛参与小区家园建设并进行自我管理。”徐爱民告诉记者,工体西里小区的居民自管委员会通过积极开展活动、了解居民需求,协助社区居委会对小区进行管理。从居民的需求出发,通过自我约束、共同管理的方式使社区治理更深入人心。

“居民们有问题可以直接反映给我们,成员们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反映给社区居委会。平时在小区内发现问题也会及时按责分工,在萌芽期把问题解决掉。”自管委员会负责人王秀珍告诉记者。

在社区居委会的墙上,“吉庆里社区单元化自治网格体系图”清晰地标识着从社区到小区再到党组织、自治组织、社会单位、服务队伍等各级网络长、党小组长和网络员。工体西里小区通过党政群共商共治、居民提案等具体实践,提高居民议事协商能力,促进议事协商常态长效。

信息服务化提升管理水平

在全要素小区建设过程中,工体西里小区积极探索智慧小区建设,让更多居民享受到智慧服务。

小区居民陆先生是一名上班族,以前上班时候接到快递的电话总是要思考半天把快递放哪比较合适,自从小区有了快递柜,他再也不怕接到快递的电话了。“现在收到快递的电话不用着急回家了,可以直接放到丰巢快递柜。”陆先生说。

徐爱民介绍,智能门禁、智能车棚、丰巢快递柜等设备的运用,都提升了社区的信息服化务管理水平。朝外街道建立了规范的警备工作室,电子巡更系统也更加完善。地区298个公共区域摄像头和45家社会单位的摄像头都纳入到了社会治理平台,可以实现实时监控、统一调配、及时处置,实现了包括工体西里在内小区的智慧安防目标,为居民创造和谐安全的生活环境。

朝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办事处将积极向其他5个社区推广天福园和工体西里全要素小区建设经验,建立“互联网+”社区治理模式,结合智慧物业建设,依托街道“一平台两系统”扩大微网格覆盖面,引导居民通过随手拍、网络投票、网络议事等方式参与社区事务。推广自行车棚改造升级经验,增加快递收发室、废品回收机、自助售餐机等智能终端,让更多居民享受到智慧服务。

记者观察

全要素小区建设要先“活”起来

建设全要素小区,为居民创造更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关键在一个“活”字。

首先,环境要“活”。建设全要素小区,让环境“活”起来是第一步。“活”是鲜活的生命气息,要及时增绿补绿、对绿化进行更新;“活”是健康活力,要完善文体设施,激发居民健康活力;“活”是活跃氛围,要让楼门文化及各项文体活动成为居民之间和谐共处的纽带,让居民之间的邻里情在多样的活动中变浓变厚,让社区生活中充满人气。

其次,空间要“活”。居民是小区的主人,也是让小区气氛活跃的主体。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需要足够的空间,空间对促进居民之间的和谐相处至关重要。全要素小区的建设必然要注重公共空间的拓展,要通过活动广场的维护、改造地下空间,为居民交流活动提供充足空间。

让环境和空间“活”起来,不仅能够有效弥补老旧小区因环境破旧、空间狭小带来的“先天不足”,还可以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促进邻里和谐。

在对工体西里小区的探访中,记者看到了全要素小区的建设成果,也深刻感受到了小区的“活力”所在。这里的全要素小区建设,为居民营造出和谐活跃的氛围,也为其他小区的有机更新提供了思路。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