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 2018-11-12 15:32:41
  • 北京旅游网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娇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饱汝,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上述是苏东坡在《放鹤亭记》中写的“放鹤招鹤歌”,文中的西山虽然不是指北京的西山,但是,其中的意境和感受,确实是我所想表达的。

幸运如我,这次北京市旅游委举办的百万市民游北京活动,我居然一举抽中。这次西山之行,还未及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满心憧憬。

西山于我,一直很神秘,我知道那里不仅是军事重地还是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所以,一提到西山,总有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这此由北京旅游部门“埋单”的活动,让我有机会去了向往已久的西山游览。

其实,西山,只是北京西边一望无际的群山峻岭的统称,我去的地方,据悉,只是西山山麓一个支脉,或者说是一个山头。即便如此,能去向往已久的西山,也是我居京多年的夙愿吧。

此次去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小西山,总面积5949公顷,是北京市距离城区最近的森林公园。进得园区,扑面而来的是一处高达25米的人造景观瀑布,围绕瀑布,我们利用难得的蓝天白云为背景,记录下了一个个灵动的画面。这里不仅水流湍急,松也遒劲。观水赏松后,我们就甩开步子,向山上进发,由于同伴穿的是拖鞋,就嚷嚷中途要下山,为了帮助同伴走完行程,我把自己的布鞋借给了他。等同伴换上我的布鞋,我光脚沿尚未晒烫的公路上山道前行时,未知的前路正等着我们。

我光着脚在登山道上蹒跚而行,不到半程,口渴难耐,看到一个栅栏处,似乎有个大水管,等我们不理会汪汪鸣叫的看门狗去讨水时,人家毫不客气的拒绝了!无奈之下,我只好顶着正午的烈日,依然赤脚走在已经很烫的盘山公路上,不久就遇到了一个好心人,将自家桶里的水打开,不仅让我们喝个够,而且每人又给灌了一瓶水。就着如同甘露的及时水,我们在盘山道的木椅上吃着带来的食品和水果,气定心闲的看着空无一人的半盘山道,听着山林里布谷的鸣叫,想着在半山道上遇到的一对夫妇,由于一个岔路的羁绊,加之中午大太阳的“袭扰”,实在顶不住就与我们插肩而过半道下山了。

而我是在光脚大半程才一路走上了半山道,对比之下,我为自己刚过知天命之年,尚有这样的勇气和胆识而自豪!

虽说到号称“鬼笑石”的观景平台,其实才海拔503米。但是,由于我们是顺着盘山公路上去,会走许多重复路,时值正午,一路曝晒,加之我光脚上行,简直如炼狱一般,即便这样,我还是领先同伴先到“鬼笑石”处,在去“鬼笑石”路上,我还先走岔路到真正的山顶,也是“军事禁区”的塔顶处倘鴹一番,留下许多照片后再拐到“鬼笑石”处等同伴到来,等同伴一到,我们又是不亦乐乎的取景,拍照。就在这里,还看到在山顶上涂鸦的有一个“到此一游”!

也许是我们赶上了北京入夏以来,连日阴雨放晴后能见度最好的一天,云淡天高,阳光灿烂,真是登高远眺的好时候,整个北京城一览无余。我们取不同的角度拍照留影,神清气爽,不亦说乎?据悉,这里每到红叶遍山红烂漫时,红叶就在高头山坡上,满眼都是,半红半黄,太阳一照,透亮透亮的,因此名曰红叶岭。

由于西山和香山、八大处相邻,许多人都是沿着半山道来回穿梭,“鬼笑石”就是与香山鬼见愁隔山观望的一个所在,视野开阔,同样可以纵览京城全貌,相邻的景点,如佛香阁、玉泉山、盘古大厦、电视塔等标志性建筑清晰可见。

经查阅知道,北京西山的发展和北京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一起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小西山一带风景优美,早在公元11世纪初,辽代就曾在西山一带修建离宫,公元12世纪末,金代章宗开始经营香山。历代在北京建都的统治者,均在西山一带进行过离宫别苑的建设,也是历代帝王贵族、文人墨客涉足之佳境。许多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西山。因此,留下了许多内容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人文传说。总之,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使西山成为北京城所特有的绿色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时间所限,加之同伴的体力严重不支,这里的许多名胜如旭华之阁(无梁殿)、福慧寺与狮子窝塔院,还有众多的古墓,以及八旗碉楼等,我们都没有看到。至于史书上记载的古香道上的念佛桥和仙人桥,我们在西山公园地图上更是难觅其踪。

正如俗话说的那样:上山容易下山难,等我们再下山时,却是千峰回转,万般不易:标示不清、指示不明、没有图示,如不是北空干休所的一位战士打开他们的后门,我们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走出那好似迷宫的下山道路来!

俱往矣,当我回想在西山的经历,既不是好奇心的满足,也不是经历艰辛的跋涉,而是体力和毅力的考验:赤脚上山的挑战,缺水时的坚持,绕路后的不懈奔走等。这都是我这个已届知天命之年后的亲历亲为,就是今天,经过一夜的休息,同伴在网上诉说如何劳累时,我依然在中午冒着酷暑到外面办事后才回到有冷风的环境:这就是我这个敢于挑战自我的人,所具有的体力、毅力和精力: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娇然而复击。我以为:苏东坡笔下《放鹤亭记》里的那只鹤,就是我的身影!

  • 编辑:黄菡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