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史话 | 明清马坊遗址(下)

  • 2018-10-14 00:27:12
  • 平谷旅游(公众号)

平谷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记载:“官庄马坊遗址,位于平谷区峪口镇大官庄村西北台地上,为明清时期马坊遗址。该遗址1994年发现,东临峪官路,南为民房,西为耕地,北临现状土路。东西长约108米,南北长约120米,占地面积约12960平方米。遗址分布在高1米的台地上。根据乾隆二十五年《三河县志》载和发现遗迹,应为明、清时期马坊遗址。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遗址为耕地。在遗址南边夯土层内仍可见瓦片、陶片碎片。”

2014年3月,作者来大官庄村调查及村西北遗址踏察,大致如文物志与三普资料所记。现在人们还一直称这里为“城后头”

地表散落很多砖头瓦块,东面及北面的坡坎处,不仅掩埋着残砖碎瓦,还有掺着白灰的务土。

峪口镇大官庄村北养马场城后头遗址 东面(正面)及 北面(右边侧面)(摄于2014年3月)

有人捡拾一块较为完整的大砖,竖着栽在地头,权作界砖。遗址东边约5里的地方,至今人们仍称之为“马道”,当年的马道为东西向;遗址东北约3里的地方,人们称之为“草场”,或为马场当年种养牧草之地。遗址南侧为民房,为大官庄村三队,是一个小自然村,五六十户人家,称作厂门口。杨家桥马坊有厂门口,即在南杨家桥村东南,现在的厂门口村;顺义张各庄马坊也有厂门口,在张镇村东北,顺平路南侧。

河北马坊遗址,在马坊镇河北村西台地上。

过去传说这里有城,这里且是城里,现在还可见三合土打的城墙。

马坊镇河北村马坊遗址残墙(摄于2007年5月)

据说辽代萧太后在这里养马。村里的一些土地,叫的名字还跟养马场有关,如村北有“草栏地”、村东北有“草场”的名字等。村西2里,有一大坑,称“官马壕”,传为饮马所用。前边早立庄村有一个小自然村叫“菜园”,相传过去养马的人在那里种菜。1959年第一次文物普查资料对马坊遗址有简略记述:名称,古城。年代,辽建,明重修。地址,平谷县马坊公社河北村。规模与形制,本村西有一城址,西一里。其痕迹

尚存,有沟纹砖、篦纹陶片、折唇陶器,有笨重的圈足的碗碴,有石灰加沙的根基。群众传萧太后养马场。附属文物,在城中央有废墟一块,据说是马王庙,尚存石碑一块,碑身倒卧于地。碑阳,我朝□□ 设京东,百余里地马旧口,设于马神庙。年深朽,又重修。……殿宇存焉,上雨旁风鸟便,瓦甓飘裂,加靖岁次……。碑阴,掌马坊太监 □官赵公良、刘公印、王公增、高公恩,管马指挥佥事李洪、千□等字样。普查资料认定为辽代遗址,且说建有马王庙,并存在一通石碑。石碑内容尽管不完整,从其行文可大致看出应为明代所立。

在河北村村北,旧有一座道教庙宇三官庙。1959年,第一次文物普查资料记载三官庙:名称,三官庙。年代,建于辽金,明清重修。地址,平谷县马坊公社河北村,坐北向南。规模与形制,前大殿三间,硬山脊,吻代(带)剑把,有垂兽,有四小兽,筒瓦顶。大式作法。通面长11.30米,明间3.35米,次间3.20米,进深7米。明窗修改,内部撤(彻)上明造,旋子彩画,五架梁,前后插今(金)柱。现为小学。附属文物,大殿前有石碑一块,螭首,龟趺方座,高2.50米,宽0.80米,厚0.25米。方座浮雕二龙戏珠。碑文重修碑,崇被癸未年重修。群众传说转角碑,一夜间面向东南。周围环境,建于高台,四周依田地。保管和使用情况,小学利用。保留价值,无保留价值。调查日期,59年4月29日。附注,后大殿三间,硬山清水脊代(带)兽头。小式做法。门窗改装,合瓦垄。长10.50米,明间3.20米,次间3.10米,进深6.80米,内部撤(彻)上明造,前有插今(金)柱,三架梁,彩画不清。东西厢房各二间,清水脊瓦顶。东西配房各三间,清水脊瓦顶。绘有简略平面图。

普查资料记载着“转角碑”,访谈时老人亦谈及此事:前殿东侧1通汉白玉石碑,螭首楷书,为重修时所立。碑正面朝东南,背面向西北,正是以八卦中“巽”“乾”之位摆放,故称之为转角碑。据说把碑摆正了,自己还转过来。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三河县新志》“艺文下•卷之十六•金石附”之“石刻古物”亦记载:“三官庙转角 碑,先面向西,后因地震面向东南,崇祯癸酉年立。在西马坊。”志书所记起码说明两点,一是村里人所谈不虚,所谓“转角”为地震所致,即碑由面向西而转向东南了。这里的“地震”,当指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旧历七月二十八日平谷、三河大地震。崇祯癸酉年,为崇祯崇六年(公元1633年)。普查资料记作“崇祯癸未年”,为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孰是孰非,今已无从核实,但已是明代晚期无疑;二是志书所载西马坊,即是现在的河北村。此志“艺文下•卷之十六•金石附”之“金制古物”还记载:“三官庙前大钟,高五尺,径三尺余,崇械十年(公元1637年)造,在西马坊。”与村里老人所谈吻合。

马坊镇河北村三官庙内残存石碑碑首上半部(摄于2007年5月)

三官庙毁于1973 年,原庙内石碑碑首尚 存,已断为两截,上半 部高54厘米,下半部高50厘米,宽 87厘米,厚34厘米。碑额篆书“三官碑记” 四个大字。

马坊镇河北村三官庙内残存石碑碑首下半部(摄于2007年5月)

从碑首看,整个碑身应该不小。而这个碑首,应该是三官庙转角碑碑首。三河西曹庄《重修三圣庙碑》所写“三河有六马坊,西曹庄居兔西马坊”之语,与河北村为西马坊并不矛盾。西曹庄在马坊镇南,与河北村相邻不远,二村旧时或同属西马坊之地了。

现存河北马坊遗址,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遗址分布于台地上,原有500米见方的围墙,后毁于战火,现仅存南部一段残墙,长38米,

宽5.5米,高3米,墙基为三合土夯筑,文化层中有大量碎砖堆积。现为农田,曾有大条石等建筑构件出土。

马坊镇河北村马坊遗址(摄于2007年5月)

文物普查时,征集到3件从残墙南侧出土的汉代陶罐。而河北村马坊遗址,旧称西马坊,是今马坊镇域内最为重要的文化遗存。尽管现在没有哪个村落以此而名,可镇一直名此,只是省去了“西”字而已。这对于研究马坊镇名字的来龙去脉,无疑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明嘉靖三十二年《怀柔县志》收录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光禄大夫少傅太子太师礼部尚书胡淡所撰“敕赐云岩寺碑记”记述:“云岩寺,在京都东北百余里顺天府怀柔县栲栳山前,年深倾圮。御马监太监阮公让因提督沿山一带马房,往来见此山峦环拱,聚气藏风,真堪为供佛道场。”清康熙六十年《怀柔县志》收录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历官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商辂所撰“重修云岩寺碑”碑文,也有相关记述:“景泰初,御马监太监阮公让奉命提督沿山诸处马房,因见栲栳山峰峦秀拔,溪流澄澈,中有古刹,殿宇虽圮,遗址尚存。”这里所记御马监太监阮让,与《三河县志》记载“明设御马监,内监掌之”相印证,或许阮让奉命提督的沿山诸处马房就与这些马坊有关呢。

内容来源:《平谷史话》 作者:柴福善

文章内容根据原书进行部分修改

转自:平谷官话

  • 编辑:盛媛媛(实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