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艺术节强势来袭,隆里打造沉浸式艺术盛宴

  • 2018-09-16 12:15:10
  • 北京旅游网

10月1日-5日,由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主办,锦屏县人民政府、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新媒体艺术委员会、锦屏华旅隆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波堤传媒和贵州杉乡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将在黔东南自治州锦屏县隆里古城举行。当舞美走入自然,艺术介入乡建,古城隆里又会焕发什么样的新面貌呢?“嬗变”中的隆里今秋即将揭开面纱。

近年来,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倡导“大舞美”观念,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取得重大突破。在探索戏剧舞台空间设计的基础上,开阔思路,勇于探索,不仅将新媒体手段引入舞台设计,而且以独特的创作理念融入到城乡建设当中。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自举办以来,在社会上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为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隆里,也让隆里走向了世界舞台的前沿。

“第三届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的主题词为“他乡•在场•转变”,重点将“大舞美”观念与乡村建设相连接,新媒体艺术与古城文化相碰撞,艺术创作

与文旅产业相融合。由此,第三届艺术节要在前两届的基础上,将艺术创作更加完美地融进自然景观,挖掘古城的人文价值,推进深层次的文化传统交流活动。站在艺术节转型转折点上,第三届艺术节会更多地将重心放在使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向产业化转变,起到优化隆里当地产业结构、带动当地扶贫工作的进展,促进锦屏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的作用。

探讨“艺术创作在地性”的发展新思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期能够让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所带动的社会影响力转化为经济效益,达到一个艺术与经济相互作用的有机循环。本届艺术节邀请众多来自国内外的舞美设计师、新媒体艺术家,以及知名艺术院校和文艺院团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齐聚隆里,共同拓展艺术视野,关照当下,展望未来。内容主要涵盖作品展示、专题论坛和交流互动三个方面,包括高端学术论坛、国际新媒体艺术季、全国艺术院校新媒体艺术优秀作品展、新媒体技术创意秀演、“写意中国”(隆里)写生作品展、隆里历史故事演绎等等。

比之前两届艺术节,“第三届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有众多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吸引更多国内外艺术家在隆里进行在地创作;

二、由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今日美术馆、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共同发起,设立大学生新媒体艺术创作“小陀螺奖”,激励大学生创作,逐年沉淀出具有良好市场效益的旅游产品;

三、在前两届艺术节的基础上,将有更多艺术院校到隆里建设新媒体艺术创研实验室和写生基地;

四、将继续举办专题高峰论坛,提升新媒体艺术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水平,带动我国文化旅游发展;

五、举办“中国剧场音响效果十佳优秀工程推介会”,通过音响效果高峰论坛等形式,加强我国声音艺术媒介的硬件与软件建设;

六、邀请著名设计师参与当地有特色的民宿建设。引进现代设计理念,利用本土工艺材料,开发当地非遗项目。

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在国内首开先河,将新媒体艺术概念大规模植入乡村生活。是探索把新媒体艺术资源转变为参与乡建活动,进而拉动地域经济发展所做的具体实践课题。建立文化艺术生态,把艺术创作最终转化为一个真正能够生存的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打造艺术与旅游的经济共荣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艺术节总策划曹林认为:“如今社会的经济文化背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部更名‘文化和旅游部’,在文化政策和执行层面都有了一些转向。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是一次将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大胆尝试,它为促进地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经过具体实践,我们认为‘转变’将是第三届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的重要话题。一方面,我们希望艺术节会给隆里古镇的人民群众带来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上的转变;另一方面,还希望通过艺术节这个窗口,进一步扩大隆里古镇的知名度,使艺术资源转变为商业财富;同时,转变艺术节的运营模式,将新媒体艺术节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

在锦屏县隆里古城举办的国际新媒体艺术节,是一次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有益尝试。锦屏县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龙木秀表示:“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对拉动古镇的保护性开发,乃至锦屏县的经济发展,对推进文化旅游,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贵州全省有66个贫困县,开发旅游是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新媒体艺术节以其独特的载体,艺术创作紧密结合隆里当地的文化艺术元素,充分挖掘隆里丰富的历史内涵,形成独一无二的特色,从而提升隆里的文旅产业形态。有力地助推着锦屏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把它继续办好。”

隆里古城简介

隆里古城是明代屯军的一座古城堡。630年前,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派第六子楚王朱桢平蛮洞叛乱,调集江南九省官军,在隆里设千户所,屯田地、筑城池。隆里古城是明代基层军事组织卫所制的产物,是汉文化的古代遗产,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规划布局和民居建筑群。古城现有居民多为明、清时屯军官兵后裔。

古城面积约4.82万平方米,现有居民760户,3200余人。隆里古城以汉文化为主,其中以江南文化最为厚重,儒、佛、道多种宗教文化都生长在这块土地,同时揉杂当地苗、侗文化的内容。玩花脸龙、迎故事、唱汉戏是隆里人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信,被誉为隆里古城的“三大瑰宝”。

置身隆里古城,犹如走进时空隧道。古朴典雅的古城墙,栉比鳞次的古建筑群,错落有致的“三街六巷九院子”,古街、古巷、古楼、古井、古庙、古祠、古碑、古桥,透出古城的历史底蕴、沧桑变迁,展示着明代军屯遗风。

隆里古城是中国与挪威王国国际合作“贵州生态博物馆”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隆里古城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列为全省30个重点建设景区之一。或许恰好正是这座城市的资历尚浅,却让它有机会能成为最没有包袱的艺术实验地,尤其是在当代艺术的想象上生长出另一番风景。

  • 编辑:张晓芳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