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在云南有2.3万人,多为元世祖忽必烈征战云南时所率部属的后裔,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是较集中的聚居地,其余的蒙古族同胞则与各族群众杂居共处,主要分布于滇中城乡。兴蒙乡的蒙古人有不同于内地大草原的语言和服饰,代表节庆是三年一轮的那达慕大会。其先民早年入滇,在现址附近驻防,迁入现址后逐步改以渔业为生,随着杞麓湖水位渐退,则又以农耕为主。

蒙古族村主要由云南通海兴蒙蒙古族乡代表性的合院系“一颗印”式的建筑、蒙古包及跑马场等组合而成,既表现了大草原游牧民族的祖风特征,又展示了云南蒙古人独特的建筑风格。
蒙古族主要传统节日有兴畜节和“那达慕”等,其中,“那达慕”是蒙古族最为盛大、影响广泛的节日。“那达慕”系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云南省的蒙古族传统节日还有鲁班节,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

蒙古族一向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族多声部民歌、马头琴音乐、史诗《嘎达梅林》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