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廊五地”竹山 “一核两带”发展

  • 2018-08-22 18:57:57
  • 环球网-旅游频道

竹山县位于秦巴山腹地、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与陕西平利、白河,重庆巫溪及神农架林区接壤,全县国土面积3586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54个村47万人,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区、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节点,素有“中国肚倍之乡”、“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中国绿松石之乡”美誉,“绿水、绿茶、绿松石”三张名片享誉全国。

一、竹山县旅游资源概况

竹山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可以概括为“一廊五地”:“一廊”,就是堵河画廊。汉江南岸最大支流和“引江补汉”工程黄金水道——堵河纵贯县境,造就了诗画般的自然和人文风光,堵河沿岸峡谷幽深,山峦叠嶂,由南向北依次分布有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陵峡省级地质公园、九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圣水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沧浪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由黄龙、小漩、潘口、松树岭、龙背湾等堵河干流五座水电站梯级开发形成的高峡平湖“五湖联珠”,还有万亩高山草甸、百里河、女娲山等自然景观群,构成了一幅秀美的堵河画廊。

“五地”,即竹山是《康熙字典》等历史典籍记载的女娲炼石补天圣地、古庸国都城所在地、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原型地、全国十星级精神文明创建发祥地和世界绿松石主产地。竹山还是辛亥革命首义元勋张振武、“二七”先驱劳工大律师施洋、国画大师袁白涛、剪纸大师余曼白的故乡。同时,堵河民歌、上庸滚龙、皮影剪纸、根艺根雕、奇石盆景、秦巴古盐道等堵河地域文化丰富多彩。

二、竹山县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竹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始终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着力打造“女娲补天地、人间桃花源”旅游形象品牌,致力于创建“湖北旅游强县”和“湖北全域旅游示范县”。

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国家4A级景区1家(女娲山)、国家3A级景区5家(九女峰、女娲天池、秦巴民俗风情苑、观音沟、太和梅花谷)、星级饭店8家、农家乐300余家;创建湖北旅游名镇2个(上庸镇、官渡镇),湖北旅游名村2个(新茶村、总兵安村),湖北旅游名街1条(国际绿松石城),中国乡村模范村1个(总兵安村),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家,此外在创国家3A级以上景区3家(上庸文化旅游区、绿松石文化旅游区、武陵峡·桃花源旅游区)。

2013、2014年竹山连续两年荣获“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县”表彰;2015年获得“全省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突出贡献奖”;2012-2017连续六年在全市旅游产业目标考核中名列前两位。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225.4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61亿元,预计到2018年底,旅游人次可突破29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1亿元。

三、未来一个时期竹山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未来一个时期,竹山将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湖北“长江经济带”和十堰旅游千亿级产业建设等重大机遇,按照县委“一核两带三为主”战略部署,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创建“湖北旅游强县”和“湖北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依托“一廊五地”旅游资源,着力构建“一核两带七组团”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20年,全县3A级以上景区达到10家,旅游名镇名村名街达到10家,旅游接待人次突破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亿元,全面建成纵贯南北、辐射周边、基础完善、产业发展、生态良好、特色突出的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

一核”就是把竹山核心城区打造成为十堰南部旅游集散中心、湖北省特色旅游商品(绿松石)购物中心和世界绿松石文化展示中心。“两带”就是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和竹房城镇乡村旅游带。其中:

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是以堵河干流和十巫生态旅游路为主轴,以堵河源生态画廊、武陵峡•桃花源农耕隐逸文化、九女峰天然氧吧养生、圣水湖休闲度假、城区秦巴民俗文化和珠宝玉石观光、十竹路美丽乡村、女娲山创世探源七大旅游组团为支撑,全面建成十堰南部旅游重要增长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黄金旅游线、中西部跨区域开放合作示范带和国家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带。

竹房城镇乡村旅游带,就是依托竹房城镇带建设基础,充分发挥交通和配套设施优势,围绕“文化乡愁”发展一批体验性、文化性、休闲型、集约型的乡村旅游产品,打造旅游产业与农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和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带,实现竹房城镇带纵深辐射发展。

围绕“一核两带”,竹山县将重点推进五个方面工作:

1.持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通区域交通瓶颈,围绕“快旅慢游”目标,加快“十巫”高速、圣水湖环库旅游路、景区连接公路等重大旅游交通项目建设,持续提档升级乡村旅游公路,推进旅游和交通融合发展。

2.持续推动旅游项目建设。以堵河源、武陵峡、圣水湖、九女峰、女娲山等为重点,以高等级景区、旅游名镇名村、特色小镇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核心旅游资源开发,打造特色突出、效益良好的旅游品牌体系。

3.持续推进乡村旅游扶贫。按照省旅游委、省扶贫办《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要求,推进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深度结合,计划三年内建成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30个以上,实现乡村旅游全域发展。

4.持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全面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加快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旅游标识系统等建设;以十巫路和堵河干流为主轴线,大力推进自驾游服务体系、智慧旅游体系和公共休闲设施配套。

5.持续推进旅游商品开发。以绿松石、茶叶、堵河特产为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旅游特色商品品牌;扶植一批旅游商品生产、批发、销售企业,打造1到2条特色旅游商品购物街区,加快旅游电子商务发展。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