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夫曼芭蕾应该怎么看?

  • 2019-09-04 16:13:01
  • 天津大剧院

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是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一支俄罗斯芭蕾舞团,经常被艾夫曼芭蕾舞团提及“心理芭蕾”(psychological ballet)的概念也经常给观众带来很多思考和疑问,什么是心理芭蕾?心理芭蕾的归属风格是什么?这样的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同时,解决了这样的疑问、确切了解舞团的舞蹈风格和编舞手段,也能为我们欣赏芭蕾作品提供依据和帮助。

艾夫曼芭蕾舞团《安娜·卡列尼娜》

心理芭蕾并不是一种芭蕾风格,而是一种在芭蕾中的表现形式。心理芭蕾是指在芭蕾舞作品中深入刻画人物情绪以及心理变化的作品。被评论界广泛认可的第一部心理芭蕾是1936年由前俄国芭蕾舞团(Ballet Russes)舞者玛丽·兰贝特(Marie Rambert)创立的兰贝特芭蕾舞团(现伦敦兰贝特现代舞蹈团)作品《紫丁香花园》(Jardin aux lilas)。作品中用舞蹈步伐、手势和舞蹈语汇展示了压抑、拒绝、心碎、自私渴望、自我冲突和表里不一等心理状态。而心理芭蕾的萌芽甚至可以追溯到浪漫主义芭蕾时期的巅峰作品《吉赛尔》,其中第一幕吉赛尔发疯的情景,也可以称为心理芭蕾场景。

如果回归当今主流的芭蕾舞风格,我们可以从艾夫曼芭蕾舞团的题材、整体作品表现方式将其归类为“新古典主义芭蕾”。那么,新古典主义芭蕾又是什么?它和传统古典芭蕾有什么差别?艾夫曼的心理芭蕾又和常见的新古典主义芭蕾有什么差异,则是我们的主要话题。

01

又“新”又“古典”:新古典主义芭蕾是什么?

新古典芭蕾作品《柴可夫斯基大双人舞》©DanceTabs

上世纪20年代,经历了工业革命和世界大战,大量新思潮不断涌现,古典芭蕾中的 “现世安稳”和“纸醉金迷”与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产生很大落差,而套路的故事和程式化的编舞也与新思潮下观众求新求变的审美格格不入。随着音乐世界的变化,“新古典主义”芭蕾率先出现在古典音乐领域。

新古典芭蕾作品《In the night》 ©Sebastien Mathe

新古典主义芭蕾旨在删繁就简,去除过多繁复的修饰,回归艺术本质。它继承了古典芭蕾的动作和身体规范要求,剔除了较为冗长的故事情节、奢侈华丽的舞台布景,以及相对套路化、童话背景的“王子公主”式故事情节,使得“舞蹈”本身成为了舞剧的关注点。同时,随着舞者身体能力的不断增长,新古典主义芭蕾的舞蹈动作变得更加竞技化,复杂化,并强调了舞蹈与音乐的融合。

另一方面,新古典主义芭蕾最大的革新之处,就是从音乐家为芭蕾创作符合芭蕾动作和套路的音乐,变为编舞家需要根据作曲家的音乐进行编舞。所以新古典主义芭蕾在某些时期,也被称为“交响芭蕾”。

02

毕加索、可可·香奈尔、斯特拉文斯基、尼金斯基等顶尖艺术家参与的新芭蕾风潮

上世纪20世纪初,随着一支“民营芭蕾舞团”的异军突起,新芭蕾有了成长的土壤,这支“民营芭蕾舞团”就是世界闻名的俄国芭蕾舞团(Ballet Russes)。俄国芭蕾舞团1909年由俄国艺术商人佳吉列夫成立于巴黎,舞团成员大多数由俄国人组成,俄国芭蕾舞团以创新和跨界闻名——几乎所有二十世纪初的古典音乐家、服装设计师、画家等都与舞团有过深入合作。

1913年,俄国芭蕾舞团在巴黎上演了由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瓦斯拉夫·尼金斯基编创的先锋作品《春之祭》( Le Sacre du printemps),作品用极为大胆的音乐及舞蹈动作颠覆了巴黎观众的审美,也为新芭蕾的发展写下了最特别的一笔。俄国芭蕾舞团涌现的一大批先锋编舞家如米哈伊尔·福金、瓦斯拉夫·尼金斯基、列昂尼德·马辛、乔治·巴兰钦也将俄国芭蕾舞团推向“20世纪最具影响力芭蕾舞团”的巅峰。

03

乔治·巴兰钦:

新古典主义芭蕾之父

乔治·巴兰钦

前苏联舞者乔治·巴兰钦生于1904年,1924年随苏联国家芭蕾舞团在巴黎演出时叛逃加入俄国芭蕾舞团。在俄国芭蕾舞团的5年内,他创作了9部芭蕾作品。1929年,随着俄国芭蕾舞团的领军人物佳吉列夫的意外去世,舞团迅速崩溃解散,几经波折之后,巴兰钦受邀前往当时还没有芭蕾的美国。

俄罗斯百年的芭蕾繁荣一直依托于“教育先行”的理念,所以到达美国之初,巴兰钦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所芭蕾舞学校。在他的努力下,1934年,美国建立了第一所芭蕾舞学校——美国芭蕾舞学校。巴兰钦在学校大力培养适合他独特编舞风格的芭蕾舞者。由于巴兰钦出身音乐世家,同时拥有音乐学位,所以巴兰钦对于编舞中音乐的地位极其看重,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一部新古典主义芭蕾作品《阿波罗》诞生了。

乔治·巴兰钦为舞者排练《阿波罗》

©Paul Kolnik.New York City Ballet.

《阿波罗》是乔治·巴兰钦首次尝试“古典芭蕾的突破”,作品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新古典芭蕾作品”。1935年开始,巴兰钦带领美国芭蕾舞学校学生组成“美国芭蕾舞团”开始演出,最后于1941年建立“纽约城市芭蕾舞团”。

04

如何欣赏新古典主义芭蕾

在新古典主义芭蕾作品中,大多没有具体故事线和故事情节。作品遵循作曲家的音乐走向进行编舞,所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是极为重要的。新古典主义芭蕾舞者大多在舞台上会呈现一种用身体与音乐“对话”的状态,所以判断一个作品或者舞者是否优秀首先需要观看舞者肢体与音乐的融合及回馈。

在舞蹈技术方面,新古典主义芭蕾的下肢动作基本保留了古典芭蕾的“开绷直立”和基本步法,但在上肢动作上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革新,比如极致的上身后仰动作、极大的降低重心、或者改变重心方式等。由于音乐的复杂性增强,新古典主义芭蕾的下肢动作增加了跳跃难度和步法的复杂性,这种变化为欣赏者增加了视觉层次感,所以判定新古典主义芭蕾舞者的另一因素则是演员上肢动作的抒情与脚下动作的精准和干净程度。

05

俄罗斯人眼中的新古典芭蕾

艾夫曼芭蕾舞团《安娜·卡列尼娜》©Vict or Vasiliev

20世纪40年代起,新古典主义芭蕾开始广泛流行于美国、欧洲,但作为传统芭蕾强国的前苏联及东欧各国却几乎悄无声息,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传统古典芭蕾在俄国及苏联时代占有最重要的文化地位。这时候基洛夫芭蕾(现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和莫斯科大剧院芭蕾也正值发展的黄金时代,民众在上百年厚重的古典芭蕾基础和辉煌的发展下很难接受新风格,在这个时候,俄罗斯(苏联)急需一种适应俄罗斯历史根基和俄罗斯审美标准的“新芭蕾”。

《安娜·卡列尼娜》©Souheil Michael Khoury

20世纪70年代,随着前苏联社会面貌的变化,俄罗斯芭蕾领域开始寻求新的表现与表达方式:新的芭蕾作品需要扎根于前苏联(俄国)厚重的历史、浓厚的文学艺术底蕴;作品需要蕴含俄罗斯民族性格中充沛深厚的感情与忧郁复杂的哲思;新作品必须区别于传统芭蕾的“虚幻世界”和与现实生活的脱节;而在打破传统芭蕾舞的程式化的同时,作品还需依托于近200年不变的古典芭蕾舞训练基础。基于这样的文化需求,鲍里斯·艾夫曼特有的新古典主义芭蕾——心理芭蕾应运而生。

06

鲍里斯·艾夫曼和他的芭蕾

鲍里斯·艾夫曼1946年出生于前苏联西伯利亚,是前苏联编舞家。艾夫曼自幼接受古典芭蕾教育,在青年时期就展露了其编舞天分。26岁时,艾夫曼创作了首部作品,并在随后的1977年创立了列宁格勒新芭蕾舞团(现艾夫曼芭蕾舞团)。

在新古典主义芭蕾的风潮慢慢在前苏联升温时,艾夫曼按照新古典主义芭蕾的特有方式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和大多新古典主义芭蕾一样,摒弃了过于华丽的舞台和空洞无力的情节,让舞蹈本身成为主角;在舞蹈动作和技术要求同样建立在古典芭蕾技术基础之上,并进行适度的突破;并且作品同样重视音乐和舞蹈之间的相呼应。另一方面,鲍里斯·艾夫曼从俄罗斯传统文化、文学中汲取养分,使得他大多数作品都成为“大IP”,或改编自俄罗斯文学作品,或讲述俄罗斯历史名人,或描绘俄罗斯民族生活及情感状态。同时,在芭蕾编舞上融入深刻的哲学和心理学内容,情感极为浓厚,使得作品与重在“竞技性”的新古典芭蕾有了极大的区别,成为了独树一帜的新古典主义芭蕾风格。

由于鲍里斯·艾夫曼对苏联(俄罗斯)新芭蕾发展的卓越贡献,他在近20年时间内,获奖无数:1995年获得“俄罗斯人民艺术家”称号(艺术从业者为所在领域做出贡献,并工作30年以上者),6次获得圣彼得堡金索菲特奖(圣彼得堡剧院演出类最高奖项),两次俄罗斯金面具奖(俄罗斯剧院演出类最高奖项),贝努瓦最佳编舞奖(国际舞蹈类最高奖项)等。

一部因音乐更值得推荐的芭蕾舞剧——艾夫曼版《卡拉马佐夫兄弟》,这一次 换一种方式来看这个女人的悲惨一生。

让人血脉偾张的“高海拔天团” 超高颜值还会演戏!

卡司阵容公布丨艾夫曼芭蕾舞团顶尖阵容亮相 9月将掀起舞之热浪

演出信息|芭蕾

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

演出名称: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安娜·卡列尼娜》

演出时间:9月5/6日 周四/五 19:30

演出地点:天津大剧院 歌剧厅

演出时长:100分钟(一次中场休息)

演出团体: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

演出名称: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卡拉马佐夫兄弟》

演出时间:9月7/8日 周六/日 19:30

演出地点:天津大剧院 歌剧厅

演出时长:100分钟(一次中场休息)

演出团体: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

2019天津大剧院

重磅演出推荐

  • 编辑:罗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