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强调黑暗与光明的对抗,在对抗中揭示光明的主题”尤金·W·史密斯(Eugene Smith)拍摄《水俣》(Minomata)时说的。这话是唐爷讲给我的,作为我的签名档吧,起码能说明自己是个喜欢拍照片并且喜欢写点儿乱七八糟东西的人。
这是老舍先生的第一部话剧?《面子问题》是老舍先生在1940-1941年创作的一出三幕话剧。
这部话剧排在《残雾》、《国家至上》、《张自忠》之后,行四。但中国老舍研究会会长关纪新老师在自己出版的《老舍评传》中这么记录的这部作品——“这是老舍先生完全自己主动要写的第一部话剧”。
40年代的重庆正值战时,老舍先生创作了多部话剧作品以文艺的方式抗战,比如《残雾》(上图左)、《国家至上》(上图右),但这些作品远没有后期广为人知的《骆驼祥子》(下图左)、《茶馆》(下图右)有名,仅在当时的重庆及周边地区上演以后没有就没有再登过台。
我们在筹备剧目的时候探讨了这些剧目后期沉寂的原因,时代原因肯定是最主要的,毕竟是40年代创作的作品,至今已近80年。传播方面,由于《茶馆》在人艺这么多年,长盛不衰,但人们并没有太多别的渠道去了解一些老舍先生其它的作品,当然,我们有《老舍五则》这样的明星剧目,方旭老师有一系列的老舍作品——《我这一辈子》、《离婚》、《猫城记》、《二马》等,但,客观上话剧演出还是受到受众太少这个限制,造成了传播力不够,认知度低的局面。
另外还有一些背景的原因,比如,“面子”对我们有多重要?从这个本子来说,全篇读下来,你会发现主人公佟景铭——佟秘书(为了更好的代入剧情,我们此次演出将佟秘书的称谓调整为“佟处长”)对于面子的执着,经过这么些年,并没有从我们的身边消失。官场上下级高低的面子,职场上收入多少的面子,学习上成绩高低的面子,还有生活里贫富差距的面子……各种各样的面子问题,嘿~!还在。那整体考虑下来,带着对老舍先生对于好面子的人的讽刺这种认同,我们觉得这出戏值得重排,也算是他老人家诞辰120周年,我们为老头儿做点儿事儿。
前期规划,到立项,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这算是几位话剧《老舍五则》的老演职员的一个心事儿,也算心结,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大家觉得都什么岁数了,别闲着,希望能再做一出老舍先生的戏,在这个年月,给观众留点儿东西。可独立制作就有资金及能量方面的很多问题,其间也找过一些合作方,但是可能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切入点,也就没有牵手。事情一定要做,别扯没用的了,自己来吧。
(设计台词——王皓老师:“这个景儿还是要认真,这是面子问题”)
马德华找演员也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老舍先生对于主人公的角色描述还是很清晰的,包括年龄、身形、特征,男女演员我们都有过很多的设想,但由于时间关系,落地都会有各种困难。特别感谢马德华老师答应加盟这个演出,这对于今年74岁的他也是一个挑战,这是老先生第一次走上话剧舞台。
东宫影剧院(隆福剧场)
再有剧场,由于确定演员比较晚,在北京,剧场档期越靠年跟儿越难找,提前两年把剧场占上才是王道,像这种最终建组太晚的,踏实晾着吧。好吧,鉴于制作出品方隆福文化与东宫的渊源,我们就选择了隆福剧场(东宫影剧院)。而且,我们惊喜的得知,马德华老师以前一直住在东四地区,对这里都有很深的情感,希望能有碰撞出好的火花。
地点: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