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博物馆里不仅有各类军事武器,还有国家领导人在抗日战争时期留下来的珍贵的文件,这些文件让我们距离那段历史更近,能够更清晰深刻地意识到社会和国家进步的重要性。
延安炮兵学校门匾
1944年12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为基础组建延安炮兵学校,郭化若任校长(由朱瑞任代理校长),邱创成任政治委员。炮校招收学员 1000 余名,编为 3 个炮兵大队,1 个迫击炮队和 1 个工兵科,学期 8 个月。炮校的训练对象主要是连、排干部,训练方针是“以技术为主,战术为辅”,一切服从战时需要。1945 年炮校迁往东北,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炮兵学校。1959 年,由兰州军区移交军事博物馆。

彭雪枫给邓颖超的信
这封信是抗日时期彭雪枫写给邓颖超的,共两页,钢笔书写,信封为白纸自制。彭雪枫在信中叙述了与邓颖超、胡服(刘少奇)等同志的友谊以及敌后斗争的情况。
1959 年,由解放军政治学院移交军事博物馆。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军长王甲本的名片
王甲本(1901-1944),云南平彝人,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 14 期。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淞沪会战、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在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因作战顽强,被称为“硬战将军王甲本”,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军长。1944 年王甲本率部参加豫湘桂战役,9 月 7 日凌晨,七十九军军部遭日伪军突袭,王甲本率部向湖南东安县山口铺突围,在山口铺东附近的玉七亭阵亡,后被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该名片是从王甲本遗体的衣袋内取出,名片上沾有血迹。1985 年 6 月,由王甲本之子王康生捐赠军事博物馆。

新四军游击支队编印的《拂晓报》
《拂晓报》,1938 年 9 月 29 日由新四军游击支队创刊于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是新四军游击支队的机关报。报纸为油印四开四版,开始为不定期,后长期保持三日刊。1941 年 5 月 4 日,四师进入津浦路东,9 月 6 日又增出了同型的新闻纸四开一张的《拂晓报·部队版》,专为部队而设。《拂晓报》的主要编辑有阿乐、单斐、易河、庄方、陈阵等。彭雪枫是该报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为此报命名并题写《发刊词》。1959 年,由广州军区移交军事博物馆。

毛泽东为电影《南泥湾》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43 年,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拍摄电影纪录片《生产、战斗结合起来》( 后改名为《南泥湾》)。在电影即将拍完时,时任摄影队长的吴印咸来到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枣园,请求毛泽东为电影题词,毛泽东欣然同意,在两张白色凸版纸上分别题写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大字,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在题写过程中,毛泽东边写,吴印咸边拍摄,最后拍成了电影。1959 年,由吴印咸捐赠军事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