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肯定要继承传统,保持既有的艺术风格,但北京人艺不会做‘古玩店’。”昨天,在北京人艺2018年演出剧目新闻发布会上,院长任鸣说,人艺组织了十余位著名编剧创作具有北京文化特色的新剧,“我们特别要创作一些反映‘新北京’题材的剧目,而不仅仅是老北京的生活。”
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北京人艺今年的最后一部作品将会是北京题材的作品,但到底是老北京题材还是新北京题材呢?
一切都在“保密”。
今年创作两部新戏
春节前,老北京题材的话剧《玩家》再度吸引了观众的注意。据任鸣介绍,这部戏在2016年首演后,创作者收到了观众大量的意见和建议。剧院根据观众的意见,删改了有二十余处,压缩了该剧的时间,使剧目本身更经得起推敲。据了解,《玩家》将参加2018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这也是北京入选的唯一一部话剧。春节后,由唐烨导演、王斑主演的《关汉卿》将再度上演。该剧是人艺去年新排演的剧目。
4月23日,人艺夏季演出季正式启幕。《洋麻将》《大讼师》《李白》这些观众的“老朋友”都将再现舞台。而《玩家》也将今年二度现身,不过这次这部“古玩戏”不会孤独,因为另一部同样与古玩有关的京味戏——任鸣导演的《莲花》,时隔三年也将回来。此时的时间已经到了今年的8月份。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演出季,人艺今年的第一部新创剧目也将与观众见面。
9月下旬将是人艺的“金秋演出季”。在“收获”的主题下,一批“馆藏级”艺术精品将出现在舞台上,包括《天之骄子》《哗变》《天下第一楼》和《小井胡同》。后两部是京味话剧的代表作。
今年最后的“大轴戏”将是一部原创新戏,这部新戏将是一部北京题材作品。在提到“北京题材”这个问题上,任鸣院长说,民族性、人民性、现实主义和“京味儿”是北京人艺的看家宝,北京人艺不会丢掉这些传统,“但是北京人艺不做‘古玩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我们要有创新。”
任鸣介绍,现在他们请十几位著名的编剧正在进行体现北京文化和风格话剧的创作。除了老北京的“京味儿”,他们将着力挖掘“新北京”内容的原创话剧。在任鸣看来,“京味儿”也是要与时俱进的。
不过对于这部年终“大轴”,到底说的是老北京还是新北京,具体题材和阵容是什么?任鸣院长给在座的记者卖了一个关子。事实上,即便是今年第一部原创新剧,北京人艺也没有透露任何一点多余的信息。
何冰将首次担纲导演
鼓励优秀的演员“演而优则导”,是北京人艺培养话剧导演的一种方式,杨立新、王斑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导演作品。而在今年,著名演员何冰也将首次担纲导演,在法国剧作家洛里安·泽勒的作品《陌生人》里,自导自演。该剧用一种喜剧的方式呈现了一个关于生命、道德冲突的悲剧。
不过,该剧并非北京人艺自己组织排演的话剧,它属于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事实上,这部剧将会在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的国内板块上与观众见面。另一部则是赖声川的《北京人》。
而在国际板块里,立陶宛OKY剧院的《海鸥》、法国马赛剧院的《可笑的女学究》都将在3月份登上舞台。7月份北京观众将会见到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国家剧院的《暴风雨》、波兰卡齐米日·戴梅克罗兹新剧院的《福地》,以及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喀山卡查洛夫俄罗斯模范大剧院的《黑桃皇后》。
在谈到邀请展演剧目的选择标准上,任鸣只说了两个字:精品。据他介绍,这些戏都是北京人艺的专家评选确定的,无论内容、导表演水平还是舞台设计等,都达到了“精品”的要求。
与市教委合作 走进高校
今年人艺将与北京市教委进行多层次的深度合作,参与到戏剧教育和普及的工作中来。今年,人艺小剧场的剧目将首度集体亮相高校校园。4月份,《老爸,开门》《结婚进行曲》《催眠》《燃烧的梵高》《家丑外扬》5部剧目将集体进入清华大学、北航等高校。
此外,人艺还将与北京广播电台进行全方位多种形式的合作,从而推广话剧艺术。
文/本报记者 郭佳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海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