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们依然需要童话

■葛旭东
法国经典童话《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有一个长盛不衰的改编史:继1946年的先锋风格法国影片,1991年的美国迪士尼动画电影和2014年的法国真人影片之后,今年再度迎来了迪士尼公司翻版其动画电影的真人版歌舞片。“美女+野兽”本身的“IP价值”,加之人们对当年太过经典的迪士尼动画电影的怀旧心理,让这一版由“赫敏”艾玛·沃特森和“大表哥”丹·史蒂文斯主演的电影在全球的票房持续领跑。
时值我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做访问学者,因此于美国时间2017年3月24日在波士顿的LOEWS THEATRES观看了这部电影。当时是周五的下午5点,正值周末,很多成年的男孩和女孩们前去观影。坐在我左侧的是来自波士顿大学的中国女孩和日本男孩,他们一同前来;我前排的右侧坐着一对金发碧眼的情侣,他们带来一份超级巨桶爆米花,丝丝缕缕的甜香味飘漾在周围。就这样,在同一个影院里,坐着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但大家都沉浸在这样一部叫做Beauty And The Beast所营造的奇幻、唯美、浪漫和完美结局的童话世界里,进入与外面的现实世界迥异的虚拟空间,进行一次梦幻之旅。童话是我们共同的心理需求。
《美女与野兽》的原型故事来自1740年法国维伦纽夫夫人的童话,据说灵感来源于古罗马作家阿普列尤斯《金驴记》中的故事。维伦纽夫夫人的这一版“美女与野兽”是个主题宏大、线索复杂的长篇文学作品,并不是专门的儿童故事。直到1756年,另一位法国女作家博蒙夫人删除维伦纽夫夫人原作故事的枝蔓,将其改编为适合儿童阅读的童话(中文版可参看《法国童话选》一书中的《美妞与怪兽》,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将这样一个“被施魔法的怪兽变王子”类型的经典故事母题讲得曲折动人:美妞(法语Belle本即“美女”之意,后在改编中成为女主人公名字“贝儿”)是个商人的女儿,父亲为了给她摘一朵玫瑰花而不意触犯了城堡里的怪兽,美丽善良又勇敢的美妞为了替父亲顶罪,来到城堡里和怪兽同住,却发现怪兽可怕的外表下有一颗善良的心,于是心甘情愿嫁给他,没想到她刚一答应,怪兽就变成了一个英俊的王子,原来他曾被下了诅咒,只有爱才能解开。
博蒙夫人的童话原文是这样描述忠贞的爱情的:
“‘不,我的亲爱的怪兽,你不会死。’美妞对他说,‘你要活下去,要成为我的丈夫。我现在就答应你,我发誓,我只属于你。哎!我以前总认为我对你只怀有友情,可是现在我才体会到,当我见不到你的时候,我是多么痛苦,我简直生活不下去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原型故事不单是为孩子讲述一个王子和美女的恋爱童话,而是围绕和秉持着一种富有教育作用的价值观,即内在的善良美德比漂亮的外表拥有更强大的感化力,同时,爱的力量可以让生命恢复活力,完成丑向美的转化。与之形成对照的,是美妞对怪兽说的,“那些有着人的模样而藏着一颗虚伪、腐败和忘恩负义的心的人”比野兽更加“丑陋”。而童话的结局总结道:“王子与美妞举行了婚礼。他们长久生活在一起,感到非常幸福,因为他们的幸福是建立在美德的基础上的。”两个人不仅能达成精神交流,还能形成道德的对等,因此才能相互体会到对方的美德与善心所在,这才是获得幸福的坚实基础。儿童可从这个故事中获得爱与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成人亦能因此对现实世界中复杂纠结的爱情和婚姻进行思索和抉择。“但愿人长久”的古典诗意祈盼,在童话世界里有了更为具体的体现。
我们常说,童话世界里只写到王子和美女结婚,不会再往下写了,但其实,它没有必要再往下写,因为即使步入婚姻殿堂的人,在阅读童话或观看影片之后,也会被艺术世界中的爱与美感化,“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就是如《美女与野兽》这样的童话电影老少皆宜的原因所在,它既美轮美奂、富有童趣,又能满足成人的心理机制和审美需求。
童话的意义有二,一是让孩子明白应该保存什么和舍弃什么,二是成人在其创作和欣赏中重新寻回自己在童年时代曾经拥有的真纯的梦想。在此意义上,童话世界是我们共同需要的,无论是何种族与年龄。艺术世界中对真、善、美的赞颂和呼唤,是我们所有人都不曾放下的精神执念,人性的复杂的多重性决定了人在精神世界里的诉求也会存在多种可能性。艺术世界使人类不再匍匐于现实世界中的灰色地带无法自拔,人们能够运用瑰丽的想象力再造一个神奇的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飞升。这个想象的世界看似虚幻,但它的根基恰恰是现实中的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品质创造的一个更高层面的存在,表达了人类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意愿。因而《美女与野兽》这个童话母题,能够拥有一代代的作家、编剧、导演、读者和观众,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也可以证实,它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极其必要的。
打个比方来说,美好的情愫,有如我们握在手里的一颗颗晶莹剔透的五彩珠子,我们让孩子知道,珠子很漂亮,你应该珍惜它,看护好它,切莫遗失了它;对成人而言,也许在匆匆的人生之中,那些原本就已经握在我们手里的漂亮珠子,却在有意无意中或遗漏或滑落了,但人类的赤诚就在于,我们永远在尝试着用很多种方式把它们找回来,文学作品、戏剧影视或观光游览等都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美女与野兽》的电影自然比文学拥有更多的声音和视觉优势,在完成贝儿和野兽完美爱情的艰辛历程中,通过音效、色彩、动作等视听形式将障碍进行夸张和渲染,如奇幻森林、白色狼群、可怕魔咒、雪原、城堡、恶人、群氓等等,即便艺术世界里的苦难远远不及现实世界中的阻碍更为纷繁复杂和难以克服,但电影艺术的捷径是将现实具象化,在短短10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让人于不知不觉中完成一次精神的欢愉和洗礼。然而剥去华丽的画面,最根源的,乃是电影和文学所共同分享着的童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