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的、升学的同学们 首博新展刚刚开幕 “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学习校内知识之余来首博了解一下1000多年前的辽代吧

该展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文物局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协办,首都博物馆和内蒙古博物院共同承办。
该展览共分五京备焉、四时捺钵、南北面官、华夷同风、塔寺巍巍五个篇章,来自17家文博单位的 270件套文物精品展现辽文化的独特魅力。步入展厅,每个篇章风格各异却又浑然一体,仿佛描绘勾勒出一幅辽代全景图,为大家详细解读辽代的历史文化。
第一部分 五京备焉
辽代设立五京: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又以五京为中心,划分统治区域为五道。该部分使用大量五京图片文字和当时的建筑构件,展现辽代五大京城的恢弘大气。
第二部分 四时捺钵
四时捺钵是游牧、渔猎文化在政治领域的一种特殊表现。辽国虽然有五京,但辽国的皇帝并不常住京城,他与重要的朝臣一起,随寒暑、逐水草,巡行于四季捺钵地。该部分通过丰富的文物展现游牧民族独特的捺钵活动,捕鱼、打雁、狩猎、避暑,拜天射柳、祭山祀祖、商讨国事、处理政务、接见外国使臣、接纳附属国和附属部族(落)的贡品等。
第三部分 南北面官
辽取得燕云十六州后,面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臣民,辽太宗耶律德光建立了“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管理体系。该部分详细解说南北面官制建立的前因后果,以及其在统治区域内团结各民族、促进民族融合上发挥的作用。
第四部分 华夷同风
辽代在制度和管理方面多有创新和特点,但在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上——皇帝制度,与同时期的北宋保持一致。根本制度的一致与趋同使得南北双方在政治理想、社会价值、道德风尚等方面表现出类似。该部分不仅展示汉辽双方在实用器物上的融合,还展示辽对汉龙凤图腾、四神、族源等的认同。
第五部分 塔寺巍巍
辽代统治者推崇佛教,使得佛教在中国北部得到了辉煌发展。大量的皇家赐予、信徒的供养使寺院经济繁盛发展,高大的寺院建筑星罗棋布于帝国的都会州县。该部分运用大量佛教事物,舍利塔、佛塔、净瓶、佛幡等,展示当时佛教的繁荣,以及其在促进民族融合上的作用。
此次展览借助形形色色的文物,真实地再现了契丹人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状况,以及在发展中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互通。
展览时间:即日起至12月9日
地址: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
交通方式:乘坐地铁1号线到木樨地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