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紫禁城”遇上“海上丝绸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互参酌(图)

  • 2017-06-09 09:28:02
  • 京郊日报

▼银镀金南怀仁款浑天仪。

▲粉彩纹章瓷盘。

▶西洋钟表。

■黄梦瑶

有这样一条路,不仅将瓷器、茶叶等中国最具特色的产品外销,享誉海外,同时也把西方的钟表仪器、香料宝石等传入中国,对宫廷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造成深远影响。这条路就被称为“丝绸之路”。即日起至7月8日,故宫将举办《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通过140余件展品,为您讲述这个东西方文化交融发展的故事。

扬帆远播

古老的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对外往来的门户。

随着15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销往海外的中国特产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同时出现了根据国外要求来样加工制作的产品。一方面,中国瓷器改变了东南亚、南亚人以蕉叶、木器、陶器为饮食用器的习惯;另一方面,中国瓷器引发了日本、荷兰、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竞相仿制。清宫留下的物品中有大量当时赏赐给各国使臣及传教士的同类礼品,这些礼品有些是由宫廷造办处制作,有些是由各地臣属敬献,通过皇帝赏赐的方式向域外传播。并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欧洲并大受追捧,以至于在欧洲掀起强烈的“中国风”,影响深远。

在“扬帆远播”这个部分之中,主办方展出了40余件外销瓷来展现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繁盛。比如明万历青花开光花果松鹿图盘,即为明代晚期大量用于外销的“克拉克瓷”的典型代表。此外,还有明清时期皇家的赏赐品,如光绪年间的宝蓝色灵竹梅纹妆花缎、康熙年间的青花博古图茶壶、茶杯等。

西风东渐

明清之际,西洋传教士和有技艺特长之人在中国长期供职,与西方科学知识有关的图书、钟表仪器、医药、香料和宝石等种类多样的西洋物品也开始出现在中国宫廷。而西洋钟表,就曾作为西方传教士的礼物,敲开了进入中国宫廷的大门。

明代万历时期利玛窦曾赠送两座自鸣钟给万历皇帝,得到一片赞赏。自此以后西洋钟表逐渐进入宫廷,其中以英国、法国制造为主。乾隆皇帝尤其喜爱西洋钟表,更要求清宫造办处制作精美的御用时钟。

从海上丝绸之路而来的,还有天文仪器、数学仪器、地学测量仪器、绘图仪器、光学仪器、医学仪器、机械仪器。此次展览就展出铜镀金浑天合七政仪、银镀金南怀仁款浑天仪、铜测高弧象限仪、铜镀金嵌珐琅日晷、铜镀金计算器、盘式手摇计算器、对数表、《几何原本》,乃至硬木多面体教育模型等,这些仪器均在清代宫廷中起到了实际观测和学习之作用,从而推动清代宫廷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交互参酌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故宫丰富的藏品大都源于昔日的宫廷收藏,其中涉及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与当时的文化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对宫廷艺术产生过重大影响。”

西方科学技术在宫廷内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工艺原料和技法的输入、造型和纹饰的接纳、西洋绘画在宫廷中的传播等方面,此乃西风东渐。而西方王室贵族将房间装饰成中国风格,刮起崇尚中式建筑的中国风,则是东风西渐的体现。

再比如说,掐丝珐琅是最早由西方传入的一种工艺,因为被康熙帝所看重和喜欢,清宫便由此研制出了珐琅彩。这个部分展出的多个珐琅彩鼻烟壶,既是难得一见的皇家珍玩,更是东西方文化交互参酌的最佳证明之一。

  • 编辑:综合编辑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