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购零食与饮料等产品时,您会查看配料表吗?《中国消费者食品标签认知及使用状况调研报告2020》数据显示,每次必看和经常看包装食品配料表的消费者比例分别为13.1%、29.2%,仅有8.8%的消费者从来不看配料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与日俱增,消费者们早已不止满足于单纯的味蕾体验,健康与美味兼得才是王道,休闲食品、饮料等行业朝着健康化、功能化趋势发展,“零糖、零脂、低卡”成为品牌的“风向标”。迎合着“健康化”的需求,从业企业正积极做着“加减法”。
休闲食品打出“功能牌”
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坚果炒货、香脆休闲食品、面包、蛋糕与糕点……当你在休闲食品面前流连忘返的时候,这个“诱人”的市场正快速发展壮大。
艾媒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1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从4100亿元达11562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约9.9%。预计2022年增速达7.2%,市场规模达12391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上涨,预计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未来仍将持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除口味之外,成分、健康已经成为消费者们第二关注的因素。有意识地关注产品配料,查看糖、盐、脂的含量成为人们评判食品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尺。从业企业亦早就主动出击,纷纷推出低糖低脂以及功能化新品,以迎合巨大的市场潜力。不难发现当前,休闲食品市场亦逐渐呈现出几大健康趋势,即主打健康的生产工艺、在基本成分上做减法、在功能成分上做加法。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同时指出,大多数消费者选购休闲食品,不仅只是因为“嘴馋”想吃,同时也希望产品能够疏郁解压、饱腹充饥以及更好地满足社交等需求,因此对于从业品牌在产品口感上的创新突破、包装的外观设计,功能化概念营销也不断提出着更高的要求。
无糖饮料风口寻突破
在饮料行业,糖同样正在加速“失宠”。尽管对于饮料产品而言,“0糖”并非新概念,却是当下消费市场名副其实的新偏好。
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发布《2021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以下简称中科院报告)指出,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无糖饮料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保持增长势头,预计未来5年内实现翻番,2025年增至227.4亿元规模。值得注意的是,无糖饮料受捧,“代糖”生意也意外“出圈”。中科院报告指出,天然甜味剂的市场占比正在逐年提升,由2010年的8.16%提升至2020年的29.41%。例如赤藓糖醇因其安全性和不参与身体代谢,已成为天然代糖的首选。
然而,随着新老品牌纷纷加码,无糖饮料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冒头,同质化问题却日趋严重,同样的“0糖0脂0卡”,相似的配料、口味及产品卖点……在此背景下,围绕着消费者健康化需求,“加法”与“减法”的“故事”同样在饮料行业上演,“0防腐剂”“营养成分添加”……从业品牌也在全力寻找新的突破点。 文/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