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春,1960年生于河北承德,16岁参加烹饪工作,26岁破格晋升为国家特一级厨师,27岁担任河北省烹饪比赛的评委,国际烹饪大师,中国一级评委,中国烹饪大师,成了享誉国内外的名厨。现在是河北省管优秀专家,中国烹饪协会理事,河北省烹饪协会副会长,承德市烹饪协会会长。孙晓春曾参加过第二、三届全国烹饪大赛,并且获得金、银、铜7块,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并评为全国优秀厨师,获全国优质食品“金鼎奖”。
自1987年起,孙晓春先后出版发行了《热河承德御膳名菜》、《承德清宫野味》、《清宫名菜》、《烹饪大师孙晓春烹饪技艺》等六部专著。在传承中国菜的热情中,孙晓春欣然接受多家大学的邀请,受聘为客座教授,为全国各地培养厨师过千名。也为清宫野味菜的挖掘、整理、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为了推广中国烹饪技艺,学习其他国家优秀的技术,孙晓春还先后前往美国、前苏联、法国、新加坡、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讲学表演。被前苏联饮食协会授予为国际烹饪大师称号。
“中国饮食文化走到清朝,空前的发达,又实现了民族间的大融合,最高的代表就是满汉全席。”满汉全席,简单的四个字汇集了天下一家的大气和舍我其谁的尊贵。这是皇家御用的专利,也是融合了中国辽阔幅员的奇珍异宝的大席。作为厨师,哪一个不以此为最高的理想。可惜的是,中国的厨界流派太多,人员更是分散。要想集合众家高手制作一桌满汉全席,操作起来难度非常大。谁有这种能力来统筹所有派别,来给108道菜品作督导呢?
当年的孙晓春正值壮年,有这个精力,并且还有两届冠军已经证明的能力。于是,孙晓春有了更大的目标——将满汉全席重新带给老百姓!“我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有了目标,就实打实的做。看不到结果就不停。”孙晓春这样评价自己。
当时的中国,物质并不充裕,受多种原因的影响,满汉全席的菜谱、菜单都已遗失殆尽。为了寻找这些濒临绝迹的资料,孙晓春的足迹遍布中国。当他带领自己的团队把资料备齐之后,食材的问题又提上了议程。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条件,食材的选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时,中国的地大物博再一次显示出了优势,一些传统的食材绝迹了,另外一些绝佳的代替品也出现了。通过多年的摸索,孙晓春找到了能超越原来食材的更好材料。
菜谱有了,原料有了,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了孙晓春的眼前。当年的满汉全席是皇帝宴请文武百官连开三天的大宴,而现代人怎么可能连着3天来吃一桌席呢?而且纯粹而地道的做一套满汉全席,耗费的时间也太多了。孙晓春下定决心——改良满汉全席,做一次前无古人的新尝试。经过多次实践,他找到了全席中最为耗时的几个菜品,并在这几道集中实施改革。以烤全鹿为例,传统的烤法要用2天时间,而改良后的方法只用2个小时。最重要的是,这道菜的味道和效果,决不比传统方法做出来的差。“当时是抱着拼的想法去干的。因为全席是几百年的传统,改变需要很大的决心。”以今天的视角看,孙晓春选择了变革和创新,是事业进步的正途。孙晓春在20年前的做法,顺应了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规律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