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了昌平特色乡村酒店、温泉、各种游玩路线,是不是感到腹中饥饿?不仅价格实惠,风景优美,更有特色美食和风格各异的游玩项目。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了北京昌平几家尤具特色的乡村酒店入住攻略,内容详实体贴,真诚可见一斑,必存!
康陵正德春饼宴

在明十三陵的区域内,有一座方形的村庄,如同一个城堡一样,守卫着皇陵,这里就是康陵村。2002年康陵村被区政府开发为民俗旅游村,有民俗旅游户25户,床位近300张,可提供几十道不同风味的民俗餐和几十种山野菜。并设有采摘园、卡拉ok、棋牌等休闲娱乐设施。便捷的交通和优美的环境,是游人理想的度假之地。兴平农家乐就是这里的一家。
吃春饼讲究将和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
康陵村的“正德春饼宴”是有历史渊源的,据历史记载 “春饼”源于明朝正德年间,明朝那位正德皇帝,每次出游时带食物很不方便,吃到春饼后,大为欢喜,吃着方便又好吃,从此出游时就以吃春饼为主,因此春饼也被称作是皇家快餐。
康陵村因康陵的建成,居住在这里的都是以前守陵人的后裔。康陵村四面环山,民风纯朴。村中央有一株树龄约千年的古银杏树,村大门口生长着两棵八百岁龄的对称古槐树,使康陵更增添了几分灵气和活力。
正德春饼宴,量大、花样多。不管是一桌子人,还是三两个朋友来。都会端上一桌子菜。荤菜有:炖柴鸡、红烧鲤鱼、梅菜扣肉、酱肘子、摊鸡蛋、粉肠、地方松肉和鹌鹑蛋,素菜有:土豆炖豆角、炖豆泡、炖海带丝、炝炒土豆丝、蒸南瓜、拌小萝卜、拌苦菊、拌油麦菜、白萝卜黄瓜条大葱蘸酱、小西红柿、豆面咯吱和咸菜丝等共20多道菜。
公交:乘坐919路或345支线到昌平,转中巴车直达康陵村
上口村“驴打滚儿”宴

细数北京小吃,肯定不能落下 “驴打滚儿”。可你知道“驴打滚儿”是怎么来的吗?昌平区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内,有个驴打滚儿美食文化村:上口村。在上口村,你不但能品尝多种口味和吃法的驴打滚儿,还能品味这种美食的前世今生。
上口原名灰岭口,为十三陵十口之一,明朝英宗土木之变后,为抵御蒙古人入侵所修建。灰岭口修好后明朝统治者又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拨民,后经繁衍成村,直至1928年改名为上口村。上口村建村之前,汉光武帝刘秀御前大将马武曾在这一带驻军。
据史书记载,东汉初年,为抵御关外之敌,马武曾经驻扎在上口村附近的深山中。期间,将士的主要食物就是黄米面蒸馍,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厌食。有一天,马武突然看到驮运粮草的毛驴在间歇时就地打滚,浑身沾满了黄土,于是受到启发,让伙夫瞅着毛驴的样子,将黄米面卷入红豆馅儿,然后把黄豆炒熟碾成粉末,像毛驴打滚一样把蒸熟的黄米馍滚上黄豆粉,将士食之,十分喜爱,“驴打滚儿”的名字也就这样流传开来。
据村中老人讲,当年马武练兵习武之处就在上口村北部大约五里、一个叫大墩的山顶上。大墩周围原是个海拔400米、约200多亩大的平台,一面是峭壁,两面被河水包围,只有一面为缓坡可通山下,是个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而今,已成一片废墟的马武寨与残留着的段段汉城墙,共同诉说着那段过往岁月。
公交:德胜门乘885路至水关新村,换乘昌55路到上口村
悼陵监烙糕宴
悼陵监国艳农家院的烙糕用青嫩的玉米浆掺上玉米面,制成粘稠的玉米糊糊,烙在专门的圆形铁铛上,出锅后夹上丰富的馅料,就制成了外面金黄微硬,里面松软甘甜的烙糕,再佐以胖头鱼火锅、梅菜扣肉、香辣豆腐鱼、时令野菜、豆面汤等美食,是不可多得的农家美食。
烙糕宴是十三陵思陵国艳农家院推出的一桌比较新颖的农家饭,因主食就是“烙糕子”故称“烙糕宴”
“烙糕子”是北方传统农家主食的一种精致小吃。外焦里嫩,馅是用韭菜与鸡蛋或豆芽或豆沙作成的。呈金黄色。
具体做法:用专用的烙糕锅(中间高,周边低)烧热后,放置少许食油,然后将发酵的玉米面中放水、糖和碱进行搅拌,搅好后取一勺放置锅中,一分钟后,将各种合制而成的馅放置烙糕子上面,待片刻即可食用。
永乐饸烙

饸饹(读音hé le),也叫河漏,是将玉米面小米面、荞麦面或其他杂豆面和软,用饸饹床子(一种木制或铁制的有许多圆眼的工具),把面通过圆眼压出来,形成小圆条。比一般面条要粗些,但比面条坚、软,食用方式和面条差不多。豆面有时候需要加入面丹来调节面的软硬度和口感。
在明代帝王陵寝中长陵为之首,它凝结着京城皇家陵寝文化全部内容。永乐五年七月,皇后徐氏去世,朱棣便开始考虑万年永固的大事,让礼部选择陵址,以示定都北平的决心。传说朱棣与礼部尚书赵羾实地考察时,二人途径康家庄,只见村口大核桃树下垒着一个大灶,灶上架着一口一次能炖下一头猪的大铁锅,下面炭火熊熊,锅里滚开的水冒出白白的蒸汽,再往上面有一个木头架子。朱棣小声问道:“那是什么?”赵羾说:“爷,那木头架子是饸饹床子,这儿是间饸饹馆。”掌柜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见二位衣着光鲜华美的客人进了他的小馆,便格外殷勤、卖力。掌柜那轧面、挑面、浇卤等一连串的动作将朱棣看呆了,再加上饸饹和各种山野菜的香味儿顿时让
朱棣胃口大开,转眼间一大碗饸饹便被他吃了下去。回宫后朱棣就令赵羾收集各色饸饹,品尝后甚是喜欢,并将饸饹定为皇家贡品。遂后,朱棣封黄土山为天寿山,并于永乐七年五月,在黄土山营造陵寝。康家庄也从此改名为长陵村。而饸饹的加工工在长陵民间的发展愈加成熟,直至传承到现在。每逢佳节各家都有吃饸饹的习俗,寓意和和美美,健康快乐。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市十三陵镇长陵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