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一向讲究,特别是在吃上面。就一个炸酱面,都要好多的菜码,更别说是过年的时候了。现在还没到十五,还是过年,那过年时候老北京都吃什么好吃的呢?
老北京过年吃什么?芥末墩儿、豆儿酱少不了
芥末墩儿是北京人过年的首席素菜。腊月二十七、二十八,家家户户开始预备芥末墩儿。吃的时候点上米醋和香油,甜酸清脆,开窍通气。过年时吃足了大鱼大肉,解油腻全靠它。

豆儿酱虽是小菜,但做起来工序不少。这道菜主要用黄豆、胡萝卜丁、白豆腐干丁、水疙瘩(一种咸菜)丁和肉皮丁一起煮,等凝成冻就大功告成。吃起来清凉嫩滑,再点上一点腊八儿醋,渗起酒来,比大鱼大肉更美妙。
丸子,各种丸子
每到过年,北京人都要炸出一大盆丸子预备着。年夜饭上必有丸子,因为丸子象征了合家团圆。一般人家过年期间的餐桌上几乎顿顿有丸子,图省事也是一方面原因。以前春节期间,各家总要拜年或者接待拜年的人,吃饭时间不固定,也没有很多时间炒菜。要能事先准备好丸子,端上来就能吃。
卤炸豆腐
卤炸豆腐是一道老北京有名的清真小吃。豆腐嫩滑,汤汁鲜美深受百姓喜欢。自“豆腐”传到北京,那吃法就越来越多,并得到了南北结合口味提升,经数百年的演变,形成了北京自己的特色。尤其到了明代的中晚期,京城的“六必居”开张以后,调味品更加丰富,又出现了“卤炸豆腐”这一小吃,经过不断改良传至今日。
食鲤鱼
老北京有除夕夜食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的吉祥话相联,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年糕
年糕——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汉代扬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作方法。明、清时,年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老北京的年糕由清真回民小吃店在春节时大量供应,是满族拜神用的祭品,满族名字叫飞石黑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