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不分年龄;绘画,没有国界。当音乐遇到彩绘,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019年6月22日,西城区第二图书馆少儿部组织红领巾读书俱乐部的50名小读者及其家长,来到位于坊间书阁的白纸坊街道社区图书分馆,体验异域文化,学习非洲乐器拇指琴的制作及彩绘工艺。
拇指琴又名卡林巴琴,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非洲乐器。这种琴体积小,易于携带。在非洲,当日落黄昏之时,人们会围成一圈,用它来作歌唱或讲故事的伴奏。如今这个不太起眼的乐器,受到了国内外众多音乐人的追捧,成为新的音乐趣玩潮流。指导老师一边为小读者们讲述拇指琴的起源及用途,一边为大家展示拇指琴的构造:拇指琴分为两大部分,发声体部分由一根根长短不一的弹性金属条构成,而共鸣箱则通常使用木、葫芦瓜等。弹奏时只需将琴捧在手心,用两个大拇指的指尖轻轻压拨琴键,便能发出迷人的声音。
考虑到小读者年龄偏小,老师带来了一批只差彩绘的半成品,让孩子们在琴身上作画。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构图、勾描、上色……发挥奇思妙想,将创意灵感画在拇指琴上。看着拇指琴在孩子们手中慢慢变化的样子,家长们在一旁不时用手机记录下孩子绘画的精彩瞬间。孩子们捧着自己彩绘好的拇指琴,按着老师教授的演奏方法,小心翼翼地拨弄着琴键,沉迷于动听悦耳的旋律中。听着悠扬的琴声流淌于指尖,一张张小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孩子们纷纷表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体验了拇指琴的彩绘工艺,学习了拇指琴的演奏方法,领略到了平时难以接触的异域文化,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