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超转型蓄力“过冬”

  • 2019-03-07 15:22:05
  • 北京晚报

2018年的冬季已渐行渐远,超市零售业的春天却还未到来。日前,就有媒体报道:华润万家在京的大卖场业务只剩下朝阳区京通店暂时维持经营,其他5家门店均已由其他超市托管。新一代消费者购物习惯已悄然发生改变、供远大于求的零售市场,让超市企业销售倍感吃力。人力、租金等成本攀升,更使得企业利润逐年下降。这个尚未消逝的“冬天”,超市企业努力尝试调整、积聚力量,期待着下个春天来临。

降幅收窄 超市零售业谋转型

受电商冲击, 2013年起超市零售业迎来了关店潮。传统零售业营业额、净利润额遭遇“滑铁卢”般下降,超市零售业竞争更是进入白热化,环境一步步倒逼传统超市企业创新转型,谋求出路。

2017年,被称为“新零售元年”。那一年盒马鲜生横空出世,头部互联网企业开始向线下扩张,抢占线下优质零售品牌。

反观传统超市企业,迫切寻求数字化布局的同时,受困于成本升高、盈利下降,不得不调整业态、“瘦身”转型。

经过这轮调整,2017年15家上市超市全年营收总额同比上涨3.2%,业绩下滑趋势得到控制。刚刚过去的2018年,传统超市企业更围绕扩大规模、提升利润率,打造多元消费场景等方面,已期实现“新零售”转型。

逆势扩张 打响“规模战”

在这个冬天,大部分企业收缩战线、进入“冬歇”。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超市拓店步伐收紧。有报道称,2018年,华润万家、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卜蜂莲花等11大超市零售企业,旗下大卖场及精品超市等业态,新店开业增幅同比下降82%。

近日,家住方庄的王女士告诉记者,新业广场的华润万家超市开始清仓,准备闭店调整。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华润旗下blt express便利超市2月26日在国贸商城重装开业,这是华润在国贸商城,继Olé精品超市之后开出的第二家超市业态门店。华润的此番调整,不失为现下超市企业转型的动态缩影。

在绝大部分线下超市放缓步伐时,物美、永辉等龙头商超却选择逆势扩张。2018年,连续三年开店稳居行业首位的永辉超市,全国新开精品超市(不含超级物种)133家;物美则收购乐天玛特在京21家店铺,并在京新开门店14家。物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年物美预计在京津冀开店500家。

“永辉和物美尝试用‘规模战’来实现盈利,这不失为资金充裕的企业在应对零售业寒冬的一条出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逆势扩张成本相对较低也颇具风险,这不失为抢占区域市场的时机。

业态升级 布局生鲜、进口商品

被迫“瘦身”的企业,门店数量减少,为增加盈利选择将大卖场升级改造为毛利率更高的精品超市。

在华润旗下高端超市Olé国贸店与合生汇店,据记者粗略统计,日本原装“花王”、满货架的日、韩网红面膜,澳洲原产swisse保健品、新西兰麦卢卡蜂蜜……进口商品占商品总量七成以上。

消费者李女士在现场称,Olé进口日化、母婴、保健品种类多、品牌知名,是吸引其到店的主要原因。

“之前曾有人唱衰以Olé为代表的高端超市,认为其不接地气。但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主打优质进口商品的Olé,满足了新一代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诉求,发展态势良好。”上述业内人士称,精品超市正成为超市业态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除了进口商品的高占比,品质生鲜是精品超市另一大卖点。永辉精品业态-永辉Bravo便主打生鲜产品全球供应链源头直采;物美联想桥店、金宝街店则打造拥有精品生鲜及堂食的“概念店”。

“原本两层的门店面积缩减至一层,减少日用等产品的同时,增加‘虾兵蟹将’、牛排市集、北欧渔场等生鲜板块,可提供现场加工,堂食的服务。”据物美联想桥店负责人介绍,如今鲜食类产品销售面积超整体一半,标准化生鲜占比超95%,并售卖“每日鲜”生鲜,改造后主要吸引了三公里商圈内顾客,尤其是年轻人到店体验。

转型“触网” 获取线上用户

不论选择扩充规模、或是提高利润,想要持续发展,“零售数字化转型”早已成为业界共识。早在2015年,面对来势汹汹的电商平台,“家乐福网上商城”、“多点”等由传统零售企业创立的线上购物渠道孕育而生。

至今,上述购物渠道仅个别尚能保持高日活,“多点”是其中之一。据了解,物美董事长张文中于2015年发起创立多点Dmall,旨在成为数字零售解决方案服务商,目前会员总量达5000万。张文中曾表示,多点就像《流浪地球》中的地球派,创造一个大的发动机,推动“地球”(传统零售企业)加速奔跑。

记者注意到,多点在苹果应用商店,用户给出4.7的评分,远高于其他传统超市企业打造的同类APP;家乐福商城、永辉生活APP在苹果应用商店分别得到了3.2及3.3分;沃尔玛及其山姆会员店则分别得到了2.7及4.3分。

一位接近物美的人士称,“‘物美+多点’已从商品、供应链、运营、会员、系统等全面进行数字化转型。此轮转型由上至下主导进行,目前市场反馈相对较高也在预料之中。”

有业内人士表示,线下门店的布局对企业发展线上尤为重要,门店收集线下用户数据,与线上形成相互反哺,为线上提供更为精准的用户画像。同时,设立数字化前置仓,缩减了商品从下单到送至消费者手中的时间,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感。

回归线下 打造多场景消费体验

获取线上的年轻客户后,传统商超企业面临最迫切的困境,便是如何将用户引导至线下,并达成消费。就目前而言,传统的大卖场形式对年轻客群吸引力不足,部分商超企业通过联合热门IP,提升其在年轻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认知、美誉度及用户粘性。

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宁就对旗下“超级物种”的定位为,“你们就看年轻人喜欢什么,要什么,你们就做什么”。

“起初员工对于门店要做什么毫无头绪,超级物种发展也未达到预期。”超级物种负责人称,通过对新生代消费者的观察,超级物种打造出鲑鱼工坊、盒牛工坊、波龙工坊、麦子工坊、沙拉工坊等十余个消费场景。门店合伙人则根据不同城市消费水平与商圈特点,将不同场景自行组合,创造适合目标客群的消费体验。

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超级物种还选择与吸引年轻人的超级IP合作。与2018KPL王者荣耀职业冠军战队举办尊享冠军之夜;在上海落地张艺谋作品《影》主题门店……据了解,上述消费场景的构建,为超级物种实现过亿曝光量。

除吸引年轻客户回归线下外,少数商超企业还对其消费场景“迭代”,增添更多体验式消费场景,吸引客户到店。物美便对其门店未来发展方向定位为“社区服务中心”,可一站式解决老百姓日常生活需求的消费场景。物美COO许少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在门店设立十元快剪、匠心工坊等,提供集配钥匙、修鞋、洗/改衣、美甲、美发等各类便民服务。

线上平台阿里也根据80、90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打造“让食材和自己同时进家门”的消费场景盒马鲜生。

“通过门店的升级,让用户拥有更好的购物体验。极度融合的‘O+O’模式,则使得线上线下相互反哺、赋能,或成为零售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许少川如是说。

本报记者 崔陆鹏 雷旻音

  • 编辑:李蕾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