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承百年老店,来北京必去的地方

  • 2018-11-07 17:55:42
  • 北京旅游网综合

京城从清朝起就有很多老牌子,到现在就成了百年老字号。这些老字号传承了祖先的手艺,结合了现代的科技,做出的东西自然比普通店里的好。想送外地人一些北京老字号的礼物,就来这些地方买。

老北京人去哪照相?大北照相馆

大北照相馆始建于1921年,是全国照相业享有盛誉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既是中国最早的照相馆之一,也是北京现存最早的照相馆。老北京人对这儿有很深的感情,爷爷奶奶的老照片、爸妈的结婚照、自己的满月照、一家子的全家福都出自这里。尽管国营老店的傲气、官僚他一样不少,但多年承担国家拍摄任务,“练就的过硬技术也确实不容小”,尤其是证件照,出来的片子特精神。

大北照相馆原址在前门外的石头胡同,当时以拍摄京剧戏装照起家,1958年迁址到东城区前门大街。1979年、1988年、1996年进行三次扩建改造。2005年12月,迁至东城区花市枣苑,2008年8月,大北照相回迁前门大街2号原址。

大北照相馆自1954年,就承担起在中南海怀仁堂和人民大会堂召开历届全国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劳模大会等大型团体合影的拍照任务。自1996年先后引进具有世界高科技现代化的大型彩色转机设备和数码洗印成套设备,填补了我国彩色转机合影的空白。各种证件照、儿童套照、家庭合影照、戏装照、婚纱照、黑白经典照,服务项目齐全,新创新产品老街新貌艺术照更具魅力。

元隆顾绣绸缎商行

北京元隆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元隆顾绣绸缎商行,它是一家有近百年历史的丝绸老字号,1981年恢复营业,主要经营丝绸及丝绸制品。

元隆坚持以顾客满意为标准的经营服务宗旨,商品货真价实,服务热情周到。元隆以其丝绸精品荟萃的经营特色和顾客利益永远第一的服务理念,赢得了中外宾客的赞誉。先后接待了美前总统里根、布什夫人、英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泰国王太子等80多个国家的首脑、政界要员及社会名流。

1920年,王幼宸从老家山西阳泉南庄村来北京,先后在位于前门外西湖营绣花街的友义顾绣皮货店、鸿兴德顾绣皮货店学徒。(“顾绣”是指绣品沿用明代嘉靖年间顾名世绣法。因其所绣花鸟人物巧夺天工,栩栩如生,故被称之为“顾绣”。

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鼓励扶植下,元隆顾绣绸缎商行的生意比以前更红火。1956年,与以经营皮货为主的天利顾绣商店合营,仍称“元隆顾绣绸缎商行”,迁至珠市口东大街。三年困难时期,该商行服务对象随之转为以内宾为主,商品经营也多为百货、棉布、只有少量丝绸,生意逐渐萧条。1964年,该商行更名为“元隆缝纫机商店”,停止了多年顾绣绸缎的经营。

1981年7月16日,元隆顾绣绸缎商行正式恢复营业时,外宾纷至沓来,生意红火,盈利倍增。1984年4月,原红桥百货商场迁出,整个商场全部交给该商行使用,同时,商行又更换了货架、装修了门脸。元隆现在经营的主要商品是刺绣和绸缎。除装饰性绣片以外,还有实用性的绣花衣裙,种类繁多,深受国内外宾客喜爱。该商行在复业后的日子里,始终沿用“个性化服务、多功能服务、灵活性服务和专场服务”等“元隆式”服务方式,在海内外赢得了很高信誉和赞扬。瑞典的一家报纸曾这样写道:“到‘元隆’买东西是一种享受,这里的人好、货好、服务更好。”“买丝绸上‘元隆’,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元隆’真遗憾。”这些说法,在中外宾客中广为流传。美国总统里根的夫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妹妹、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夫人,以及世界歌王帕瓦罗蒂、著名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等国际知名人士,都曾惠顾。

现在的元隆坐落在天坛公园东北侧的元隆大厦,面积五千多平方米,汇集了中国各地的丝绸面料及丝绸制品,是目前亚洲最大、品种最全的现代化丝绸专营商店。大厦店堂宽敞,环境幽雅,一层主营抽纱、刺绣;二层主营地毯、羊绒制品;三层主营丝绸、纯麻、纯棉面料;四层主营纯丝、纯麻、纯棉服装。大厦内还开设了一个丝绸展览馆,详细介绍从养蚕到织帛的过程,并有传统手工编织丝毯、双面剌绣及中国各地民间传统工艺制作表演。

功德林

京城极负盛名的净素餐厅功德林,同时享有“素食鼻祖”之称。这儿可是京城素食爱好者的饕餮宝地。装修摆设富有浓浓禅意。出品原料以“三菇”、“六耳”、“新鲜果蔬”、“大豆类深加工制品”为主,制作中严格遵守不用“大五荤、小五荤”的规诫,全凭配料、加工和烹制过程的技法,创出一道道营养合理,鲜香纯正,造型精美,以假乱真的净素佳肴。

小贴士:

特色菜品: 素炒蟹肉黄、金刚火方、竺素斋、汉素斋、意紫鲍、渡众生、果芦荟

营业时间: 10:30-21:00

支付方式: 现金、刷卡

餐厅电话: 67020867

餐厅地址: 东城区台基厂路口西南角(前门东大街2号)

全素斋

全素斋创始人刘海泉,14岁起便在清宫膳做事。掌握了宫廷素菜的烹饪技艺,做得一手好素菜。素菜本是从南方发展起来的,所用原料如腐竹、冬笋、鲜菇、玉兰片等等也多产自南方,调料用糖较多,味道亦以甜为主。慈禧太后是北方人,刘海泉就试着南菜北做,除用糖、盐调味外,还加用酱油,使之色重味浓、咸甜适中,同时提高鲜度,增加品种,把素菜做得色、香、味、形皆佳,一次,刘海泉做了一道“异味卷果”,选用果肉、枣泥、山药、蜂蜜、白糖、桂花等原料,用油皮卷好蒸炸,再用蜜渍。上盘后,加青红丝、金糕条,撒上白糖,五颜六色,分外好看。慈禧问是什么菜,太监说叫“御味卷果”,慈禧听了十分高兴地品尝了这道菜。从此,这道菜就成了御膳房的“常备菜”,名称也改作“御味卷果”了。

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刘海泉离开御膳房,1904年,他在东安市场内租了一块地方,每天在家中将素菜做好,挑到市场摆摊出售。随着生意逐渐红火,顾客越来越多,顾客都叫起“全素刘”,久而久之,全素刘便出了名。1936年,刘海泉请人写了一块长方横匾,中间是“全素刘”三个大字,两侧是“四远驰名”、“只此一家”八个小字。

“全素刘”的鼎盛时期是30年代,当时,爱吃素菜的人很多,北京各大寺庙作佛事,信佛人家在寺庙办丧事等都要制办素席。这时的“全素刘”除每天为东安市场照例制作约40斤素菜,在货摊销售外,还应外请,为寺庙做全素席,为信佛人家办丧事去办厨。刘海全家就靠人多,妻子、儿子、孙子全家动手,一天到晚的忙,有的时候白天没干完,就打通宵。但是,从1937年,日本占领北平后,直至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全素刘”的生意始终萧条,维持门市的状态。1953年,“全素刘”改名“全素斋”,买卖开始兴旺起来。参加公私合营后,全素斋从狭小的东安市场南花园货摊,迁至王府井大街营业,前边门市售货,后边是制作间。全素斋为了扩大经营,使远离王府井大街的人也能吃上美味的素菜,1986午后,他们除在城区设专柜外,还在通县、石景山区都设了全素斋的素菜专柜,生意越做越红火。

  • 编辑:崔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