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清风,品风雅--赏味中国扇

  • 2018-02-26 16:25:24
  • 中国网

刘雯,中国籍超模,曾经的一组中式古典大片惊艳了整个时尚圈。一把团扇,容纳了多少东方韵味。

扇子起源于中国,已3000多年的历史。初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称之为“障扇”, 是为权力象征物。后经历代发展,扇子普遍传播开来。从官员到百姓,从文人墨客到闺阁女子,扇从地位和权利的象征转变成为纳凉、娱乐、欣赏、收藏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羽扇最古,是以禽羽制作,制艺精良,象征权威与智慧。周瑜诸葛亮“羽扇纶巾”,扇一摇便生一计。“谈笑间,樯橹飞灰湮灭”,一把羽毛扇增添了多少英雄气魄与勇者智慧。

在汉代,扇面多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常绣以山水花卉,款式争奇斗艳。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中国自古对“圆”有相当的心理认同感,寓意“圆满”。团扇亦有长圆、梅花等之形,玉、竹为柄,坠以流苏为饰。闺阁仕女手摇团扇,清风徐来,自有香扇遮面的妩媚娇柔。在中国名著《红楼梦》中,宝钗手执团扇戏彩蝶,“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又将女子“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活泼展现的淋漓尽致。

明代,折扇流行开来,文人雅士在扇面上题诗作画。一扇一摇间,便透露出许多的风流才情,折扇也因了这些美画佳句身价百倍。中国有“文佩扇、武佩剑”的常理习俗,手持折扇,成为当时生活中高雅的象征。无论秋凉冬寒,出门应事,会亲访友,也必一扇在手,以示儒雅风流。

16世纪初,中国折扇传入欧洲。文化的相融让来到欧洲的“中国扇”有了更多形态与风情,风格或华丽或简约,独具特色,颇受欧洲贵族喜爱。

一把成扇在手,扇面扇骨相辅相成。扇骨,由竹子及各类名贵木材制成。而中国人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装饰的传统,扇柄扇骨亦重雕工。而扇骨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单独的收藏品类,雕刻工艺是鉴赏和估值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孕育了扇文化,历经千年的岁月沉淀,集成了独具韵味的扇文化艺术。如今,扇子的功能性逐渐减弱,但其文化价值仍需我们的传承与发展。可喜的是,扇文化的传承后继有人,一批批青年匠人投身制扇行业,用一颗匠心一双手,为“中国扇”续写着传奇。

  • 编辑:崔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