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期在烧造五彩瓷器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工艺的影响,景德镇制瓷工匠创烧了彩瓷新品种:粉彩瓷器。这种粉彩所表现的物像,粉润柔和,细致入微,富有层次感,更显生动自然,故粉彩亦称“软彩”,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几个粉彩瓷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粉彩瓷器属于釉上彩瓷器中的一种,
粉彩蟠桃纹天球瓶
粉彩蟠桃纹天球瓶,清雍正,高50.6厘米,口径11.9厘米,足径17.7厘米。
瓶直口微撇,颈较短,浑圆腹,圈足。通体内外施白釉。瓶体上以粉彩描绘桃树一株,枝繁叶茂,自瓶底沿腹部蜿蜒而上,八颗硕大饱满的桃实压坠枝头。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化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
天球瓶以形似天体星球而得名,此种器形始见于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流行于清代雍正、乾隆两朝,属于陈设用瓷。后世所制粉彩蟠桃纹天球瓶多以雍、乾时期的制品为蓝本烧造而成。雍正官窑粉彩瓷器上所绘蟠桃多绘八只桃实,而乾隆时则多绘九只桃实,因此有“雍八乾九”之说。此瓶彩绘构图疏朗有致,釉色浓淡相间,绘画精细工巧,堪称雍正官窑粉彩瓷器的代表作。
粉彩桃花纹直颈瓶
粉彩桃花纹直颈瓶,清雍正,高37.6厘米,口径4.1厘米,足径11.6厘米。
瓶直口,长颈,圆腹,圈足外撇。通体白釉,粉彩装饰。外壁绘桃树一株,蔓遍器身,花蕾欲放,鲜花婀娜,绿叶青翠,彩蝶飞舞其间。胭脂红彩描绘的花朵颜色深浅不同,花心部分色料最厚,从花心到花瓣边沿红色渐趋浅淡。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瓶造型优美,色彩绚丽,绘画精细入微,图案逼真,是一件颇能代表雍正粉彩瓷器烧造水平的佳作。
雍正粉彩瓷以白地彩绘为主,其胎体薄轻,釉面纯净,温润似玉,可充分衬托出粉彩之娇丽。有些盘、碗类小件器物玲珑剔透,若迎光透视,另一面的图案清晰可见。雍正粉彩瓷器的装饰题材以花鸟、山水、人物图案为主,尤以花卉见长。它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技法,突出阴阳向背,浓淡相间,层次清楚,富有立体效果。
粉彩花蝶纹盘
粉彩花蝶纹盘,清康熙,高3.5厘米,口径17.5厘米,足径10.5厘米。
盘撇口,弧腹,圈足。盘里外粉彩装饰。内底绘一折枝果,旁有一只飞舞的蝴蝶。内壁绘折枝四季花卉纹3组,一组为牡丹、玉兰花,一组为海棠花、梅花,一组为折枝桃花果。盘外壁绘折枝花果纹及蝴蝶纹,以墨彩、红彩勾绘纹饰轮廓线,内填其他彩料。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粉彩瓷器初创于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器的影响而创烧出的一种新型彩瓷。康熙粉彩瓷器处于初创阶段,造型有盘、水丞等。此盘用平涂法绘画,画笔简练,施彩较厚,色阶不够丰富,显示出粉彩瓷器初创阶段的特点。此种盘也见署楷体“大明成化年制”仿款者。
粉彩过枝桃树纹盘
粉彩过枝桃树纹盘,清雍正,高8.4厘米,口径50.6厘米,足径28.1厘米。
盘撇口,弧壁,圈足。内底彩绘一株桃树沿盘壁蜿蜒伸展至外壁,上结有9枚桃实,6枚在盘内,3枚在盘外。枝旁飞舞数只红蝙蝠。桃花盛开,果实累累,红色的桃实,粉色的桃花,嫩绿的枝叶,画面喜庆吉祥。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盘形体硕大,造型端庄,纹饰主题寓意“洪福齐天”、“福寿双全”。这种从器内延伸至器外的画面俗称“过枝花”。清末寂园叟撰《陶雅》曰:“庚子后,所出五彩过枝之盘碗甚多,有桃实八枚缀于枝上者,索价亦甚巨。过枝云者,自此面以达于彼面。枝干相连,花叶相属之谓,皆雍正官窑也。”此种画法起源于清康熙时期,一直影响及道光时期,亦见有“过墙龙”、“过墙凤”等。晚清以后这种画法不多见。
粉彩折枝花卉纹灯笼瓶
粉彩折枝花卉纹灯笼瓶,清乾隆,高24.6厘米,口径8.2厘米,足径8.2厘米。
瓶撇口,短颈,溜肩,筒形腹,圈足。因形如灯笼,故称“灯笼瓶”。瓶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锦地上错落有致地描绘莲花、牡丹、月季等纹饰。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灯笼瓶的造型源于明初,清乾隆以后颇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