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馆里的文化和时代风尚

  • 2020-02-07 15:09:59
  • 北京旅游网综合

珠宝镶嵌是清代工艺中一个重要的装饰手段。在设计上,往往采取多种材质和装饰手段符合叠加,使璀璨的珠宝、艳丽的点翠与精巧的金银累丝巧妙搭配,相得益彰,将民族特点、文化交融与时代风尚凝聚一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当时人们对富贵吉祥的渴望和追求。

点翠嵌珍珠宝石金龙凤冠

定陵出土的孝靖皇后点翠嵌珍珠宝石金龙凤冠,是明代点翠工艺的代表风冠所用翠鸟羽毛为典型的明蓝色,毛丝细密、排列整齐,有丝绢光泽。冠体满布点翠如意祥云纹,冠身中段塑造左右各一的珠翠风鸟,云鬓用点翠同色系丝织品做底托,上面缀饰点翠祥云。因为风冠体量大,所以使用纸托点翠,并在图案边缘留出银色边。该件风冠在点翠装饰的基础上立插三支金龙簪,垂坠珍珠串,珠串上有珍珠围镶的彩色宝石,在冠体中心装饰珍珠围镶红色、蓝色宝石六瓣珠花,口圈上也镶嵌宝石,所有宝石和珍珠在点翠底色的衬托下熠熠生辉。

金镶珍珠皇后冬朝冠

金镶珍珠皇后冬朝冠,清,清宫旧藏,冠圆式,貂皮为地,缀朱纬,顶以三只金累丝凤叠压,顶尖镶大东珠一,每层之间贯东珠各一,凤身均饰东珠各三,尾饰珍珠。朱纬周围缀金累丝凤七只,其上饰猫睛石各一,东珠各九,尾饰珍珠。冠后部饰金翟一只,翟背饰猫睛石一块,尾饰珍珠数颗。翟尾垂挂珠穗五行二就(横二排竖五列),中贯两面金累丝“心”形结,珠穗饰有金累丝与珊瑚制成的坠角。

金累丝龙纹嵌珍珠宝石帽顶

清代金累丝龙纹嵌珍珠宝石帽顶,高14.2cm,底径4.5cm,帽顶金质,所分三部分均累丝制成,上端为一朵花形顶托镶嵌大红宝石一,可惜,上面的尘土太多,也没人时常擦拭,导致红宝石暗淡无光。中部东珠之下是累丝四龙戏珠。再下端东珠之下圆形底座之上亦为四龙戏珠,底有螺旋圆托。

金累丝嵌珍珠宝石五凤钿

清,故宫博物院藏。高14cm,宽30cm,重671g。以铁丝、纸板为架,其外缠绕以黑丝线编织成的网状纹饰,表层全部点翠。前部缀5只金累丝凤,上嵌珍珠、宝石,口衔珍珠、宝石流苏。金凤下排缀9只金翟,为银镀金质,口衔珍珠、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红蓝宝石等贯串的流苏。钿后部亦有几串流苏垂饰。此钿子用大珍珠50颗,二、三等珍珠几百颗,宝石二百余块,珠光宝气,珍贵豪华,主要是在吉庆场合和传统节日时戴用。【钿又称钿子,是皇后、妃、嫔们平时戴的便帽。】

银镀金镶珊瑚领约

领约又称项圈,用于约束颈间衣领之饰物,在朝廷正式规定的仪服制度中,领约为后妃贵妇朝服的配套饰物之一,以所饰东珠数和两端所垂绦色区别等级。这件银镶珊瑚领约为清宫旧藏,周长46厘米,内径22厘米,整体呈环形,活口开合式,佩戴时,开口向后。

东珠朝珠

东珠朝珠,清顺治,周长137cm。

朝珠由108颗东珠穿成,以四个珊瑚结珠(亦称分镶)等分,结珠两侧穿有青金石结珠共8粒。其中一珊瑚结珠连接绿松石佛头,以黄绦与背云相连,背云上嵌金镶猫眼石一颗,并将珊瑚雕成蝙蝠形状制成结牌,有东珠结珠四粒,坠角以金累丝为托,下坠红宝石一颗。朝珠有纪念三串,每串穿绿松石10颗,坠角为红宝石,上系东珠结珠各一。

清朝典章制度规定,东珠朝珠只有皇帝和皇太后、皇后在宫中举行大典时才能佩戴。清代皇室非常看重东珠这种产于东北松花江下游及其支流的淡水珍珠,曾作出规定,只有宫中可以支配,王侯大臣不得随意使用。其大而圆者饰于皇冠或朝珠之上,异形珠则用于镶嵌。据宋蔡滫《铁围山丛谈》记载,这种珍珠在北宋时期就非常名贵,径寸者价值二三百万。

  • 编辑:毋杨梅1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