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城”,是指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同,在这里,有更多的空间供人们散步,有更多的绿地供人们休闲,有更便利的商业供人们娱乐和享受。截至目前,我国已有江苏高淳、浙江常山等7个“国际慢城”。
近年来,素有“江淮背腹”“吴楚冲衢”之称的安徽省全椒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也在推动慢城旅游发展。如今,全椒县已成为南京都市圈地区短途旅游的首选地。
优势尽显 做好“慢城”旅游文章
全椒县,地处安徽省东部,介于合肥市和南京市之间,境内拥有“三山、两河、三湖”等原生态旅游资源。作为当地的历史文化名人,《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给这座小城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据记者了解,目前已形成了以吴敬梓纪念馆故居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景点,以太平文化街区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景点等。
全椒县县委书记王成山表示,依托青山绿水和历史文化资源,围绕山、水、文三大慢城板块,全椒县推出慢城旅游示范区项目。“全椒县区位优势明显,慢城旅游更容易吸引周边城市游客。以荣鸿现代农业度假园、辉隆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四大重点旅游项目为支撑,立足一环线打造全椒慢城旅游示范区,可以更好地构建板块集区,发挥规模效应。”
为打造全椒慢城旅游区,当地政府推出《全椒县“国际慢城”概念规划与重点区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王成山告诉记者,慢城旅游示范区以美丽乡村一环线、二环线为链为廊,重点突出碧云湖下游片区为核心区,打造以西北山区为主的“山慢城”,范围涉及襄河、石沛、大墅等镇;以东南部沿滁河风光带为廊的“水慢城”,涉及襄河东、十字、古河等镇;以太平古镇为核心的“文慢城”,总揽全椒“两环一带”, 将全椒打造成以慢生活文化为主题,集旅游度假、文化创意、精品农业于一体的集中展示区。
“休闲文化+体验旅游”增强慢城旅游活力
如果说以太平文化街区项目、吴敬梓纪念馆扩建项目为代表的项目属于“文化+旅游”,那么以大墅龙山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等为代表的则属于“休闲文化+体验旅游”项目,为全椒慢城旅游融入新的活力。
“体验农家乡情、捕鱼农趣,欣赏奇石文化收藏,我们开发运营的大墅龙山旅游项目通过文旅融合、产业链延伸,打造集特色文化观光、农业休闲、乡村旅游、养老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文旅度假区。”全椒县禾富集团副总裁涂必忠说。
石沛镇是全椒县唯一一个沛河穿镇而过的乡镇,2014年,安徽荣鸿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鸿农业”)在石沛镇大季村流转土地1.2万亩,打造大型现代化农业示范产业园区,进行大规模的良种化、系列化、标准化的苗木种植。“我们打造了集农林生产、科技研发、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荣鸿现代农业生态园,目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运动健康、田园居住等,都已经初具规模。”荣鸿农业总裁盛增林介绍。
“我们目前以荣鸿农业为主,发展苗木产业,同时推进旅游开发和康养产业的发展。”石沛镇副镇长韩雪梅表示。
以节为媒 扩大慢城知名度
据史料记载,汉初义士彭城人刘平被举孝廉,出任全椒长(即县令),深得拥戴,为祈境内平安,始创“正月十六走太平”习俗。每年正月十六这天,全椒全县上下扶老携幼、倾家出动,三桥一桥更比一桥高,寓意步步高升的健身走活动。
全椒宣传部长阚绪瑞介绍,全椒县仅有40多万人口,可是每年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六“走太平”的人数都在50万左右,2018年已突破60万。随着“走太平”活动影响越来越大,全国各地游客专程到全椒“走太平”。国外友人近年也常结队前来,且逐年增多,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消费市场。“我们还打造了滁河风光带沿线旅游项目,以梅花垄万亩桃花为载体,通过举办桃文化旅游节,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阚绪瑞说。
全椒县以节为媒,扩大了全椒慢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除举办“正月十六走太平”民俗文化节、桃文化旅游节外,还举办了采桃旅游节、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古井贡”杯首届儒林美食文化旅游节等各类旅游节庆活动。
“今年元旦期间,全椒县共接待游客4.8万人次,同比增长6.7%;实现旅游收入1450万元,同比增长7.4%。游客出行呈现平稳上升趋势,乡村亲子游、文化体验游线路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阚绪瑞说。(裴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