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自忠路3号这处仿欧洲古典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群,本是清陆军部和海军部的旧址,但如今人们更习惯性地将其称之为——段祺瑞执政府。民国时期,这里所在的门牌号是铁狮子胡同1号,因此这里也被后人称为“铁1号”大院。
1906年,清政府拆除了和亲王府和贝勒斐苏府,兴建了两组西洋式砖木结构建筑群,1907年7月竣工。该建筑群东为海军部,西为陆军部,两部共用一座大门。令人惊讶的是,看起来尤为西洋的主楼,实为木结构建筑,有着铁皮屋顶和三角桁架,只是外立面大量采用了图案精美的雕砖装饰。这组建筑,也是民国那段风云历史的见证者:1912年,袁世凯总统府设于此,1924年成为段祺瑞执政府,1926年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发生于此,鲁迅提笔写下《记念刘和珍君》……如今,它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西院主楼成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清史研究所,东院楼群则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所属日、俄、亚太、拉美、西亚非等多个国际问题类研究所的办公地。
走进大门前,我抬眼便看见了有中国人民大学字样的盆景装饰。人大的学生更习惯亲切地将这里称为“人大老校区”,每年毕业季都会有身穿民国服饰的人大学子来这里拍摄毕业照。不过,西院主楼也就是最有代表的那座欧洲古典式灰砖楼,目前尚处于整修中,只能隔着一人多高的围栏远远观看。但仅这样,这座建筑细节仍让人十分惊叹:拱门和游廊精美绝伦,细部纹饰则融合了巴洛克式样和中国的古典缠枝花纹。略意外的是,我了解到,这一建筑群,其实是曾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建筑师沈琪主持设计的,建筑款是用的慈禧太后挪用的海军经费修颐和园剩下的款项,由中国营造厂施工建造而成。
不过,游览整个旧址,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主楼背后红白相间、中西合璧的老式木楼群。绕过主楼后面,徜徉在花园和木楼群间,时光似乎有了短暂地停留。住在这里的居民把三两件衣服晾在树下,老式木柜和收音机靠着把斑驳的摇椅放在门外……让人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生活的大院。
袁璐 文并摄
GO提示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位于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5号线张自忠路地铁站A口往前直走200米即是,由于周围不好停车,建议地铁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