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云柯 通讯员 王星月)仲夏时节,林木繁茂。在昌平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300余种野生鸟类栖息嬉戏,蓝眉林鸲、黄喉鹀、白头鹎等珍稀鸟类频频现身。
四年前,当摄影师们把镜头对准各种各样的鸟儿时,常见的大多是燕雀、斑鸠等普通种类。这两年来,随着昌平区绿化面积逐年增加、环境治理成效不断显现,沙河水库、十三陵水库、南口公园等地经常能拍摄到黄腰柳莺、北红尾鸲、红嘴长尾蓝鹊等,给摄影师和鸟类爱好者带来了惊喜。
2018年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启动后,昌平区兼顾生物多样性和景观需求,以耐旱节水的乡土树种为主,多栽植引鸟栖鸟和滞尘净土能力强的白皮松、侧柏、银杏、栾树等树木,同时增加了金银木、海棠、山桃树等食源蜜源树种比例,为鸟类营造了良好的觅食地和安居房。
目前,昌平区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42.57%增长到47.65%,林木绿化率由64%增长到67%,大片的森林绿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实现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据监测,昌平区已知的野生鸟类已有300余种。杨金枝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