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戒台寺凭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戒坛”?

  • 2019-07-30 10:21:01
  • 门头沟信息港

京西古道南线,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一戒坛”一一戒台寺。

戒台寺位于北京门头沟的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赐名为“万寿禅寺”,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民间又称戒台寺。

我国佛教有三大戒坛,即浙江杭州“昭庆寺”、福建泉州“开元寺”、北京门头沟“戒台寺”。为什么戒台寺能名列戒坛之首,成为天下第一戒坛呢?

这就不能不提到两个和尚及一个皇帝。

第一个和尚:智周。智周,隋末高僧,有“释门梁栋”之称。隋朝末年,因厌倦兵车铁骑喧嚣,来到马鞍山慧聚寺隐居修行,整修和扩建了寺院,并亲手塑像七尊。慧聚寺有了智通这个名和尚,使寺院的名声大振。

后来,智通被请出山,于“武德五年(622)七月五日圆寂”。其遗体被弟子法度等僧人迎回马鞍山,后被尊为戒台寺开山祖师。

第二个和尚:法均。法均大师,生于辽开泰十年(1021),16岁时在京西紫金寺出家,拜非辱律师为师,学习律宗佛法。后退隐马鞍山慧聚寺修行。从咸雍五年(1069)开始,法均带领僧众,广募资财,对慧聚寺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新建“菩萨戒坛”,讲经说法。前来听讲的每日数以千记,法均亦被传为“钟普贤之灵,孕凡夫之体”的高僧。后法均又应请到各地讲经,“前后受忏称弟子者五百余万”。太康元年(1075)三月初四,法均在戒台寺圆寂,有数百人为其穿孝,十余人舍身殉葬。四月二十八火化,五月十二在方丈院为其建塔。

一个皇帝:辽道宗耶律洪基。咸雍六年十二月,辽道宗召见法均,授其“崇禄大夫守司空”的高爵,称赞法均“行高峰顶松千尺,宸什下贲潜德云”,赐与法均“戒净天心月”一轮,请其在宫内讲经,并把自己亲手抄写的金字“大乘三聚戒本” 赐与法均。

辽道宗“大乘三聚戒本”手抄本,又称“御制戒本”,被佛门视为律宗正统代

表的信物。戒台寺持有了这个信物,遂成为律宗的领袖之地,名正言顺地独得“天下第一戒坛”的尊位。

那么,戒坛究竟是干什么的,戒台寺又何以“独尊”呢?

戒坛是僧徒传戒的地方,僧人们晋升的时候要在这里授戒,授戒和持戒是大乘佛教中律宗的主要修持方式。戒台寺最重要的佛事活动就是在戒坛大

殿开坛演戒。

开坛演戒分为两种:一种是佛徒授戒,分为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另一种是在戒坛为佛教徒讲解戒律,也称演戒。

戒台寺可以授最高的菩萨戒,这是地位的象征。有些寺虽大,历史可能比戒台寺更为悠久,但却无法授菩萨戒,最高只能授具足戒。

受过五戒、八戒、十戒的出家人称沙弥,受过具足戒的出家人称比丘。但是,不是每个沙弥及比丘都可以称呼和尚。只有对受过具足戒十年以上且精通佛法、修为较高、地位较高的比丘僧,才可称为和尚。一般也只有寺院的住持和方丈,才有资格称为和尚。

被授菩萨戒的和尚,就相当于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入室弟子,被视为“活菩萨”,进一步修行觉悟成佛。因此,戒台寺的戒坛又称为选佛场。

  • 编辑:赵怡依(实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