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一千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辽、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六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
下面小编来为你介绍位于北京郊区周边的四大世界遗产。
1、长城

长城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和文化标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北京域内长城始建于北齐,大规模修建于明代,东起平谷西至门头沟途经北京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6区,全长573公里。北京市域内的明长城建筑遗存,保存了以城堡、关隘、墙体、敌台、烽火台、挡马墙、障墙等多种形式的历史遗存。北京长城已开放点约17处。其中八达岭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4处为国家级4A级景区。
长城建筑最精华段:八达岭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号称天下九塞之一,是居庸关长城的前哨,更是都城北京的重要屏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最精华的部分,集巍峨险峻、秀丽苍翠于一体,以苍茫的风光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口号而冠绝天下。
融青山、碧水、古城垣为一体: 水长城
黄花城长城实际上是由三道关卡、四道长城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军事要塞,这在整个长城系列里面是不多见的。黄花城水长城有“三绝”:“一绝”之城水两相恋;“二绝”之长城出入水:水长城缘何而来?魅力何在?就在于水库大坝修起来后的“长城三入水”。
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 慕田峪
慕田峪关,地势最低,海拔仅486米,往东,陡然上升,至大角楼(慕字一台)不到500 米,上升117米。往西,从慕字四台(即正关台)至慕字十九台,起伏不大,较为平缓,从慕字二十台至牛角边最高处,只经过近10座敌楼,就从慕田峪关的486米上升了533米,达到1039米。蔚为壮观。慕田峪长城两侧均设垛口,正关台以东的大角楼,有长约1000米的支城,人称"秃尾巴边"。
另外,比较著名的长城游览景区还有八达岭古长城、司马台长城、居庸关长城、箭扣长城、古北口古长城、水关长城等。
地址:北京市延庆区
2、大运河

大运河位于中国中东部,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级行政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中国大运河的开凿始于公元前5世纪,7世纪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13世纪完成第二次大沟通,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与水利功能。
“树梢看塔影,烟外过通州”。这里所说的塔就是佑圣教寺燃灯佛舍利塔,简称燃灯塔。京杭大运河绕塔而过,大运河北上往来商客,远远望见万绿丛上的燃灯塔,便知漫长旅程的终点就要到了。“古塔凌云”曾是“通州八景”之一,也是京杭大运河北端之胜景。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武兴路
3、明清皇家陵寝
明清皇家陵寝是指建于中国明清时代(公元1368-1915 年),现分布于北京市、河北省、湖北省、江苏省、辽宁省的皇家陵寝建筑群。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明清皇家陵寝的评价是: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明清皇家陵寝地处北京的最著名的莫过于明十三陵了。
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年,距今已有300—6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2011年获评国家5A级景区。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
4、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镇,距北京市区约48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考古遗址,是“北京人”的发祥地。
该遗址共发现和发掘27个具有学术价值的地点,出土了大量的古人类化石、石器、更新世时期动物化石和丰富的用火遗迹,并且在山顶洞中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墓葬和装饰品,成为世界上唯一保存纵贯五、六十万年史前古人类活动遗迹和古人类最早用火证据的遗址。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东亚地区),直立人和智人演化与生存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周口店遗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周口店遗址还是我国北方第四纪洞穴堆积的标准剖面,在地层划分对比,生物演化与环境变迁方面蕴藏着巨大的信息资源。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大街1号